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收装置主要用于煤气化含废水的脱酸脱氨,处理后,脱除含废水中的酸和氨氮类物质,然后通过萃取技术脱除含废水中的类物质,得到副产物粗,处理后的稀水被送至下游工段,完成回收装置的工艺处理。

  • 标签: 酚回收装置 出水总酚 原因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方案根据《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了将能源消耗量减少16%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7%的目标。因此,提高总体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工业能源消耗是所有行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技术挑战。其中,热回收已成为减少排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冶金和化学工业每年消耗大量能源,生产过程产生的高温设备的热冷却带来大量能源。为了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社会,我们考虑化学品生产和热回收的环境管理。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换热器在硫酸转化段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 标签: 热管换热器 硫酸转化工段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我公司现有两套硫酸铵装置,分别采用单效蒸发和三效蒸发两条不同的工艺路线,成品硫酸铵晶体大小也完全不同,根据装置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影响硫酸铵晶体成长因素的几个方面。

  • 标签: 硫酸铵晶体 单效蒸发 三效蒸发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工业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碎煤加压汽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含的废水,如果这些废水不能及时进行回收,废水中含有的高浓度类物质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做好碎煤加压气化回收十分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含有废水的危害性,然后对碎煤加压气化回收工艺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碎煤加压气化 酚回收工艺 工艺分析
  • 简介:针对史深100断块高压低渗油藏孔喉细小、渗流阻力大、影响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难题,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优选史3-10-斜12井组进行石油硫酸盐降压增注先导试验取得成功。该试验的成功解决了史深100断块“注不进水”的矛盾,将有效改善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管理水平。

  • 标签: 高压低渗油藏 降压增注 硫酸盐 石油 注水开发效果 低渗透砂岩油藏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采用回转窑回收湿法炼锌中的锌,转窑尾气改造前采用传统钙法脱硫工艺处理,存在以下问题:脱硫效果差、排放尾气不能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副产品石膏渣难处置,造成二次污染;脱硫系统易堵难清,开工率低。为达到环保要求,经多方考证,根据回转窑的烟气参数以及稳定情况,并结合脱硫剂的来源、供给、品质和杂质情况,决定采用氧化锌-酸解法组合式两段脱硫工艺取代原来的钙法脱硫工艺,脱硫剂采用自产氧化锌烟尘或焙砂,产出的二氧化硫返回硫酸系统制酸,含硫酸锌的酸解液返电锌系统综合回收锌。新系统投产后,运行稳定,排放尾气指标优于《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修改单限值标准要求。

  • 标签: 脱硫剂 金属氧化物 常温
  • 简介:摘要:目前废硫酸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废酸浓缩或直接循环回用到钛白生产的酸解工序、生产聚合硫酸铁净水剂(以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为原料)等,但用量有限,多余的废硫酸不得不进行石灰中和处理,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石灰中和法将产生大量Ⅰ类一般固废钛石膏,且造成硫资源浪费。国内以南通三圣废酸浓缩技术为主的浓缩法,存在的不足有设备多、投资大、浓缩系统的设备结垢、能源消耗大、处理成本高、设备腐蚀厉害、对设备的材质要求较高等。另外,许多学者研究将钛白废硫酸直接用于生产化工原料,如生产硫酸铵、磷肥、硫酸锰等,但因废硫酸中杂质含量多,影响正常生产或产品质量不合格。因此,需要将废硫酸预先除杂后再进行下一步生产。

  • 标签: 氯碱生产 废硫酸 氯气干燥 循环利用
  • 简介:摘要:硫酸法钛白粉,作为一种重要的白色颜料,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油墨等多个领域。其高度的遮盖力、优良的分散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钛白粉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科研人员通过表面改性技术,进一步提升硫酸法钛白粉的应用性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 标签: 硫酸法 钛白粉 表面改性
  • 简介:摘要:氨法脱硫采用氨水作为吸收剂,洗涤含 SO2的废气,并副产可作为农用化肥的硫酸铵,硫酸铵结晶是氨法脱硫工艺流程中非常重要的单元。目前,硫酸铵结晶过程中存在硫酸铵晶体粒径细小,周期性不出料的问题,影响系统稳定性,增加运行能耗。对氨法脱硫系统中副产硫酸铵晶体细小的问题,建立了硫酸铵蒸发结晶实验装置,考察了温度、搅拌速率、pH 以及亚硫酸铵、硝酸铵、尿素等杂质对硫酸铵晶体粒径和晶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结晶条件为:温度 80 ℃、搅拌速率 250 r/min、pH=3,亚硫酸铵对硫酸铵晶体粒径和晶形的影响十分显著,硝酸铵含量<2 %时对硫酸铵结晶的影响较小,添加 2 %的尿素会导致硫铵晶体呈棒状。

  • 标签: 氨法脱硫 硫酸铵 亚硫酸铵 结晶
  • 简介:红比色法测定水中Br是一个快速简便的方法,在GB8538.38-87和地矿部地下水标准检验方法中都推荐此法.该方法多用于淡水分析,但对于卤水中含有大量的Cl-是否干扰Br的测定未有报道,目前卤水中分析Br均采用溴-品红比色法,但此方法明显比溴-红比色法流程长,操作手续

  • 标签: 澳-酚红比色法 氯离子 干扰实验 地下水
  • 简介:摘要:优化硫酸钠和氯化钠高盐废水分盐工艺,提高盐类的资源化运用效率,做好盐类回收工作,理应量化分盐流程,正确使用四种工艺:第一,热蒸、冷冻、热蒸法;第二,高温硝低温盐法;第三,纳滤、热蒸、冷冻 / 热蒸法;第四,纳滤、两步热蒸法。本文将简单分析硫酸钠和氯化钠高盐废水分盐工艺,希望能为盐类回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硫酸钠 氯化钠 高盐废水 分盐工艺
  • 简介:摘 要:降低石油化工装置的加工损失率是炼化企业挖潜增效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某石化公司烷基化装置加工损失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装置开工以来损失率的变化找出产生损失的原因,并针对损失的来源制定降低措施,以及采取相应措施后所取得的效果。

  • 标签: 烷基化装置 加工损失 损失率
  • 简介:结合近年来最新评估的1°×1°人为SO2排放资料,利用三维区域欧拉型硫化物输送模式,研究了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柱含量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尤其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成为东亚乃至全球硫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之一。东亚地区人类活动不仅使污染地区硫酸盐含量显著增加,而且使近海无源区的海域污染加重,人为硫酸盐柱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柱含量中心位置明显偏北,其中污染地区柱含量逐月变化呈双峰结构,分别出现在9月和5月,9月最大。该地区硫酸盐集中在4km以下的大气中,浓度随高度减少。近海海域柱含量秋冬大、春夏小,反映了来自大陆的输送情况。青藏高原地区柱含量变化呈单峰结构,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冬季浓度随高度减小,夏季周边污染物向高原中低空输送,300m左右浓度最大;同时,夏季高原上空维持稳定上升气流,形成物质输送通道,各高度层硫酸盐浓度比冬季大1个量级。

  • 标签: 夏季 含量变化 冬季 浓度 区域分布 近海海域
  • 简介:为快速、有效区分硫酸盐矿物,选取几类具代表性的硫酸盐类矿物样品,采用红外光谱法的反射法和KBr压片法收集各样品的中红外吸收光谱,并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矿物测试应用物理特性很难将各矿物区分,红外吸收光谱可有效区分几类相似硫酸盐矿物。对相同结构类型、分子构型、晶系及对称类型的硫酸盐矿物,[SO4]2-基团与[OH]-基团的红外活性内振动频率具随阳离子半径减小而增大、阳离子质量增大而降低的规律。对反射法和KBr压片法测试结果比对,SO4基团与OH基团内振动特征峰基本一致,偏差约0~10cm-1,个别约40±cm-1。

  • 标签: 硫酸盐矿物 反射法 KBr压片法 红外吸收光谱
  • 简介:摘要: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可将废水中的氮硫元素同时去除,避免了处理时过程不稳定、去除效率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但该反应影响因素不明确影响了其应用。本文结合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研究,从反应影响因素等角度出发,综述了同步脱氮除硫作用研究进展,以及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标签: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反应机理 启动过程 影响因素 菌种发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前言水质问题是佛罗里达沼泽地面临恢复的关键问题。例如,来源于耕种的磷进入沼泽后引起了6%到10%的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造成了天然植物群体的改变。磷污染物残留是沼泽地生态恢复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日前美国地质调查的工作指出沼泽地系统总的可利用的状态是危及其它的水质问题。

  • 标签: 生态系统 佛罗里达 沼泽地 硫酸盐污染 水质问题 富营养化
  • 简介:硫酸盐-甲烷界面在富甲烷和含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沉积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识别边界。在硫酸盐-甲烷界面之上,沉积物中的硫酸盐因参与分解有机质和甲烷厌氧氧化反应而被消耗,而界面之下沉积物中的甲烷则不断生成,含量逐渐增加。根据该界面附近硫酸盐浓度和甲烷浓度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区甲烷流体通量的大小,从而指示下伏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赋存状况。南海北部陆坡的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数据的分析显示,其硫酸盐-甲烷界面埋深比较浅,表明该海域的甲烷通量较高。这种高甲烷通量很可能是由下伏的天然气水合物所引起的,并暗示着该区下伏海底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赋存。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通量 硫酸盐-甲烷界面 下伏水合物
  • 简介:利用一个冰雹云模式与云化学模式耦合而成的二维积云化学模式,研究对流云的输送、微物理转化、云内化学过程、湿清除对S02及硫酸盐气溶胶的作用。云化学模式的结果表明,由于SO2,在向上输送的过程中可溶解于云水和雨水中,从而阻止了SO2向上部的转移,因此对气相SO2来说,云的输送是一个相当无效的过程,而液相清除起主要作用。硫酸盐气溶胶的收支分析表明,降水清除了1.67mol的SO^24,占气溶胶总量的64%,其中液态降水清除了0.72moL,固态降水清除了0.95mol,说明了冰相过程在硫沉降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积云 硫酸盐气溶胶 降水 冰雹云 微物理 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