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托凹陷的构造演化、岩性岩相、氧化带及地球化学、水文地质、铀源条件分析,认为托凹陷铀主要成矿阶段为渐新世末-上新世.找矿目的层古近系乌伦古河组具较好岩性岩相条件,尤其是发育稳定疏松砂体的Ⅲ旋回为砂岩型铀矿化赋存的主砂体.托凹陷西部发育层间氧化带,东部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主要受层间氧化带控制,该凹陷具较好找矿前景,有利地段位于托凹陷西部.

  • 标签: 托斯特凹陷 乌伦古河组 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
  • 简介:利丘亚(YuzhnoKhilchuyu)油田位于蒂曼-伯朝盆地,发育了四套叠加的下二叠-上二叠统茛岩和砂岩储层。这些储层的水下深度为2150~1704m。主要储层为下二叠统(阿舍林阶-萨克马尔阶)灰岩,1985年由俄罗斯国家储量委员会认可的石油地质储量为15.84×10^8桶(2.14×10^8t)。此外,上覆带气顶的下二:叠统孔古阶砂岩小型油藏含有少量石油,石油地质储量为1600×10^4桶(2.2×10^6t)。上覆的上二叠统砂岩中还含有少量游离气,其天然气地质储量总计为7.63×10^8m^3、(270×10^8ft^3)。从现有资料看,阿舍林阶-萨克马尔阶油藏中部的产能较高,而翼部产能较低。该油田的开发需注水保持油藏压力。

  • 标签: 伯朝拉 俄罗斯 油田 盆地 石油地质储量 砂岩储层
  • 简介:新疆卡姆调查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在总结调查区1:5万煤田地质填图工作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及钻探资料,对该区含煤地层特征及成煤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早、中侏罗世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沉积环境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相为主。全区可采煤层为西山窑组B1煤层,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该组地层含煤性较好,煤层厚且稳定。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八道湾组 西山窑组
  • 简介:莫坝-沟地区16个元素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贫乏元素有Au、Hg、Mo;正常元素有Cu、Pb、Zn、Co、Mn、W、Sn、Bi;富集元素有As、Sb、Ag、Fe、Ni;无强富集的元素。通过各元素空间分布研究,对主要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推断解释,指出三叠系地层、尤其与喷出岩有关的地区是寻找Cu、Pb、Zn、Au、Ag等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 标签: 地球化学 水系沉积物测量 理塘县莫坝-希拉沟
  • 简介:森赖-劳巴杜(Sunrise-Troubadour)凝析气田位于澳大利亚的达尔文西北部450km的帝汶海中,其反凝析油储量为10~16×10^12ft^3。80m厚的中侏罗统硅质碎屑岩气藏分布在以断层为界的构造圈闭中,其垂直幅度为180m、面积75×50km。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期认真的评价工作后,发现该气田储量巨大。本文介绍了这次评价工作的地球科学结论及其对项目评价和开发计划的影响。储层性质、连续性和连通性是决定地下气藏规模的基本要素,这些参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总的来说,储层层序有效厚度与总厚度比为中等(约为30%),但是,大部分天然气分布在两个有效厚度与总厚度比高的小层中。后一个主要含气小层可解释为低水位期的沉积,其下部单元为深切谷复合体,上部单元为强制海退的陆连滨面沉积。在这种有限的合适环境中,形成了横向储层上连续的和宽阔的席状地层。从岩性上来看,储层由极细-粗粒石英砂屑岩和亚岩屑砂屑岩构成,夹有不同的微成至开阔海相泥岩所有层序显示出整体向上受海侵的影响加大。断层和圈闭形成的主要时期发生在第四纪。精细的断层模拟结果表明,这个宽阔的构造隆起被断层封隔的可能性很小。气田中烃类成熟度和凝析油产量不同说明,从成熟(1.3~1.4%Ro)的中侏罗世海相干酪根烃源岩中生成的近期富集烃类不平衡。压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态含水层上面有一个倾斜的气一水接触面。储层地质资料与随炮检距变化的地震振幅(AVO)的拟合用来限定使用统计反演技术的沉积模拟。随后,在沉积模型上绘制所有随机模拟产生的亚地震断层,进行动态储层模拟。其工作流程包括识别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和对这些参数进行详细评价。这样尽管钻井资料很稀少,依然可提供可靠的储层的体积和动态资�

  • 标签: 凝析气田 澳大利亚 储层性质 地震断层 沉积环境 评价工作
  • 简介:在海因尔页岩水平井的钻井和完井中已形成了一条很陡的学习曲线。这里的挑战是了解海因尔页岩的产气机理以及有关水平井段长度、压裂段数和压裂处理的完井实践是如何与产量发生关系的。,本文对海因尔页岩水平井的产量、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以及详细的完井分析进行了概述。影响海因尔页岩产量的主导因素可以分为四类:地质/岩石物性/地质力学、水平井段的钻入层位和方位、完井和产量控制。将这四类因素综合起来对于描述气井动态和优化今后产量都很关键。但本文主要侧重于水平井的完井。海因尔页岩“海峡区”49口水平井的自组织图(SOMs)显示,高产井主要都是用减阻水进行压裂处理的,而且都具有很高的流体和支撑剂用量、适中的100目砂数量以及中等射孔泵速。这些井一般都以75英尺的丛式井井距分布,压裂处理的分段长度约为300英尺。与产量较低的井相比,多数高产井都显示了较低的压裂后瞬时关井压力(ISIP)。高产井的这些现象和特征如结合一流的完井实践,就能有助于设计海因尔页岩的最优完井和增产压裂处理方案。

  • 标签: 水平井完井 页岩 产量控制 压裂处理 水平井段 地质力学
  • 简介:1、引言海恩尔页岩区带资源潜力巨大,但其开发却也面临着霞重挑战。该区带的特征是裂缝网络和断层比较发育、低渗、高孔,这些特征通常会导致超压带的形成;

  • 标签: 页岩气 PD系统 钻井 资源潜力 裂缝网络 超压带
  • 简介:巴西东南部坎普盆地的巴库达(Barracuda)和龙卡多尔(Roncador)特大油田属于1990-1999年间全世界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储层为硅质碎屑浊积岩,储量估计有40×10^8桶油当量。这两个油田分别位于深水区和超深水区,水深范围600-2100m。巴库达油田发现于1989年4月,发现井为4-RJS-381井,水深980m。油田面积约157km^2,水深范围600-1200m,储层为第三系浊积岩,地震属性分析表明: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含油砂岩包裹在页岩和泥灰岩中,油藏以地层圈闭为主。油田地质储量为27×10^8桶,总可采储量分别为:渐新统油藏6.59×10^8桶,始新统油藏5.80×10^8桶。巴库达油田与卡拉廷加(Caratinga)油田因地理位置接近而予以共同开发。开发方案结合了试验生产系统(2002年10月停止运转)和永久性生产系统(安装实施中)的使用。试验生产系统于1997年投产,采用浮式采油、储存和卸油(简称FPSO)固定开采装置,永久性生产系统则预计于2004年的下半年投产,整个开采系统包括20口采油井和14口注水井。原油和天然气的装卸和处理均由处理能力为15×10^4桶/日和480×10^4In^2/d天然气的FP—S0装置进行。2006年将达到峰值产量。龙卡多尔油田发现于1996年,发现井为1-RJS-436A,水深为1500-2100In,油田油气储量巨大(地质储量92×10^8桶,总可采储量为26×10^8桶油当量),储层为上白垩统(麦特里阶)浊积砂岩。该油田发现井数据证实:总有效厚度为153m的麦特里阶油藏被页岩夹层分割成5个主要的层位,仅有最上层可见地震振幅异常,其余4层与页岩夹层有明显区别的声阻抗,因而未见振幅异常。油藏的评估表明原油油质不一(18°~31.5°API)、油藏结构复杂,其外部几何形状为东部和北部下倾、西部和南部尖灭,圈闭为构造一地层复合圈闭�

  • 标签: 大油田 深水区 盆地 巴西 油藏结构 生产系统
  • 简介:高效水力压裂已经成为大多数非常规气藏成功开发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包括大规模海因尔页岩。目前海因尔页岩区的活跃钻机数已超越130台,并在持续攀升。许多水平井已完钻并完井,约有数千个水平井段已经完成水力压裂。这些水平井的长度比较大而且所钻遇地层特点各异,人们已经在水力压裂设计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且也有一些很好的做法。本文重点讲述对于海因尔页岩气的成功开发非常关键的水平井完井与水力压裂设计方面的几个重要问题,它们包括:·水平井段长度,压裂段数及射孔簇个数等因素的影响·有效裂缝长度的影响·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查阅了由一家公司以比较近井距部署的56口井的资料,以评估初始产量以及六个月和十二个月之后的产量。从中获得的发现将与油藏模拟预测结果、产量不稳定试井以及生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对影响井产量的因素进行评价。在海因尔(HV)页岩区带从事开发工作的读者可以把他们目前所采用的完井技术与文章中所提到的那些内容进行比对。作者希望本文能够促进在这一巨型页岩气区带开展经营活动的油气公司之间有关最佳完井方法的讨论,工程师们还可以利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来指导其它非常规页岩区带的开发。

  • 标签: 非常规气藏 页岩气 增产处理 水力压裂 水平井完井 水平井段
  • 简介:2001年12月13—14日,一个强劲的气旋风暴影响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在俄勒冈州喀山区产生了强地形降水。这个风暴是“改进微物理参数的观测验证试验(ImprovementofMicrophysicalParameterizationthroughObservationalVerificationExperiment,IMPROVE)”第二阶段外场研究的气旋风暴之一。在风暴移过俄勒冈州喀山区期间,获得了大量的实测和遥感探测数据,形成了由气象状态参数(温、压、湿、风向风速和垂直气流速度)、极化多普勒雷达探测数据和云微物理参数(云液态水、粒子浓度、粒子谱及图像)组成的完整数据库。12月13—14日的过程具有对流层底层前倾锋演变的特点,锋面向前上方伸展到了强烈发展的高空冷锋雨带中,云发展到了8~9km的高度。与以前华盛顿喀山区分析的风暴重要差别是,这个风暴在俄勒冈州喀山上空的锋前低层气流是与弱东风气流相反的强西风爬山气流。结果当高空冷锋雨带过境时,在高空产生了大量冰晶的同时在低层地形抬升地区又产生了丰富的液态水。机载实测、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以及雪晶观测证实,同时存在高冰晶浓度和高空相对大的云水含量,地面冰晶凇附也严重。分析表明,锋面和地形的相互促进作用使降水得到了增强。

  • 标签: 风暴分析 俄勒冈州 山区 气旋 VERIFICATION 地基微波辐射计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化工生产技术与安全生产水平都有所提高,生产技术贯穿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而技术工艺优势保护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文章主要结合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生产技术与安全生产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问题及解决措施。

  • 标签: 化工生产 生产安全 技术管理 化工安全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化工生产技术与安全生产水平都有所提高,生产技术贯穿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而技术工艺优势保护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文章主要结合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生产技术与安全生产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问题及解决措施。

  • 标签: 化工生产 生产安全 技术管理 化工安全
  • 简介:果洛气象给了我难忘的、最美的画卷,我奉献给了它诚挚的情感和诗的激情。前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无畏,战友的亲如兄弟与同甘共苦,新一代的开拓进取和激情飞越,这些美丽而亲切的形象,永远刻录在我的记忆中。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日子里,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现将书之,以为纪念和颂扬。

  • 标签: 南希牧 果洛草原 草原南希
  • 简介:在阿拉加普鲁德霍湾油田实施了气顶注水地表微重力监测。这种监测技术对气顶注水动态的监测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钻大量的监测井来监测水的运移将是不经济的。矿场监测表明,与注入水置换气体有关的密度变化容易通过高分辨率地面重力测量而检测出来。

  • 标签: 普鲁德霍湾油田 气项注水 四维微重力监测 密度变化 地面重力测量
  • 简介:据Upstream报道,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Socar)主管罗夫纳格·阿布杜耶夫说,在第一口生产井出现作业难题以后,阿塞拜疆已把2007年来自

  • 标签: 产量预测 削减沙赫杰尼兹 气田产量
  • 简介:提出了通过储层模拟进行产量数据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来帮助认识页岩气生产机理和水平段水力压裂处理的有效性。从2008年初开始,我们已经使用该方法对海因尔页岩区的30多口水平井进行分析。本文介绍了其中的几个案例研究,用来展示这种新方法在海因尔页岩区带不同地区应用的结果。整合了所有可用数据后,我们建立了多段压裂处理后的井的模拟模型。建模中涉及的与井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动态有关的因素和参数包括:1)孔隙压力、2)基岩特征、3)天然裂缝、4)水力裂缝和5)复杂裂缝网络。通过对所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历史拟合,我们明确了井初期生产动态较好的主控因素。对海因尔页岩的研究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了页岩气的生产机理和水平井压裂处理的有效性。对模拟模型进行校正后,可以更加精确的计算井的有效泄气面积和储量。海因尔页岩是一套非常致密的烃源岩。在水平井段的压裂处理方案相同的情况下,生产动态与页岩基质特征具有相关性。压裂过程中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是决定海因尔页岩气井早期生产动态的关键因素。明确如何在压裂过程中有效地创造更大的裂缝表面积并在压裂处理后有效地保持裂缝表面积,是海因尔页岩气井能有较好生产特征的关键因素。作业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确定最佳井位和作业方案,以便在该页岩区获得生产动态较好的井。同时这些信息还有助于细化对井生产动态的预期并把开发页岩气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该流程和方法在其他页岩区带的应用也取得了成功。

  • 标签: 压裂处理 生产机理 页岩气 储层模拟 生产动态 产气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两种桥梁当前最先进技术的总体概况和关键点,并阐明了与方案设计、桥梁施工及其研究工作相关的问题。对其高效的结构性能和非常规的设计标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没有斜索的传统桥梁相比,这种结构类型大大减少了所需材料的数量,从而实现了可持续设计。本文还强调了这些桥的其他优点,例如多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极强的美学特征和广泛的适用范围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