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江苏滩涂地理环境特殊,采用常规测量方法作业难度较大。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江苏滩涂测量发展、滩涂测量的必要性和特点。按照《海道测量规范》要求,分析了机载IiDAR测量技术应用的能力和可行性。基于已有机载IiDAR数据源,完成了机载IiDAR数据处理技术设计,为江苏滩涂机载LiDAR测量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海岸地形测量 滩涂测量 机载LiDAR测量 技术方案设计 点云数据处理
  • 简介: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筑坝工程关键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借助筑坝工程关键技术来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有助于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从而带来更多的效益。本文将探讨水利施工中筑坝工程关键技术。

  • 标签: 水利施工 筑坝工程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文章对水利水电工程筑坝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详细介绍土石坝筑坝、碾压混凝土筑坝这两种主要的筑坝施工技术要点,旨在优化筑坝施工体系,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 标签: 水利土石坝工程 筑坝 施工技术 要点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滩涂作为沿海地区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为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越来越多的公路、桥梁修建在沿海滩涂中。在沿海滩涂的深厚软土地基上建设公路桥梁,“桥头跳车”现象时有发生。产生“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是桥头和路基过渡段的地基处理方式不一致,其本质原因是刚性差引起路基的差异沉降。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刚柔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头过渡段路基的方案,对解决滩涂深厚软土路基“桥头跳车”现象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刚柔桩 处理 滩涂 软土 桥头跳车
  • 简介:[摘 要 ]:近几年沿海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建用地供不应求,出现了大量滩涂回填地区用于建设。滩涂回填地区中地质条件复杂,常伴孤石、地下水、持力层标高低等不利于桩基础施工的环境,属软弱地基,均匀性较差。本文对如何在此地貌区域中选择经济可靠的桩型、软弱地基上桩基础施工的注意事项等问题上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遇到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为类似工程桩基础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 ]桩基础 滩涂回填地区 持力层
  • 简介:摘要:土石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坝种类,其主要是由土石料组建完成的,这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施工技术就是筑坝技术。但是相对于混凝土大坝而言,土石坝的施工技术更加的复杂,其主要是通过土石料的堆叠和垒砌来完成的。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土石坝工程存在的问题也相对比较明显,主要是我国当前的土石坝工程之中,对于其中的关键技术内容了解不够,导致土石坝建设过程中,每一项内容的重视度都相差不多,造成关键技术的缺失。则本文将从料场规划入手,全面的展开水利工程中土石坝筑坝关键技术分析。

  • 标签: 水利工程 土石坝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在筑坝施工过程中,堆石混凝土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质量效益,尤其是通过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自密实性,来保证筑坝的强度以及安全性。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单单要对堆石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全面落实,还要对相关注意事项加强重视。本文对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展开探讨。

  • 标签: 堆石混凝土 筑坝 施工工艺 注意事项
  • 简介:近年来随着实时化测绘的需求增加,无人机航空摄影发展迅速.无人机航摄具有运行成本低、执行任务灵活性高等优点,是遥感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论述了利用无人机对厦门市翔安区滩涂进行航空摄影制作1∶2000正射影像的方法,其成果用于滩涂养殖信息调查.

  • 标签: 无人机 航拍 滩涂 正射影像
  • 简介:摘要:筑坝工程逐渐成为水利水电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筑坝工程关键工艺的合理应用,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相关施工单位的普遍关注。土石坝施工技术作为筑坝工程中的关键工艺,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仅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水源,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还能够起到防洪蓄水的作用,对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提供了许多政策上的支持,使得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推动我们经济的稳定发展。筑坝工程是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关键部分,关系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一定要重视筑坝工程的建设,把握好各项工艺技术,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 标签: 水利水电 筑坝工程 关键工艺技术
  • 简介:针对滩涂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的强度信息中存在的条带噪声,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RANSAC拟合强度联合直方图的修正算法。所提方法首先利用两个航带重叠区域数据的最近点构建强度联合直方图,之后强度联合直方图上利用二阶多项式构建归一化模型,再利用非线性RANSAC算法对二阶多项式进行拟合,最后利用拟合的二阶多项式对一条航带的数据进行强度修正,从而消除两个航带点云强度信息的不匹配现象。实验表明,相比于直接利用权重最小二乘法或RANSAC方法匹配联合直方图的强度修正方法,本文方法修正效果更好,且修正后航带重叠区的点云强度具有更好的同质性。

  • 标签: 遥感测深 滩涂LiDAR 强度修正 非线性RANSAC 强度联合直方图
  • 简介:摘要:按技术要求,充砂模袋所用的土工布需满足透水性、保土性、防淤堵、抗拉及抗老化等方面的要求。根据坝体充填料的土力学指标,选择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土工布,充填料含泥量应小于10%。根据其颗粒级配及现场试验,提出土工织物模袋空袋厚度、充填厚度、充砂袋芯袋编织布等相应的要求,以选择某种有效孔径,使一部分粘粉粒能排除而又尽可能多的保留砂料,以提高充袋效果,使做成的模袋充砂达到较好的滤水排泥效果,尽量缩短尾矿砂的固结时问。模袋法筑坝的关键工艺为泵送灌浆。泵灌应做到“润滑”、“有序”、“送压与速度合宜”贯穿全过程。

  • 标签: 尾矿库 膜袋法筑坝
  • 简介: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 标签: 淤泥质海岸 滩涂 围垦
  • 简介:在福建泉州湾开展了刈割+机耕船方法(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试验,调查了该法治理互花米草的效果,并对互花米草治理迹地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了监测,为互花米草治理迹地的再利用提供依据。2006年7月初对互花米草进行刈割,待其新萌生株生长至10~15cm后,用机耕船对滩涂进行高强度耕作,以充分破坏其根系,其后,如仍有零星新萌生株,则用人工踩踏使其深埋淤泥之中。近一年多的治理效果监测表明,该法治理迹地在第二年以后没有发现新萌生植株,治理效果理想;与未治理互花米草的草滩相比,治理一个月后,治理迹地的土壤容重减小了21.2%~23.5%,之后,土壤容重逐渐增大,但在治理后一年时的土壤容重仍小于未治理互花米草的滩涂;随着互花米草根系的逐渐死亡和分解,治理迹地中根系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在治理后第二年的4月开始明显增大,至10月时残存根系基本分解完毕;在治理后13个月,治理迹地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中水解氮比治理前分别提高了16.2%和11.7%,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1.9%和16.7%,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6.4%和17.5%。由此可见,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效果十分理想,2006—2007年的治理成本约为7500~9000元/hm^2,该方法为红树林等乡土植被的恢复及滩涂的再利用创造了条件。

  • 标签: 刈割+机耕船方法 互花米草治理 滩涂性状
  • 简介:摘要: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洪、发电、蓄洪、灌溉作用,需要科学利用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在高质量建设的同时,也需要保护现场环境。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筑坝工程是一项重难点工作,其需要用到土石坝施工技术,为了有效确保保证施工质量,需要把握关键工艺、关键技术,并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和施工要求科学进行操作,以此有效推动筑坝工程的健康发展,对此本文主要浅谈水利水电施工中筑坝工程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

  • 标签: 水利水电施工 筑坝工程 关键工艺 技术
  • 简介: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 标签: 淤泥质海岸 滩涂 围垦
  • 简介:通过对比分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围垦年限及土壤理化性质对SOC贮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丰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的SOC平均含量为:DF4(3.72g/kg,农用地,围垦43年)〉DF1(2.30g/kg,互花米草潮滩)〉DF3(2.25g/kg,农用地,围垦23年)〉DF2(1.62g/kg,未利用地,围垦5年)。在垂直分布上,耕作表土层(0-20cm)SOC含量最高,耕作层以下(20-70cm)随土层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减少。此外,SOC含量与全氮(TN)、全磷(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粒径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围垦后的土地,农业活动对土壤表土层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增强,进而影响到SOC含量的分布,且随着围垦年限的增长,农业活动对SOC含量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并探讨了这一影响过程。

  • 标签: 滩涂围垦 SOC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
  • 简介:【摘 要】浅海滩涂区墩台所处自然环境恶劣,紫外线强,潮差大、海水流速急、流向乱,干湿交替,海水对墩台的冲刷及腐蚀作用大。墩台重防腐涂装质量直接影响墩台结构耐久性,本文以北海西村港跨海大桥墩台结构表面防腐涂装技术为背景。主要介绍了桥梁结构混凝土表面重防腐涂装层配套体系设计与标准、涂装方案、高压无气喷涂工艺、湿膜干膜与附着力检测质量控制,有效解决了桥梁结构保护层表面防止海水腐蚀性。

  • 标签: 浅海滩涂环境 腐蚀 重涂装 高压无气喷涂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