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1月10-11日,气科院2016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丑纪范院士、丁爱军教授、赵坤教授、王斌研究员和许吟隆研究员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年会设立灾害性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气候与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和城市气象、人工影响天气5个分会场,共收到100多篇交流论文,200多位专家和业务人员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消息 人工影响天气 学术年会 气候变化 灾害性天气 特邀报告
  • 简介:牛皋沟位于北京市周口店镇金陵景区,2012年“7·21”特大暴雨期间暴发泥石。本文在现场调查、综合地质测绘、勘探等的基础上,对景区泥石的形成条件、物源分布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表明,牛皋沟岸坡陡峻、物源丰富、水动力足,具备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且景区内频繁的人类工程活动也为泥石发育创造了条件;对牛皋沟泥石的基本特征值进行计算,泥石流流体重度约为1.550t/m3,定性为稀性泥石;50年一遇洪峰流量值为28.33m3/s,一次泥石固体冲出物1.85×10^4m3,其爆发的规模属于中型泥石

  • 标签: 泥石流 灾害 基本特征 牛皋沟
  • 简介:矿山弃渣型泥石沟是北京市西部山区重要的泥石类型,在近几年发生的泥石中占比重较大,是近期高发的泥石类型.本文通过遥感调查数据总结了矿山弃渣型泥石沟数量较多且松散物质易于启动的基本特点,对2016年7月20日江心台沟泥石案例进行分析,依据本次泥石前期雨量较少,当日激发雨量集中于某一时段即引发了本次泥石的特点,提出了以本次泥石提取的降雨信息,作为北京市矿山弃渣型泥石沟临界雨量值的观点.

  • 标签: 矿山弃渣型泥石流 临界雨量 预警预报
  • 简介:繁峙县是山西省泥石较发育的县市之一,五台山北麓泥石发育特征比较典型,该泥石沟位于五台山景区内,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对伯强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获取了研究区泥石沟的基础数据资料,分析了伯强沟泥石基本特性,通过对流域物源来源、补给长度、堵塞程度的计算,得出了该泥石沟的发展阶段及易发程度,结合野外资料采用多因子评价公式,对伯强沟泥石沟做出了险情等级及危险性评估,得出该泥石沟处于形成期(青年期)一发展期(壮年期),危险性发生几率大,成灾可能性大的结论,并且针对该泥石沟的发育特征的认识及数据分析,提出泥石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 标签: 山西省 泥石流 发育特征 防治措施
  • 简介:本文针对房山区典型泥石沟主要物源类型进行分析讨论,崩滑堆积物源、坡面物源以及沟床堆积物源是本区泥石物源的主要类型。崩滑堆积物源及坡面物源参与泥石活动的量占其总量相对较少,沟床堆积物源相对较大,并且多为泥石沟的主要物源。区内佛子庄乡北窖沟泥石沟床堆积物分析显示,沟道冲淤特征表现出以冲为主的特点,沟床物质是参与泥石活动的重要物源。并依据北窖沟泥石物源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泥石防治建议。

  • 标签: 泥石流 物源 特征 防治
  • 简介:受尼泊尔4.25地震的影响,西藏自治区吉隆口岸地区新增了大量的泥石物源,成为该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美多当千泥石即为发育于该区的一条较为典型的泥石。对美多当千泥石的沟域平面特征、纵坡降特征进行研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发现该泥石的发与当地地形地貌、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关系密切。这一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泥石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 标签: 泥石流 基本特征 形成条件 美多当千
  • 简介:湖南邵阳市邵阳大道两侧出露的龙潭组下段(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发育一套地质特征典型、沉积序列明显的重力沉积。重力沉积以块状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底面发育有重荷模、槽模、工具痕及冲刷充填构造,砂岩内部有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包卷层理及粒序层理,互层的泥岩中见类似于古网迹的痕迹化石。可识别出砂质碎屑、浊流与滑塌沉积。剖面下部含泥砾块状砂岩发育,剖面中上部以发育薄到中厚层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特点。根据重力沉积物特征及其垂向序列特征,建立了重力沉积模式,将海底扇划分出内扇、中扇与外扇。通过与附近的短陂桥矿区的龙潭组下段沉积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华南地区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位于华南盆地范围的邵阳地区,在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龙潭组下段)发育的重力沉积,可能意味着华南盆地在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的深大断裂在中二叠世末期曾经发生拉张,形成裂谷盆地。

  • 标签: 湖南邵阳 重力流沉积 茅口期晚期 龙潭组下段
  • 简介: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和诊断是检验区域气候模式性能、研究其发生机制的重要途径。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对1995年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春季极端干旱事件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和西北地区137个测站的降水量资料对模拟效果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波—理论对此次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能够较好模拟出此次极端干旱事件的干旱等级空间分布特征,但不同区域的模拟误差有差异;对造成此次极端干旱事件的主要天气气候影响系统模拟非常准确,表明该模式对此次极端干旱事件发生过程具有很好的再现能力。由于1995年春季乌拉尔山高压、蒙古低压偏强,使得我国西北地区辐散下沉气流增强,加之低层强西风气流阻碍水汽的输送,从而使得西北地区水汽通量较常年显著偏小。波—理论分析表明,300hPa存在自西向东传的波列,且4月瞬变波能量在乌拉尔山区域达到最大,中层乌拉尔山高压脊以北区域辐散的E-P通量导致该区域西风急流增强,是乌拉尔山高压得以发展和维持的原因,从而造成了此次极端干旱事件。

  • 标签: 极端干旱事件 数值模拟 波—流作用
  • 简介:在详细野外剖面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序列等的系统观察研究,发现济源盆地下侏罗统鞍腰组重力沉积由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沉积和浊流沉积构成。滑塌沉积以砂岩和泥岩的混杂、岩层的滑动变形以及泥岩呈碎块被卷入砂岩层中为特征;砂质碎屑沉积常呈厚层块状,颗粒分选和磨圆较差,杂基较多,可见漂浮于层内的石灰岩砾石;常见的浊流沉积分为2种类型:具有明显正粒序结构的浊流沉积和砂泥岩薄互层的浊流沉积,可用鲍马序列来描述。鞍腰组重力沉积可划分为3个沉积序列:序列A记录了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沉积→浊流沉积→深湖沉积的转换过程;序列B表现为砂质碎屑与浊流沉积的叠覆;序列C由浊流及湖泊沉积构成,并经历了由序列A→序列B→序列C的沉积演化过程。重力的形成受秦岭造山带于早侏罗世沿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发生逆冲推覆作用的控制,其沉积演化指示了秦岭造山带造山作用由强到弱的过程。

  • 标签: 济源盆地 秦岭造山带 早侏罗世 鞍腰组 重力流沉积
  • 简介:基于地震、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中新世韩江组中上部发育的硅质深水沉积的层序地层、沉积构成和古地理环境研究。韩江组中上部发育1个区域性的二级旋回(CSh),通过不整合面及相应的整合面进一步将该复合层序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一系列陆坡峡谷以及侵蚀作用形成的水道是主要层序界面的重要识别标志,斜坡进积楔、扇朵体的底界面,测井曲线突变以及钙质超微化石的相对低值也可以帮助识别层序界面。盆地的不同位置上层序结构有差异,重力沉积单元也不同。本次研究在斜坡识别出5种深水沉积单元:浊流水道复合体、斜坡扇、陆坡峡谷、进积楔和半远洋—远洋沉积,在深海盆地识别出扇朵叶体。将浊流水道复合体划分为5种沉积单元:滞留沉积、水道天然堤、滑塌及碎屑沉积、侧向增生体和末期充填沉积。在陆坡、陆隆以及深水盆地分别识别出侵蚀水道、侵蚀加积水道和加积水道。

  • 标签: 复合层序 层序结构 沉积单元 浊流水道 地震相 韩江组
  • 简介: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录井等资料,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临南洼陷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沉积主要发育滑塌沉积、碎屑沉积和浊流沉积3种成因类型。滑塌沉积以包卷层理、液化砂岩脉、阶梯状小断层、变形岩层与未变形岩层叠置为典型特征。碎屑沉积中砂质碎屑沉积分布较广,以突变的底部接触面、块状层理、泥岩撕裂屑、土黄色泥砾、突变或不规则的上接触面为典型识别标志。浊流沉积则以正粒序层理、底部冲刷面和槽模、薄层砂泥互层、不完整的鲍马序列为典型识别标志。滑塌沉积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斜坡根部,在滑塌沉积前方形成碎屑沉积,碎屑流向前搬运的过程中,流体被稀释逐渐转化成浊流。滑塌型深水重力沉积整体分为近源沉积、中部沉积和远源沉积3个部分:近源沉积主要发育具变形构造的滑塌沉积和厚层块状砂质碎屑沉积;中部沉积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沉积及浊流沉积;远源沉积以薄层浊流沉积为主。

  • 标签: 沉积特征 沉积类型 沉积模式 滑塌型重力流 临南洼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