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运用常规状态方程、理论图版、经验公式计算富含CO2天然气的偏差因子会产生较大偏差。以实验数据为基础,采用常用的气体偏差因子计算模型及校正方法计算不同CO2含量的气体偏差因子,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从而评价出富含CO2天然气偏差因子计算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校正模型的计算精度普遍高于未校正模型;GXQ校正法的计算误差普遍小于WA和CKB校正法;最为准确的是结合了GXQ校正的DAK模型,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3%。另外,基于DAK模型和GXQ校正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富含CO2天然气偏差因子随温度、压力及CO2含量的变化规律。

  • 标签: 偏差因子 CO2计算模型 精度 影响因素
  • 简介:一、引言目前旱涝预报大都采用统计方法。这种方法多缺乏对预报对象的物理分析,因而难以取得准确的稳定的效果。另一种方法是数值预报。它物理基础较好,但由于计算过程复杂,往往难以分析预报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因而亦很难对具体的旱涝过程做出准确的物理分析。

  • 标签: 旱涝 数值预报 物理分析 物理因子 预报对象 物理基础
  • 简介:为了了解PM_(2.5)的污染与地面气象因子相关性,通过对招远市PM_(2.5)的月均浓度与降水量、湿度、风速和气压等气象因子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PM_(2.5)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与气象因子相关性最好,夏季最差。(2)PM_(2.5)浓度与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降水有很强的负相关性。(3)PM_(2.5)浓度与本站气压呈现正相关性。

  • 标签: 招远 PM2.5 气象因子 相关性
  • 简介:通过对江西省资溪县连续608d空气负离子日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溪县城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值为4103个/cm^3;负离子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早晨最高,为4569个/cm^3,中午最低,为3411个/cm^3;负离子浓度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最高,5月平均为5283个/cm^3,秋季最小,10月平均只有2709个/cm^3。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其中与日照时数呈现出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相关性F值为14.12,与降水量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F值为3.484,与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的线性相关均不显著。

  • 标签: 空气负离子 时间分布 气象因子 资溪县城
  • 简介:地层品质因子Q反映了地层对地震波吸收衰减的强弱,是油气检测的重要指示因子,准确提取Q值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地震子波能量衰减特征,提出基于子波衰减前后能量比的Q值提取方法。该方法是综合利用多点信息估算子波能量,规避了常规Q值方法(如质心频移法)对地震子波谱的假设,适用于任意波谱形状,但对资料的保真度要求较高。VSP正演模型测试发现,在非固有衰减(如几何扩散、反射透射损失等)得到准确补偿的前提下,能比法能较好地反演地层Q值。实际零偏VSP资料应用表明,能比法提取的Q值趋势与谱比法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 标签: 品质因子Q 能量比 时间域 地震子波 谱比法
  • 简介:利用欧洲气象中心、日本东京和北京气象中心每天发出的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建立前期数值预报要素产品与未来天气过程要素的相关关系,并在回归方程中考虑预报因子和预报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经统计发现方程中选入的非线性因子具有较高的相关显著性.实践证明,合理利用这些数值预报产品信息,可以进一步提高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 标签: MOS预报 非线性因子处理 数值预报产品 回归方程 预报量 短期天气预报
  • 简介:对锦州14a玉米各生育期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同品种玉米的物候期相近,变化在2d左右,而吐丝期到成熟期所需日数变化较大,为6d或以上;玉米各生育期的影响因子不同,气温与湿度对玉米出苗期、三叶期和七叶期的影响显著,播种期到七叶期的积温占整个生育期积温的20%,并与同期的空气湿度累积量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2=0.91)。积温与空气湿度累积可较好地模拟玉米播种期至七叶期和玉米的总生育期。

  • 标签: 玉米 生育期 温度 空气湿度 物候模拟
  • 简介:一、前言茶树原产热带雨林之中,性喜温暖湿润,耐荫而不耐干旱与严寒。实践表明,气象条件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1991年冬至1992年春我省异常气候事件频发,12月下旬的严寒大雪、2月下旬的奇暖、3月中下旬的低温连阴雨以及4~5月上旬的持续升温现象,导致1992年春茶生产形势独特,开采迟、结束早、产量集中、总产下降。为了深刻地认识气象条件对茶叶生长的影响,为茶叶生产、决策部门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气候依据,现对我省1992年春茶生育期内的异常气候及其对春茶造成的影响作初步分析。

  • 标签: 春茶产量 茶树生长 气象条件 农业技术措施 冻害程度 杭州茶叶试验场
  • 简介: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规律比较复杂,降水的多寡与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密切相关,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国夏季降水的特征、降水与季风的关系以及影响因子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夏季降水 季风 影响因子
  • 简介:Inthispaper,wefirstanalyzedclouddriftwind(CDW)datadistributionintheverticaldirection,andthenreassignedtheheightofeveryCDWintheresearchdomainintermsofbackgroundinformation,andfinally,conductedcontrastnumericalexperimentsofassimilatingtheCDWdatabeforeandafterreassignmenttoexaminetheimpactsontheforecastofthetrackofTyphoonChanthu(1003)from00:00(CoordinatedUniversalTime)21Julyto00:00UTC23July,2010.TheanalysisresultsoftheCDWdataindicatethatthenumberofCDWsismainlydistributedinthemidandupper-troposphereabove500hPa,withthemaximumnumberatabout300hPa.Theheightreassigningmethodmentionedinthisworkmayupdatetheheighteffectively,andtheCDWdataaredistributedreasonablyandnoobviouscontradictionoccursinthehorizontaldirectionafterheightreassignment.Afterassimilatingtheheight-reassignedCDWdata,especiallythewatervaporCDWdata,theinitialwindfieldaroundTyphoonChanthu(1003)becamemorereasonable,andthenthesteeringcurrentleadingthetyphoontomovetothecorrectlocationbecamestronger.Asaresult,thenumericaltrackpredictionsareimproved.

  • 标签:
  • 简介:延长组长6-2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油田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薄片研究、粒度分析,对镇泾油田长6-2沉积微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长6-2由一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水下分流河道主要发育在中期基准面缓慢上升初期和快速下降阶段,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强烈侵蚀作用,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中期基准面缓慢上升初期的河道具有深而窄的特点,砂体横向变化快,勘探难度大,而与之相对的是中期基准面快速下降阶段,水下分流河道具有厚而广的特点,为本区最为有利的勘探目的层.通过对不同可容空间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与河道宽度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得出该区的砂体厚度与河道宽度的经验公式,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镇泾油田 三角洲前缘 基准面旋回 可容空间
  • 简介:2009年在青海瓦里全球大气本底站,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组装的Picarro系统对大气CO2进行在线观测,并与瓦里站及美国ManuaLoa站FLASK瓶的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全年瓦里站大气CO2浓度季节性变化趋势相同,增长趋势不变。全球大气CO2浓度增加趋势和季节变化情况相同。

  • 标签: 全球本底站 大气CO2 光腔衰荡光谱(CRDS) PPM
  • 简介:根据蚕桑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利用1983~1996年天目山南侧气候考察资料(包括临安、昌化两站气象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立体上分析了不同层次的气候条件对蚕桑生产的影响,找出适宜发展蚕桑生产的最佳气候层.

  • 标签: 蚕桑生产 气候影响 农业气象学 生物学特性 气候条件
  • 简介: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商洛市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气候条件是其发病轻重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抽穗期气候条件对其影响很大。根据丹凤县最近26a的小麦条锈病观测资料,结合气候条件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影响其发病的有利气候条件,并建立影响小麦条锈病因子的回归方程。通过分析认为,小麦抽穗期的温度、相对湿度、连阴雨次数、降水、日照和蒸发量是影响其发病轻重的重要气候因子

  • 标签: 小麦条锈病 气候因子 回归分析
  • 简介:基于主成分分析思想,研究了空间因子融合的方法和技术流程。通过对空间因子进行主成分计算,实现了空间因子的融合和降维,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进行了实例论证。结果表明,在信息丢失量少、因子相关性低的前提下,该方法可在保证空间分析和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同时减少参与计算的空间因子数量,以提高计算效率。

  • 标签: 空间分析 主成分分析 空间因子 空间因子融合
  • 简介:Q因子估算是近地表吸收补偿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井地联合地震数据采集方式减小检波器耦合对Q因子估算的影响。在以激发井为中心的圆周上,按照井下检波器的设计深度,布置多口深度不同的接收井,将检波器直接安置在每口井的井底,以消除常规井间观测方式造成的检波器与井壁耦合对Q因子估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不受激发影响的Q因子层析反演方法,利用模型数据就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使用两个不同的地震频带对大港油田实际近地表观测数据进行了吸收反演,反演结果表明,近地表的吸收系数远大于地下地层的吸收系数,近地表吸收补偿对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两个频带反演得到了不同的Q因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Q因子对频率依赖性的认识。

  • 标签: 近地表 Q因子 层析反演 谱比法 频率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