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含洞穴的碳酸盐岩地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及储集空间预测难度大的特点,利用随钻电阻率测井方法对井眼环境含洞穴的储层进行准确识别和划分,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使用一种新型的高效和高精度自适应有限方法(hp—FEM)模拟和分析了含洞穴地层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器响应。本文所提的hp—FEM与传统h-FEM相比,其结果具有网格自适应的特点,并且计算能够以指数速率收敛于较高的精度。数值实例使用自适应有限方法研究地层中洞穴的大小、洞穴距离井眼的远近和仪器发射频率改变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并提供了识别含洞穴地层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测井中遇到的各种地层洞穴的准确识别和定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随钻测井 高阶有限元 自适应 指数收敛 数值模拟 地层洞穴
  • 简介:有限差分方法广泛应用于求解许多科技领域所涉及的偏微分方程,高阶显式有限差分方法通常用来提高求解精度,已经提出的高阶隐式有限差分方法和截断高阶显式有限差分方法可用来进一步提高模拟精度而不增加计算量。本文首先计算了针对常规网格上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交错网格上的一阶导数的有限差分系数,发现高阶隐式有限差分系数中存在一些小的系数。频散分析结果表明:忽略这些小的差分系数能够近似维持有限差分的精度,但是显著减小了计算量。然后,引入镜像对称边界条件来提高隐式有限差分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采用混合吸收边界条件来减小来自模型边界所不需要的反射。最后,给出了针对均匀和非均匀介质模型的弹性波模拟例子,表明了本文方法的优点。

  • 标签: 隐式有限差分 对称边界条件 高阶精度 截断 吸收边界条件 交错网格
  • 简介: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求解中常用的两种张驰法(即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与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H—C法)进行了比较,理论研究表明:H-C法单独考虑边界影响分量,物理意义明确,且不会丢失边界上的天气系统;从计算上看,H-C法重建的风场能精确还原原始风场,且计算效率明显高于两种张驰法,即收敛更快。通过在台风Bilis(0604)暴雨增幅过程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常用的两种张驰迭代方法在求解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的问题上效果都不是很好,即:用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计算的流函数和速度势重建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别较大,不能准确还原原始风场;用H—C法不仅计算效率高,还原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异极小,且不受南边界较强的西南季风涌影响,在暴雨增幅前期能较好地反映与暴雨增幅相关的强辐合信号。因此,可用H—C法计算得到的无辐散风和无旋风对有限区域的天气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动力结构分析

  • 标签: 有限区域 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 台风Bilis 暴雨增幅
  • 简介:在USLE/RUSLE中,降雨侵蚀力与地表植被覆盖度因子具有季节变化特征.本研究考虑到两者的时空耦合性,采用基于混合像分解的计算-y法,得到了海坛岛不同月份的地表植被覆盖度因子C。值(第i月的地表植被覆盖度因子值)和不同地类的年植被覆盖度因子C值,为岛内土壤侵蚀预报和水保工作提供参考.对第i月的地表ND啊值与年C/Ci值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两组线性回归参数.年C值与11月份的地表NDVI拟合程度最好,NDVIi与C1值的拟合程度好于年C值与NDVLi最后得到海坛岛通用的Ci值估算模型G=1.007—1.119-ND%,该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8,可用于计算岛内各月份的Ci值.

  • 标签: 植被覆盖度因子 混合像元分解 NDVI 季节分异 海坛岛
  • 简介:唐山开滦林西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座于1889年投产的大型煤矿企业,已经开采100多年,浅部资源开采殆尽,目前主要开采深部资源。该区内煤层发育较多,构造也较发育,地表分布有多个村庄、以及连片的鱼塘和蟹塘,塌陷集水区遍布区内,地震地质条件和构造条件都非常复杂。

  • 标签: 勘探报告 三维地震 高分辨率 矿业 唐山 资源开采
  • 简介:用台站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热带测雨卫星观测降水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降水季节演变特征分析发现,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南海地区降水季节峰值是在秋季,主要集中在8~10月,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环流场的合成分析表明,南海地区秋季中层500hPa有利的副高位置和低层低压系统的活动和维持是形成这一地区显著秋雨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副高的位置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较大,分析发现Nifi03.4的海温指数对该区域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8~10月Nino3.4指数和同期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之间的相关能够达到-0.47,超前3个月(即5~7月)的Nino3.4指数与8~10月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的相关亦能达到-0.43。从跨季度气候预测的角度来考虑,5~7月的Nifi03.4指数可以作为预测8~10月南海秋雨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南海秋雨 降水 季节变化
  • 简介:文章利用通辽地区10个站点1971-2007年37a逐日雷暴统计资料,建立雷暴日数及雷暴次数的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通辽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通辽地区雷暴的地理分布特征、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初雷和终雷日及持续期变化特征、震荡周期性等结果.

  • 标签: 雷暴 特征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 简介:2.2NOAA直属机构薪酬及业务支出从审计总署的报告中,选出NO—AA直属机构卫星信息中心(NES—DIS)、国家天气局(NWS)和海洋大气研究部(OAR),就这些机构2009财年员工薪酬及业务支出的细节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 标签: 薪酬 从业人员 气象 美国 信息中心 海洋大气
  • 简介:文章分析了影响富阳台风的气候特征,总结了影响台风的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影响台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台风风雨灾害主要出现在8和9月;2)影响台风源地主要来自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关岛附近及以东洋面;3)影响台风路径主要有东路、西路和中路3类,影响次数按照西路、东路、中路依次递减,但影响程度却是依次递增;4)台风影响程度与登陆位置密切相关;5)影响台风的流场有副高东风流型、西风槽鞍形场流型、台风倒槽鞍形场流型、低压系统流型4类。

  • 标签: 富阳 台风 气候特征
  • 简介:文章从雷暴的形成、发展及各个时期的天气特点入手,利用T639和NCEP数值模式再分析资料结合天气预报技术,个例性的分析雷暴天气对航空飞行中存在的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总结雷暴在即将爆发到消散时的各项物理指标,并描述机载雷达在实时探测雷暴时雷达回波特点和对雷暴进行避险措施.通过对民航气象服务中雷暴自然灾害性天气特点的总结,为更好的保障航空气象专项服务,提供雷暴灾害影响分析和减灾的参考性分析性总结.

  • 标签: 雷暴 航空 避险
  • 简介:利用2000~2010年逐3h一次的常规报文资料和2.5°×2.5°的NCEP月平均场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大连海雾发生时各种大气环境要素特征,确定有利于海雾生成的环境要素条件,并以此讨论海雾的成因和性质。同时,统计分析了大连海雾的年际变化与季节特征,对造成大连海雾异常偏多与偏少时的环流形势与水汽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海雾生消的环流形势和海雾的水汽来源,以及海雾的性质成因。结果表明,大连海雾多发于春夏2季,其中尤以5~7月为海雾多发期,而在秋冬季很少发生。海雾主要出现于下半夜至上午前(从02点到11点),其中清晨05~08时最多,其消散一般在上午日出之后。风速在2~8m/s之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最有利于大连海雾的发生。当预报海雾发生时,T-Td〉0.6℃时,判断能见度〉300m;T-Td〉1.1℃时,能见度一般〉500m;T-Td〉2.1℃时,能见度〉800m。海雾在1008hPa时发生频次达到一个峰值,当气压〈995hPa和〉1030hPa时,基本上没有海雾的生成。大连海雾多为平流雾,海雾的年际变化是大气环流变化的结果,海雾发生频数与副高西侧的偏南季风气流相关,当副高增强时,西南季风气流可以直接将热带洋面的水汽输送至大连地区,这样的平流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时,在大连海域形成海雾。

  • 标签: 大连 海雾 统计特征 形成机理
  • 简介:通过对HBCORS坐标联测方法、基线处理策略以及网平差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了HBCORS高精度参考框架建立的方法,为高精度区域参考框架的获取以及高精度GPS网数据处理提供了思路。

  • 标签: HBCORS 参考框架 基线处理 网平差
  • 简介:基于2006至2007年“908”项目执行期间春夏秋冬共四个航次的CTD温盐数据,针对四个季节底层大面及大连一成山头断面温度和盐度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北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初步探讨了其消长过程,并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发现了关于北黄海冷水团的新问题。研究表明:夏季,北黄海冷水团温度和盐度与历史资料相比,低温中心位置存在东偏,但低温中心温度和盐度变化不大。春季,32.8psu高盐水舌主轴位置较冬季偏西约75km,123.5°E以东的原冬季盐度高值区的范围向北延伸的势力大减,退化为较弱的小高盐水舌冬。冬季,北黄海冷水团已经消失,黄海暖流呈舌状向北延伸。秋季,减弱的北黄海冷水团存在两个中心温度约9℃的低温中心。

  • 标签: 北黄海冷水团 季节变化 温盐分布 黄海暖流
  • 简介:对西宁地震台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各前兆测项受到的干扰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周边环境以及气压突变和雷电等气象因素未造成干扰,存在的干扰主要是人为干扰和观测技术系统干扰。

  • 标签: 前兆观测 环境干扰 人为干扰 观测技术系统干扰
  • 简介:利用2009年和2011年分辨率为10m的法国SPOT卫星和日本ALOS卫星遥感资料,以ArcGIS9.3软件ArcMap模块为平台,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对辽河保护区地类特征进行提取,并监测分析保护区生态恢复状况。结果表明:2009年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旱田、芦苇型湿地和水域为主,三种土地类型所占比例为72.9%;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水域、芦苇型湿地和草地为主,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为62.9%。2011年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旱田大幅度转出,转化为水域、草地和林地,与2009年相比,耕地显著减少,植被覆盖度增加了15.4%。

  • 标签: 卫星遥感影像 目视解译 土地利用类型
  • 简介:土的弹性波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力学参数,可用于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以及判别砂土、粉土、黄土液化、黄土震陷等。准确测得场地波速资料是进行土工设计和预测岩土地震灾害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收集了甘肃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小区化实测原位波速资料,分类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反面案例的形式给出了波速数据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分析方法。

  • 标签: 原位测试 剪切波速 纵波速度 问题分析
  • 简介:选取气象专家类直播节目《风云进行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微博投票方式,从观众的角度审视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案。此外,随机选取2011年12月6、7日10档直播节目,主要针对其制作现状和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对未来专业气象节目发展改进和专家型气象主持人的培养提出建议。

  • 标签: 中国气象频道 专家类气象节目 专家型气象主持人 《风云进行时》
  • 简介:采用克什克腾旗建站以来(1959-2012年)的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四季划分标准,统计了历年各季节的起始日期、终止日期和持续天数.结果表明:(1)该地四季长度分配不均,冬、春、夏、秋四个季节长度的月比例为6:3:1:2,即冬季漫长达半年,夏季短促仅1个月.(2)54a来冬季日数以每10a变幅为3.1d的速率在显著减少,54a减少了17d.同时,夏季日数以同样速率在增加,春秋两季长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54a平均四季起始日期为,4月11日入春,7月6日入夏,8月6日入秋,10月16日入冬.其中,入秋时间年际变化幅度最大.(4)54a来入春和入夏时间明显提前,入冬时间明显推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冬春季减少了13d,夏秋季增加了13d.分析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该地暖季延长,冷季缩短,其综合影响是利大于弊.

  • 标签: 四季划分 平均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针对胡杨林观赏旅游对气象条件依赖性强的特点,利用额济纳旗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初步分析额济纳旗胡杨林旅游最佳时间和各气象要素对本地区旅游出行的影响,为合理安排旅游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①额济纳旗胡杨林景区的旅游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之间,旅游黄金时间为10月5日至10月17日(近30a平均时间);②额济纳旗胡杨林旅游时节降水、风速对旅游出行影响不大,但游客应要做好白天的防晒、降温、保湿的同时要做好夜晚户外活动的保暖等相应的准备.

  • 标签: 额济纳旗 胡杨林 旅游气象条件
  • 简介:为了解榆林机场复杂大雾变化过程中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利用常规天气图和AWOS系统采集的气温、气压、风向、风速、能见度等实时资料,利用天气学原理对2011年12月1日榆林机场出现的复杂大雾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对湿度为91%~95%是榆林机场冬季大雾形成的临界状态,相对湿度95%是榆林机场大雾稳定持续的临界值,机场积雪被清扫的跑道与周围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地表之间存在辐射差异,该差异可能导致浅雾、碎雾发生明显变化。

  • 标签: 机场 复杂雾 能见度 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