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海油主要采用人工岛和人工平台的模式开发,其受地面空间条件的限制,井型以大斜度井、水平井为主,举升方式以电动潜油离心泵为主。但因地层结垢、出砂,电缆承压性能、气体影响极易造成躺井。为提高开井率及检泵周期,通过试验强化工艺配套、优化防砂工艺、转变举升方式等研究尝试减少躺井数量,提升工艺适应性实现低供液条件下的连续生产。

  • 标签: 埕海油田 电动潜油离心泵 开井率 检泵周期 举升方式
  • 简介:摘要:张1504区块位于河北省黄骅市张巨河村以东的滩涂-海域地区。构造位置处于北低断阶西侧、张28X2井区以北,被张北断层和张1504断层所夹持。该区张1504井在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均钻遇油层。主要含油目的层为Es2z1,属于构造油藏,油藏埋深在3435-3465米,主力层Es2z1含油面积1.27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12.4万吨。利用海3-1井场开采,属于衰竭式开发,油井初期自喷,但递减大(月递减率20%),为典型的“双低”油藏(采油速度0.42%、采出程度2.11%)。

  • 标签: 双低油藏 张1504 压裂 增能注水
  • 简介:根据油田地质特征,结合实际生产资料,对油田开发初期所采用防砂工艺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其注水开发期面临的层间矛盾突出、出砂严重问题,提出:井段短的老井采用一次性挤压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技术;夹层长的老井采用一次性分层挤压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技术;油层污染严重的出砂井采用压裂防砂工艺技术;出砂不太严重的老井或新井新层采用金属毡或烧结金属毡防砂技术等系列技术措施,为油田的长期稳定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埕岛油田 注水开发 防砂工艺 金属毡 管柱
  • 简介:摘 要:油田海区位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水下三角洲平原上,其上建有各类平台百余座,油井数百口。为了评估油田海域自2004年以来的地形变化特征,选取最易受波浪作用的5m~14m水深区为重点区域,布设了L型的2条监测断面进行水深调查。本文首先介绍了水深调查过程及数据处理步骤,然后通过与收集的历史水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地说明了调查区域水深特征以及冲淤变化。

  • 标签: 埕岛油田 水深 冲淤
  • 简介:针对渤海油稠油井测试过程中存在的出砂、垂直管流黏阻大流动困难、PVT取样成功率低、计量误差大等难题,从射孔、防砂、控温、取样及计量工艺优化等方面细化研究,形成了由稳岩控砂射孔诱喷技术、井下测试管柱控温技术、稠油PVT取样技术和稠油测试配套计量技术组成的普通稠油井冷采测试工艺。该工艺采用大孔径、深穿透、高密度射孔技术配合合适的诱喷压差提高油层渗流能力,联合井筒保温和加热技术降低原油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优化取样器放置位置和取样时机,采用具有压力补偿功能的单相取样器保证取样准确性,配备可加热式的25m^3计量罐实现精确计量。渤海油蓬莱31-X1井现场应用表明,取样压差仅为0.925MPa,取样合格;采用螺杆泵排液求产,80r/min时日产油52.84m^3,130r/min时日产油89.28m^3;四次开关井均取得了合格的压力数据资料。该工艺为类似稠油油田产能释放及有效动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渤海油田 普通稠油 试采 射孔 控温 取样
  • 简介:海油渤海地区大部分油井已处于开发中后期,随着提高采收率压力的增大,很多老井需要注水、注聚合物等增产措施。由于层间矛盾较为突出、地质要求注水量大,原分注管柱不能满足油田分层注水的要求,开发了新型三层分层注水管柱,以渤海油某井三层分注作业为例,介绍了作业流程、井下工具组合等。现场应用表明,该管柱施工成功率100%、配注合格率高,有效期长,是渤海油实施三层分注的主要管柱。

  • 标签: 渤海油田 分注管柱 应用
  • 简介:大港油田海二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为采出更多油气,需要了解有利相带的分布区域,并用于指导开发井部署。通过综合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大港油田海二区沙三下亚段沉积微相进行的研究表明:该亚段具有湖泊扩张、水体加深的沉积演化特征:即近源粒级粗、堆积速率快,属于断陷湖盆陡坡扇三角洲相沉积。在岩石相和测井相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2种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泥5种微相类型。

  • 标签: 扇三角洲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大港油田
  • 简介:依据岛-胜海潜山带的取心资料,在系统观察描述岩心和综合分析地震剖面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古岩溶作用进行了全面研究,对风化壳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标志与特征、岩溶分带以及控制岩溶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于本区古岩溶作用发育的历史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本区构造发展历史.可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划分为4期:第一期(加里东早期)阿生-近地表成岩早期溶蚀作用;第二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风化壳期的岩溶作用;第三期(海西晓期-印支期)浅埋藏期溶蚀作用;第四期(燕山期及其后)深埋藏期溶蚀作用。这对于下一步深入研究该区的储集层特征和孔隙演化规律以及对于该区勘探区块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埕岛-胜海潜山带 古岩溶作用 岩溶标志 岩溶分带 溶蚀期次
  • 简介:由于滩海油藏不同于陆上油藏,如果仍然采用陆上试井的方法,可能需要测试的时间长,引起的费用较高。从如何优选试井方式、优化试井设计、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料分析认识油藏入手,把试井的作用充分发挥,节约时间,节约费用,指导大港滩海地区的试井工作。

  • 标签: 大港滩海 试井 试井设计 设计优化
  • 简介:我们介绍一种用PS转换波成像气囱下构造的实际计算法。在这个计算法中,我们研制了建立偏移速度模型和在PC集群机上进行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几种方法并改善了PS转换波的处理流程。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2001年8月所采集的三维四分量海洋数据集,并且经北海克尔一麦吉公司(英国)允许让我们使用这些数据。

  • 标签: PS转换波 PKTM 偏移速度 炮线 各向异性 偏移成像
  • 简介:摘要:在石油勘探过程中,石油的环境状况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优先考量石油的地质环境的真实情况,接着才会做出适当的石油开发策略的决定。这篇论文的第一步就是探讨石油的直至转换与石油开发技术的联系,接着,它引入了目前相当前沿的石油开发技术,并期待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并优化中国石油开发业务的正常运营。

  • 标签: 油田地质环境 油田 开发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石油资源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增加了对石油开采的力度。油田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油田的地质环境,油田的地质环境会影响石油的开采。油田的开发过程十分复杂,开采难度也很大,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勘测和研讨,依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技术进行开采。本文通过对油田地质环境的选择和油田开发技术进行分析,有效提升我国石油的开采量。

  • 标签: 油田 地质环境 开发技术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石油的开采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地对油田进行开发,我国对相关开采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油田开发很大一部分会受到油气田地质特征的影响,因此只有深入地对油气田地质特征有所了解,才能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本文从油气田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的影响以及提高油田开发效率的策略两方面分析和介绍了当前合理开采油田的必要性。

  • 标签: 油气田 地质特征 油田开发
  • 简介:摘要:石油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的原料、燃料,而且随着我国工业建设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多。所以对石油的开采和开发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油田开发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地质特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地质特征会给驱油效果以及后期油田开发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就针对地质特征油田开发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 标签: 油气田地质特征 油田开发 影响
  • 简介:海上油田关井压力恢复测试时间一般比较短,凝析气井受井筒相态变化影响较多。常规试井及现代试井分析方法很难准确解释油藏外边界。反褶积试井解释方法综合利用杜哈美原理和叠加原理,结合最优化技术,根据井的所有生产压降数据和关井压力恢复数据,最终虚拟计算出一套全部开关井时间内的定产量压降数据,由于时间足够长,压力双对数导数曲线各个流动阶段比较完整,边界特征易于辨认,能够准确地识别油气藏外边界[1]。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在东海油气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反褶积 试井 外边界 东海油气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滩坝油藏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油藏类型。受地质认识、地球物理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常规地震资料及物探技术很难解决滩坝油藏储层描述中的多解问题。针对岛地区不同类型的滩坝储层,依托纯波地震资料,利用不同域下的频率信息对滩坝油藏储层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以地质认识为基础,结合古地貌分析,利用分频等手段可以识别包含于不整合面强反射内部的储层反射,对目前滩坝油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滩坝 频率信息 储层预测 埕岛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