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黑碳(Blackcarbon,BC)是土壤惰性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黑氮(Blacknitrogen,BN)同样对碳封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5年生杉木人工为对象,采用化学氧化法研究2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物)对杉木人工表层土壤(0~10cm)BC和BN含量及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次采样年份,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物的BC平均含量分别为2.99~3.70g/kg和3.52~4.36g/kg,储量分别为3.24t/hm^2和3.87t/hm^2;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物的BN平均含量均为0.12g/kg,储量分别为0.12t/hm2和0.11t/hm^2。方差分析表明,2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下的土壤BC和BN含量以及储量年际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对杉木人工土壤BC和BN的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 标签: 黑碳 黑氮 杉木人工林 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
  • 简介:摘要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贵阳北站站房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及冲击成孔灌注桩基础。通过岩土工程勘察揭示该地区存在溶洞不良地质特征。本文简要介绍了溶洞处理的原理和施工工艺。

  • 标签: 人工挖孔桩 溶洞 施工工艺
  • 简介:本文以和田地区为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深化推进权改革的方法,以进一步促进和田资源的流转。

  • 标签: 和田地区 林权改革 林权流转
  • 简介:摘要和田地区退耕还从2000年开始实施,截止到2008年自治区累计下达退耕地还任务33.9万亩。本文以和田地区退耕还况及相关政策如补助标准进行了分析,进而就农户关心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希望为和田地区的退耕还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退耕还林 补助标准 疑问解答
  • 简介:1.1华北一次持续性重度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与转化特征观测分析2011年12月1—7日在华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比较罕见、持续1周左右的低能见度重度雾霾天气。利用气象行业专项“京津地区低能见度雾霾天气监测与预报研究”观测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此次持续性重度雾霾天气的气溶胶、云凝结核(CCN)、雾滴谱、含水量等微物理特征及大气能见度、边界层垂直结构特征,探讨了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与转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此次持续1周的雾霾天气过程发生在高压天气系统和静风条件下,暖平流和辐射降温形成的稳定逆温边界层结构有利于污染气溶胶的积累和雾霾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来自南方持续不断的湿平流使雾霾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和发展。整个雾霾天气期间能见度均小于2km,最低能见度达到56m,液态水含量在10-3g/m3量级,最大达到0.16g/m3,气溶胶数浓度均在10000cm-3以上,质量浓度范围为50~160μg/m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此次长达1周的雾霾天气发生了3次强弱不同的霾气溶胶积累、霾雾转化和混合及减弱3个主要阶段。霾气溶胶积累阶段先后有爱根核模和积聚模气溶胶数浓度的积累和增加。霾向雾转化和混合阶段中,雾滴凝结释放的潜热和高浓度气溶胶环境使布朗碰并加剧,导致气溶胶尺度向粒径大的方向转移,从而提供了大量可形成云凝结核的气溶胶粒子,促进了雾的爆发性增强,浓雾过程中气溶胶向CCN活化率可达17%,而CCN向雾滴的转化效率可高达100%,此期间雾滴谱具有爆发性拓宽的特征;冷锋系统过境或辐射加热增强导致了雾霾过程的减弱和消散。(郭丽君,郭学良,方春刚,朱士超)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气溶胶粒子 云物理 转化特征 边界层结构 低能见度
  • 简介:摘要结合某公路桥梁人工挖孔桩施工实例,全面总结了孔桩爆破参数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爆破安全防护措施,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 标签: 人工挖孔桩 爆破参数 爆破工艺 爆破安全
  • 简介:应用青海省班玛县国家基本气象站2011年6月1日-9月30日的降水资料,进行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记录统计、对比分析,发现自动站观测雨量与人工观测雨量存在一些偏差。分析表明,导致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仪器测量原理与观测方法不同、人为影响、观测时间不一致、降水强度等其他原因。

  • 标签: 降水量 差值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进步,城市建筑逐渐向着高层和超高层的方向发展,对于基础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桩基础成为建筑基础的主要施工形式。本文结合人工挖孔桩技术的特点,对其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工民建施工 人工挖孔桩技术 应用
  • 简介:2013年4月19日,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河北中南部地区根据云系特点首次采用多层次水平催化和垂直验证的方式对层状云进行人工催化和探测。本文利用机载仪器所取得的飞机探测资料,结合实时天气、卫星、雷达、探空和雨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春季层状云增雪作业的技术指标,探讨了航测微物理参量和卫星、雷达、探空等资料在作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云在发展期雷达回波由15dBZ逐步上升到25-35dBZ,卫星反演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有效粒子半径、光学厚度等都有增加;云在中后期有效粒子半径、光学厚度、液水路径迅速下降,雷达回波同时减弱。在高度3177-5723m之间过冷云滴达100-700个/cm^3,含水量在0.01g·m^-3左右,最大0.081g·m^-3,云粒子主要在此增长,形成降水粒子,该区间适宜催化。作业后,影响区内云体发展,雷达回波增强,出现35dBZ强回波,且强回波中心扩大;卫星反演的云顶高度、光学厚度等比对比区有明显增加。

  • 标签: 层状云降水 云粒子 飞机探测 雨滴谱 雷达回波
  • 简介:研究了2008年5~10月对废水中氮的深度处理效果,采用Monod动力学模型对该人工湿地进行模拟并验证,分析进水中NH4^+-N和NO3^-N的含量与其去除率的相关性以及COD/NIL4^+—N、COD/NO3^—N对降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复合湿地组合形式对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介于66.0%~77.1%和46.2%~77.2%之间;(2)Monod模型对人工湿地中NH4+—_N和NO3-—N去除率的预测值与实验观测值吻合程度较好;③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随着其在进水中的含量的增加而增大;④进水中的COD/NH4+-N与凤Ht^+N呈负相关关系,而COD/NO3-—N与/(NO3-N呈正相关关系。人工湿地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受到进水中NH4—N和NO3-—N含量的限制,氮的去除率随着进水中NH4+—N和NO3-—N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有机物和NH4+—N在人工湿地中的降解可能存在竞争氧的关系,可利用碳源构成了反硝化作用的限制因素。

  • 标签: 复合人工湿地 深度处理 Monod模型
  • 简介:l概况应俄联邦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FederalServiceforHydrometeorolo—gyandEnvironmentalMonitoring)副局长AlexanderMakosko的邀请,北京市人T影响天气办公室张蔷、金华、李睿劫、李吉吉于2014年2月23日至3月2日赴俄岁斯对人T消雾霾、人T增减雨和云室相关技术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设备进行了考察和学习。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学习 俄罗斯 SERVICE 技术设备 环境监测
  • 简介:以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为手段,研究了不同配置组合人工鱼礁区周围的流场效应。研究中采用了四种配置组合,分别为"444"三列,"464"三列,"12345"五列三角形,"34543"五列正六边形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说明大神堂人工鱼礁礁区的礁群配置组合能够较好地发挥礁区的调控作用。

  • 标签: CFD 人工鱼礁 礁区布局
  • 简介:海南儋州海花岛填海规模较大,工程实施引起洋浦海域水动力环境改变,进而影响海床冲淤演变的变化。本文利用Delft3D数值模式建立了洋浦海域二维嵌套水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基础上,模拟了海花岛实施前后海床冲淤演变和潮流变化。由于洋浦海域含沙量较低,附近沙源少,海花岛实施后附近海域海床淤积幅度较小。由于小铲礁南侧水流动力增加,小铲礁南侧和洋浦航道局部为冲刷。

  • 标签: 海花岛 海床冲淤影响 数值模拟
  • 简介:堵塞是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难题,影响了人工湿地使用年限。为了进一步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机理,查明流场分布与基质堵塞的关系,在查阅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人工湿地堵塞成因及其受流场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同时探讨了流场分布与水力负荷、基质材料、不同粒径基质的分层填充、植物根系分布的关系,并对流场分布的研究方法(示踪及数值模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标签: 潜流人工湿地 流场分布 堵塞 水力负荷 基质 植物根系
  •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腾飞,而人工智能技术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能够推动电力产业的结构调整,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电气工程技术产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因此,在未来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中,要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而使得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更加智能化。

  • 标签: 电气工程 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以水工混凝土相关规范将合金渣作为骨料进行检测,将合金渣与常规人工骨料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其他化学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合金渣作为骨料运用的可行性,验证合金渣作为骨料应用于水工混凝土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合金渣骨料 人工骨料 材料性能 比较
  • 简介:摘要桩基是桩基础的简称,是基础工程类型的一种,多应用在地质环境较差或者是对于建筑质量等要求比较高的地方,桩基包括两个部分接入地面的基桩以及连接在基桩顶部的承重台。桩基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详细掌握桩基工程的要点从而保证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文中简要分析了桩基工程建设施工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

  • 标签: 桩基工程 施工特点 施工工艺
  • 简介:为了研究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体时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0年7~11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罗马湖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的3个不同景观结构单元f温榆河龙道河交叉处河岸带S1采样点、龙道河河道s2采样点和罗马东湖湖岸带s3采样点)的CO2、CH,和N2O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采样和对比研究,探讨了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CO2、CH。和N:O的排放通量都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从空间上看,S1采样点和s2采样点的CO:月平均排放通量较高,分别为73.5mg/(m2.h)和75.1mg/(m2.h),与其表层(0--5cm)沉积物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7.04±29.4g/kg)有关。S2采样点的CH4月平均排放通量[4.78mg/(m2·h)]高于s1采样点[1.59mg/(m2·h)]和s3采样点[1.70mg/(m2·h)],其与该采样点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负相关(r=-0.779,p〈0.01)。3个不同景观结构单元的N2O排放通量差异不大[0.022~0.025mg/(m2.h)】;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2O排放通量与表层沉积物的N02-—N含量显著正相关fr=0.689,p〈0.05)。从时间上看,水温是影响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时CH4和N2O排放通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 标签: 旁路 离线人工湿地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环境因子 罗马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