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发电及供热、工业、农业、交通等新疆重点行业,基于各个行业2004年到2019年的历史排放数据,对各行业的排放趋势进行分析,后筛选各重点行业的排放关键驱动因素,利用排放历史数据拟合出的STIRPAT模型和各驱动因素的发展速率设置作为参数,从而预测新疆各重点行业的排放趋势。结果表明,发电及供热行业是未来排放量贡献主体,未来新疆达峰路径设计时需要聚焦重点行业用能需求,推动电力产业与重点行业协同发展。

  • 标签: 碳排放 碳达峰 产业结构
  • 简介:从方法论、情景设置、宏观参数、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排放量、排放强度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6个中国排放情景研究进行了比较。在维持现有政策框架的基准情景下,尽管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但中国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显著增长,排放量为119亿~162亿t。通过一定的低发展政策,在比较情景下,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排放强度的下降更加明显,2050年排放量显著下降,排放量为43亿~95亿t。

  • 标签: 碳排放 气候变化 情景研究 比较
  • 简介:摘要:燃煤锅炉是我国CO2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目前针对燃煤锅炉,应用最为广泛的CO2核算方法是采用煤质分析、排放因子检测、脱硫塔原材料分析等方式进行核算,并通过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参与排放权交易的排放管控单位生产运行数据进行核查与计算。然而对于燃煤锅炉而言,通常具有烟囱等统一且固定的烟气排放口,所以在烟囱处直接进行CO2浓度和烟气流量监测也不乏为一种较为简便直接的方法,并且可以与现有的烟气连续排放在线系统相结合,建立在线监测系统。本文将对核算和浓度监测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选取某燃煤电厂进行实际验证和对比,分析每种方法的结果和特点,为行业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

  • 标签: 燃煤锅炉 碳排放 核查方法
  • 简介:基于世界各国年排放总量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将人口密度作为一项经济-人口综合指标来对排放进行空间分配,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做出了1950年、1980年、2014年共3期的全球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图(0.1.×0.1.),并对各期分布格局及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950年主要排放区为美国的东部和欧洲地区,1980年新增中国东部、日本、韩国等为全球排放的主要区域,2014年新增印度、东南亚为主要排放区。各排放区的排放量总体上大幅增加,少数地区略有减少,这与其工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有关。该数据能够反映当前全球不同区域的排放水平的空间格局,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碳排放 空间分布 高分辨率 气候变化 全球
  • 简介:构建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是实现排放管理标准化的重要环节。在对我国当前已实施排放管理标准的梳理基础上,确定了将排放管理标准按照标准性质、应用主体和全生命周期阶段3种分类方法,选择三维坐标系为体系框架建立方法,以每种分类方法为坐标,建立我国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当前我国排放管理相关标准缺失较多,将标准体系框架进行填充后,共列举出44类下阶段需完善的标准项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议排放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结合不同行业和部门排放特征制定不同类型的标准,根据标准目的分类衔接国际相关标准,以及结合排放控制工作部署分步骤开展的原则,并提出完善排放管理标准体系的相关建议。

  • 标签: 碳排放管理 标准 低碳
  • 简介:选取国际上四大典型数据库——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库、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数据库、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EDGAR)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数据库,对中国排放核算进行了参数级层面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IEA和EDGAR的核算更深入;(2)活动水平数据分类方式差异较大,各数据库将煤基燃料分别分为8、4、8、5类,油基燃料分为15、10、14、13类,气体燃料分为4、1、4、2类;(3)各类燃料排放因子选用原则不一,有的选用所在机构的特有中国参数,有的选用IPCC缺省因子。

  • 标签: 碳数据库 对比分析 中国碳排放 燃料分类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节水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与资源利用效率、生态汇能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路径等达峰、中和战略关注问题息息相关。本文就节水措施对排放影响及节水低目标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为水利行业绿色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农业节水 工业节水 城镇生活节水
  • 简介:摘要:建筑装饰行业是排放的重点领域,有必要大力推进低转型。建筑装饰装修污染已成为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人体健康和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治理建筑装饰装修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装饰装修施工管理中,对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应用,应在遵循可持续、经济性、节约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应用新型施工材料实现节能、节水、节材等目标,有效改善环境,真正实现绿色施工,为人们打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从而推动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装饰工程排放和造价计算策略,期望可以为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中更好地应用节能环保技术,从而实现绿色生态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建筑装饰 碳排放 造价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大力提倡绿色经济,而物流行业作为二氧化碳大消耗行业也是其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推动物流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在物流排放问题方面,政府应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旨在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物流也 碳排放 空间差异
  • 简介:摘要:对于热电联产机组排放指标是衡量其生产效率和环保属性的重要参数,在排放指标的检测过程中既要了解排放的来源和排放的影响,同时也要在排放指标的分析过程中了解其影响因素以及排放指标的特点。从目前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来看,机组的运行效率决定了排放的数值,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判断热电联产机组排放指标的影响因素,了解排放指标的计算情况,使排放指标在分析过程中能够达到准确性和科学性要求,为热电联产机组的正常运行和排放指标的计算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热电联产机组 碳排放指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建筑业能耗与排放的快速增长,亟需探索降低建筑能耗与排放的途径。在“峰值”与“中和”的背景下,装配式施工是一种新兴的施工方式,它在我国的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组合式住宅的数量较多,因此,组合式住宅的建造过程中,可以减少噪音和粉尘等对环境的污染。模块化和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板,也可以减少在建造时的浪费和浪费。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和基本特征的分析,对其减排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装配式建筑 施工阶段 碳排放管理
  • 简介:摘要:对于电石行业来说,作为高能耗行业,积极探索节能发展道路,是电石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途径。在新形势下,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阶段,应注重高质量、低能耗的稳定生产方式,这有利于逐步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节约更多的成本。电石生产企业遵循节能创新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优化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科学运用新技术,积极打造发展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可以优化创新传统的电石生产模式,从而帮助电石生产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电石生产 降低碳排放 措施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排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排放研究的进展情况。在当前全球呼吁减少排放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排放问题,对提出有效的减排措施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施工 碳排放
  • 简介:【摘要】电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的排放缺乏相关的测算标准,严重制约了电网基础设施低转型的实施。本研究基于造价要素构建了输变电工程在建设期排放测算模型以及分析框架,可以实现输变电工程施建设过程中的隐含排放规模的合理计算,服务于电网企业电力工程管理的需要。以某2×63MVA/3×63MVA的变电工程作为案例的研究表明,当前规模的变电工程隐含排放约12167.08吨,单位静态投资隐含排放约为1.55吨/万元。其中上游的设备与材料的隐含排放是输变电工程隐含排放的主要来源,合计占比82%。

  • 标签: 电网工程 隐含碳排放 碳足迹 造价要素
  • 简介:摘要:智能控制系统在船舶轮机方向上的应用,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控船舶轮机运行状态、优化和定制排放控制方案的方式,达到降低船舶排放的目的。其中,轻质材料和高效隔音材料也可以在船舶结构和船舶环境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航运业排放减少提供支撑。

  • 标签: 智能控制系统 船舶轮机 碳排放减少 轻质材料 高效隔音材料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拆除建筑废弃物的排放进行经济与环境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我们评估了拆除建筑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排放量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拆除建筑废弃物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议题,并对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本研究的结论将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

  • 标签: 拆除建筑废弃物 碳减排 环境效益评估
  • 简介:全球长期减排目标将对世界未来的排放形成严重制约,减排义务的分担原则涉及各国的发展空间,事关根本利益。部分发达国家倡导人均排放趋同原则,回避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入均累积排放趋同原则,强调公平性。按人均累积排放量计算,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CO2排放量已远超出其到2050年前应有的限额,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都将继续挤占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闻。因此,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的中近期减排承诺中必须深度减排,以实现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下的排放轨迹,并为发展中国家留有必要的发展空间。同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作为对其过度挤占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闻的补偿,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国在对外坚持公平原则,努力争取合理的排放空间的同时,对内要加强向低经济转型,努力实现保护全球气候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 标签: 气候变化 碳排放权分配 长期减排目标 人均累积排放 哥本哈根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