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咳嗽门诊进行就诊的36例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作为基础探讨临床上感冒后咳嗽敏感性及神经源性炎症改变机制,并就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以印证临床上关于感冒患者咳嗽阈值降低、神经源性炎症物质伴随临床症状明显升高的结论。我们将这36例患者及同一时间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36例进行分析,通过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测定这两组研究对象的敏感性,并就其诱导痰细胞总数、痰上清液的指标物质及细胞分类比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咳嗽患者的咳嗽阈值明显要低、其诱导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的比例与正常人差异不大;咳嗽患者诱导痰上清液的SP含量、CGRP浓度、痰细胞的SP、NK-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显著高于正常人,但其NKA、NKB浓度与正常人差异不大。综上,临床上感冒后的患者其咳嗽敏感性非常高,同时会伴随有一定的神经源性炎症,并经证实与感冒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感冒 咳嗽敏感性 气道 神经源性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实施治疗。结果在白细胞介素IL-4、IL-8水平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较之前显著降低,在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较之前显著提高,但是在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与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COPD 支气管哮喘 气道炎症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管理小组,探析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实施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未实施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黏膜出血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得到显著性降低,气管切开湿化效果满意率得到显著性提升,差异性均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管理小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气道管理小组 作用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相关,中医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具有副作用小,效果确切的优势。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干预慢阻肺炎症机制展开综述,并探讨不足之处,为中医药治疗慢阻肺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内细菌与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人工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的护理质量。良好的湿化是保证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在人工湿化的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温度与速度的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新的进展。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脓病患儿术后应用护理产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观察组则运用临床的路径对于患儿进行健康的教育。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知识知晓率、和卫生习惯依从性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护理满意程度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护理路径能够提升小儿脓胸患儿的服药和卫生习惯的依从性,缩短住院的时间,对于其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气道护理 小儿脓胸患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人工冷冻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87例在支气管镜下行冷冻治疗的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人工检查治疗组42例(改良组),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组45例(常规组),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检测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体动次数及术后感受、反应;1周后评估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气促评分、患者生活质量ECOG评分,1月后复查肺功能FEV1。结果改良组术中体动及术后不良感受小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常规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常规组气促评分、生活质量ECOG评分、肺功能检查FEV1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镜复查狭窄提示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人工在高频电切和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所致狭窄与常规支气管下治疗相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患者术中感受、反应优于常规支气管治疗组,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改良气道 晚期阻塞型肺癌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在降低人工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纳入的人工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6例,研究组采取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对照组采取常规间断湿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道出血、痰痂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发生率低(χ2=192.966,16.506,17.020,8.822,P<0.05);研究组患者吸痰次数比对照组低,且吸痰时、吸痰后2分钟以及5分钟时氧饱和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8.072,11.282,7.043,5.863,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在人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降低并发症情况,降低患者吸痰次数,有效避免低氧血症。

  • 标签: 输液泵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多种炎症因子引起支气管哮喘气重塑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通过电子期刊检索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气重塑与多种炎症因子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结论:重塑是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哮喘 气道重塑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吸痰专项护理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伴黏液高分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6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并伴有气黏液高分泌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患者,行吸痰专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就护理效果而言,研究组为95%,对照组为70%;就气血分析结果而言,护理后研究组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肺部感染性疾病伴黏液高分泌患者应用吸痰专项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气血状况,实现有效的护理干预。

  • 标签: 肺部感染性疾病 气道黏液高分泌 气道吸痰 专项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术中气压异常增高致梗阻的原因。方法分析一例全麻患者术中气压异常增高的原因及处理经过并分析可以导致压增高的原因以及羟乙基淀粉的过敏反应。结果该例患者于全麻下行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于手术开始时输注羟乙基淀粉,短时间内出现压异常增高致梗阻,后经对症处理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羟乙基淀粉过敏反应可导致痉挛,严重者出现梗阻,临床麻醉中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并慎重选择补液方式。

  • 标签: 支气管痉挛 气道梗阻 羟乙基淀粉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管理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月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需人工患者,对其给予规范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细致的人工护理,50例患者中没有出现一例导管脱落、阻塞、缺血坏死等情况。结论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不仅防止人工道出现意外情况,而且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人工气道 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95例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对其进行机械辅助呼吸,同时予以湿化、吸痰防化等护理,观察病人体征变化。结果195例危重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阻塞、缺血坏死、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管道脱落致窒息。结论人工建立后良好的护理质量直接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6年8月期间ICU住院的70例机械通气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本组的7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5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危险期,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堵塞以及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使用输氧面罩覆盖气管口降低分泌物对皮肤和环境污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入住神经外科监护室治疗的102例切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日上午10:00更换覆盖切口材料,第一个24小时使用输氧面罩(面罩组),第二个24小时使用双层盐水纱布(纱布组),观察患者使用不同材料覆盖切口时颈胸部皮肤、衣物污染度及氧供情况。结果:全组资料结果显示,输氧面罩覆盖切口,分泌物对患者颈胸部皮肤及周围环境污染度只有9.9%,而传统纱布覆盖切口污染度达47.1%,输氧面罩可有效减少分泌物对环境的污染,防止交叉感染;使用两组材料覆盖切口,患者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结论:输氧面罩应用于切患者气管口的覆盖明显优于双层盐水纱布,既减少分泌物对患者颈胸部皮肤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叉不影响患者的气体交换,可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输氧面罩 气管切开 环境污染 供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吕梁市护士人工湿化管理现状。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人工湿化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对吕梁市从事人工湿化管理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在人工湿化管理方面,普通护士与是否获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对湿化管理的掌握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士的湿化管理技能欠佳。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湿化管理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人工护理与肺部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人工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预防。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发率及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对于肺部感染的相关知识以及专业的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较好,对医院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而对照组患者对于知识的掌握一般。观察组患者出现的护理病发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工气道护理 肺部感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