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高频超声波发生器生成硝酸银气雾滴,然后用氢气还原硝酸银制备纳米银粉。研究前驱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粒径、形貌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在200℃的氢气气氛中,以硝酸银为原料制得的纳米银粉中含有氧化物。当反应温度超过200℃时可以制得纯银粉;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得样品的晶粒尺寸为29~47nm。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对产物的粒径有明显影响。随着前驱体浓度的增加,所得纳米粉末的晶粒尺寸增加。SEM观察表明,产物银粉呈球形,粒径为210~525nm。反应温度和前驱体浓度对产物粒径有明显影响。

  • 标签: 银粉 纳米晶材料 气溶胶工艺 氢还原
  • 简介:采用DTA-TGA法研究了(NH4)3AlF6的热分解过程并获得了相关的热力学数据。结果表明,(NH4)3AlF6经三步分解后,固态产物为AlF3,前两步分解的固态产物分别为NH4AlF4和AlF3(NH4F)0.69,三级反应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94.9,222.5和258.4℃;计算了3个反应温度下相关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采用DSC法测量了3个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制备了无水氟化铝,XRD分析和失重分析表明,(NH4)3AlF6在400℃下保温3h可以得到高纯度的AlF3。

  • 标签: 氟铝酸铵 热分解 氟化铝 热力学数据
  • 简介:研究硅酸锌在氯化溶液中的浸出动力学,讨论搅拌速度(150-400r/min)、浸出温度(95-108°C)、硅酸锌粒度(61-150μm)以及氯化浓度(3.5-5.5mol/L)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硅酸锌粒度、提高浸出温度和氯化浓度可以显著地提高锌的浸出率。在多孔颗粒的动力学模型中,颗粒模型的孔隙扩散控制能很好地描述锌的浸出动力学。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61.26kJ/mol,氯化的反应级数为3.5.

  • 标签: 硅酸锌 氯化铵 浸出 动力学 孔隙扩散控制
  • 简介:研究氯化处理对赤泥碱性阴离子及钠离子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添加量为0.75%、液固比为3、温度为30°C、浸出时间为18h的条件下,赤泥pH从10.49降至8.93,碱性阴离子(HCO3^-,CO3^2-,OH^-,AlO2^-)浓度从38.89降至25.50mmol/L,可溶性钠浸出率为80.86%;液固比是影响碱性阴离子和钠离子浸出的主要因素。氯化促进了赤泥中一水铝石的溶解及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实现赤泥的土壤化。

  • 标签: 赤泥 氯化铵 浸出行为 碱性调控 土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