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环氧值的测定方法很多,现今国际上通用的分析法是高氯酸法,适用于各种环氧树脂,但操作过程繁琐。另外还有盐酸/丙酮法、盐酸-吡啶法以及盐酸二氧六环法。我国沿用的测定方法以盐酸-丙酮法和盐酸-吡啶法为准,其中盐酸-丙酮法适用于分子量在1500以下的环氧树脂,

  • 标签: 环氧值 丙酮法 吡啶法 盐酸 环氧树脂 分子量
  • 简介:在已经开踢的南非世界杯上,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卡卡和朴智星等球星都披上了一种用塑料瓶制成的球衣驰骋赛场。为他们提供这种球衣的,是作为球衣赞助商的一家体育用品公司。这家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今年将为葡萄牙、巴西、荷兰等9支球队提供球衣赞助,他们为世界杯球队提供球衣已经有些年头了,今年他们决定玩点儿不一样的,而用塑料瓶制作球衣就是个不错的主意。

  • 标签: 可乐瓶 生命 体育用品 世界杯 塑料瓶 赞助商
  • 简介:有机玻璃是一种区别于金属材料的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力学性能,目前在飞机上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以往描述金属材料拉伸疲劳的数学模型的研究,提出3种描述有机玻璃拉伸疲劳S-N曲线的模型,分别为幂函数、指数函数、三参数对数函数;通过对以往大量航空有机玻璃拉伸疲劳试验数据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可描述有机玻璃的拉伸疲劳行为,其中三参数对数函数较其它2种模型更能准确描述有机玻璃拉伸的疲劳行为

  • 标签: 有机玻璃 高分子材料 拉伸疲劳 寿命预测
  • 简介:用AAS法测定纯铼中的痕量元素K。通过优化原子吸收测量条件,研究了硝酸用量以及基体铼对测定K含量的影响,建立了AAS法测定纯铼中痕量元素K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AAS法测量K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9.04%,测定范围为0.0001%~0.001%,方法检出限为0.0035μg/mL。本检测方法不仅准确可靠,而且简便快速。

  • 标签: AAS法 纯铼 痕量元素 标准偏差
  • 简介:轧辊是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每年服役失效后的大修或维修大大影响生产效率、浪费资源乃至经济效益。通过对轧辊的服役损伤行为研究,探讨不同失效模式下的失效机制。结果表明:轧辊服役损伤失效行为主要有剥落、裂纹、断裂,各损伤失效机制均主要为制造、使用以及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剥落是由于局部大应力和升温,微裂纹产生于次表面并扩展形成剥落坑;裂纹是热循环应力及塑性应变等因素作用的结果;断裂大多是承受较大外载荷作用,并在轴颈应力集中处或内部近表面缺陷处发生的失效。针对轧辊的不同失效机制分别进行工艺改进和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采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为有效使用轧辊、提高轧辊使用寿命提供依据。

  • 标签: 轧辊 服役损伤行为 失效机制 预防措施 维修
  • 简介:研究Ti-46Al-4Nb-1.8Cr-0.2Ta合金在高温下小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行为。选用光滑板材试样在原位试验机上进行750℃、应力比R=0.1、频率为4Hz的疲劳试验,并使用扫描电镜对裂纹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片层组织TiAl合金的疲劳裂纹最易在片层团界萌生,疲劳过程中伴随较大的微观塑性变形,并在片层团界及片层间萌生大量裂纹,疲劳裂纹扩展试样半圆形缺口根部与水平方向呈45°的应力集中区域最易萌生裂纹,主裂纹通过疲劳过程中产生的片层团界裂纹、片层间裂纹合并而成,并沿与载荷方向垂直的方向扩展。在疲劳裂纹扩展后期,裂纹为穿层扩展断裂。

  • 标签: 疲劳小裂纹 TIAL合金 原位试验
  • 简介:称取0.5g金属铪样品置于瓷坩埚中,加入0.3g纯铁和1.5g钨锡粒助熔剂,设定高频燃烧红外碳分析功率为80%,吹扫和延迟时间均为10s,比较水平为2,以钢铁碳标准物质样单点校准设备,绘制校准曲线,并用标准物质验证曲线准确性,建立金属铪中碳含量的测定方法,测量范围为0.001%~0.040%。采用该方法对2个厂家的金属铪中碳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8%,在2个金属铪样品中加入钢铁碳标样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5%~106%之间。

  • 标签: 金属铪 高频燃烧感应 红外吸收法
  • 简介:采用等温溶解饱和度法,在25~100°C下于密闭的聚四氟乙烯容器内测定ZnO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OH溶液中,平衡体系中只有ZnO一种固相存在,此时氧化锌的溶解度基本上不随温度改变。随着NaOH浓度增高,平衡固相由ZnO突然转变为NaZn(OH)3。这个突变点叫不变点。不变点的NaOH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同一温度下NaZn(OH)3的溶解度随NaOH浓度增加而减少。在同Na2O浓度下,温度越高,NaZn(OH)3的溶解度越高。

  • 标签: ZnO溶解度 NaOH溶液 Na2O-ZnO-H2O体系 平衡相图
  • 简介:研究析出强化AW-6016-T4金属板材的低温成形行为。利用拉伸和Nakazima测试方法获得材料在-196至25°C范围内的流变曲线和成形极限曲线。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和伸长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研究表明变形材料在室温和低温下显微组织有细微区别。但连续加热差热分析表明析出动力学之间无明显区别。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变形可用于制造8mm深的B柱,而常温变形只能制造6mm深的B柱。

  • 标签: AW-6016-T4合金 低温成形 应变硬化 成形极限曲线
  • 简介:在简要介绍粉末高温合金中夹杂物来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夹杂物对粉末高温合金损伤行为.尤其是疲劳行为的影响。并对含夹杂物粉末高温合金材料的损伤机理和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粉末高温合金中夹杂物对其疲劳性能影响显著,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夹杂物的尺寸、数量、位置和取向等都会影响合金的疲劳行为

  • 标签: 粉末高温合金 夹杂物 低周疲劳 寿命预测
  • 简介:研究样品的分析功率、助熔剂、浴比、标准加入法等对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Nb-Si粉末合金中氧含量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i作为助熔剂、分析功率为5kW、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时,可消除基体干扰,氧含量测定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7%,加入回收率为98.3%~103.5%。此方法能够准确测定Nb-Si合金中氧含量,可拓展其他类似合金的氧含量测定

  • 标签: 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 标准加入法 Nb-Si合金 助熔剂 浴比
  • 简介:本研究通过使用光电直读光谱仪,采用类型标准化法对2024铝合金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建立工作曲线,并确定最优化的分析线和工作条件,考察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8种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均小于5.58%。该方法用于2024铝合金实际样品分析,测定结果与ICP分析测定结果相一致。利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建立类型标准化工作曲线分析检测快速准确、仪器稳定,可用于日常分析。

  • 标签: 类型标准化法 铝合金 化学成分
  • 简介:采用Cu/Ni/Cu扩散偶研究强磁场对Ni—Cu系原子扩散行为的影响。发现该扩散偶在有、无强磁场条件下退火处理时,Ni—Cu系原子互扩散过程中的互扩散系数随着互扩散区内Ni原子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并日.在强磁场条件下退火处理后,所有的互扩散系数均小于相应条件下无磁场处理时的互扩散系数。表明强磁场的施加延迟了Ni—Cu系原子的互扩散行为。分析指出,上述强磁场对原子扩散的延迟行为是通过降低互扩散过程中的频率因子而不是互扩散激活能来实现的。

  • 标签: Ni—Cu 强磁场 原子扩散 扩散偶
  • 简介:为了研究电磁胀形技术对铝合金疲劳行为的影响,对电磁胀形后的5052铝合金样件进行疲劳试验研究。疲劳应力?寿命曲线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试样,电磁胀形后的疲劳试样疲劳强度有显著增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疲劳裂纹都萌生于存在应力集中的边角处,随着裂纹扩展都出现了典型的疲劳辉纹和韧窝结构。对比不同位置的疲劳辉纹宽度并计算裂纹扩展速率,由此得到的裂纹扩展速率曲线表明电磁胀形后试样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降低。理论分析表明疲劳强度的提高主要归因于电磁胀形引起的应变硬化和位错密度增加对裂纹尖端的屏蔽效应。

  • 标签: 疲劳行为 铝合金 电磁胀形 位错
  • 简介:基于铸坯表面缺陷传承到轧材的精确定位方法,开展铸坯-轧材缺陷间的对应关系研究,以提高判断缺陷产生原因以及工序改进的及时、精准性,并系统研究高线铸坯皮下气泡缺陷在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对其缺陷形态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表明:所设计的铸坯表面缺陷到轧材的定位方法能精确地在轧材表面找到缺陷所在的位置;铸坯皮下气泡对应的轧材表面裂纹长度较短,且裂纹两端收敛,无明显过渡段,裂纹内部存在氧化物,裂纹两侧组织无异常流变,存在明显脱碳,这为企业改善铸坯表面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表面缺陷 轧材 皮下气泡 演变行为 精确定位
  • 简介:研究了触变铸造、触变铸造+T6人工时效以及挤压态AA7075合金的拉伸断裂行为。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挤压态和触变铸造+T6人工时效的合金具有比触变铸造合金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延长固溶时间后T6人工时效可使触变铸造AA7075合金的拉伸性能大大提高。挤压态和触变铸造+T6人工时效合金的拉伸性能相近。触变铸造合金中存在明显的微裂纹,其断裂形式为晶间脆断。而挤压态和触变铸造+T6合金的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对于触变铸造合金,破坏始于共晶基体界面之间,并在晶间扩展。微孔缩聚是触变铸造+T6人工时效合金的主要断裂模式。而微孔形核于基体与多元共晶组织的界面。

  • 标签: AA7075合金 半固态工艺 触变铸造 拉伸断裂行为 拉伸性能
  • 简介:针对不同温度和时间加热后的GH4169合金试样表面氧化色变化行为进行分析,对试样表面氧化色图片的采集、描述方法进行探讨,并对试样硬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0~850℃加热后的GH4169合金试样表面均有金属光泽,颜色变化较丰富且与加热温度和时间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900~1200℃加热后的试样表面颜色差别不大,均无金属光泽并呈灰黑色;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400~800℃加热后的试样硬度值差别不大,850~1200℃加热后,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硬度值下降较明显;根据试样实际情况,结合试样表面颜色、状态及硬度值的变化可以为判断其经历的温度环境提供可靠的判据,在试样表面具有金属光泽且硬度值差别不大时主要以表面颜色和状态为依据,试样表面无金属光泽且呈灰黑色时则以硬度值为主要判据;此外,采用规范的图片采集过程,利用设计印刷标准色谱对表面氧化色的定量分析和UV加膜印刷技术能够较好地描述合金表面颜色的变化及存在的微小差异。

  • 标签: 高温合金 GH4169合金 氧化色 硬度
  • 简介:腐蚀损伤是老龄飞机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引发裂纹萌生、扩展并导致飞机结构失效的重要原因,对铝合金的疲劳寿命起决定性作用;腐蚀预损伤如何影响铝合金的疲劳行为是建立含腐蚀损伤铝合金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基础,是近年来航空界疲劳断裂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腐蚀预损伤铝合金,尤其是在点蚀情况下的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行为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它们是基于断裂力学方法进行含腐蚀损伤铝合金疲劳全寿命预测的技术基础。

  • 标签: 预腐蚀 裂纹萌生 裂纹扩展 蚀坑
  • 简介:粉末高温合金中缺陷,尤其是非金属夹杂缺陷不可避免。为了对粉末高温合金的可靠应用,除需在工艺上进行控制以减少缺陷外,还必须研究缺陷对粉末高温合金的损伤行为,及根据粉末高温合金的疲劳特性研究粉末高温合金的寿命预测方法。针对我国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盘选材的第二代损伤容限型粉末高温合金FGH96,分析了国内外粉末高温合金的发展与应用状况,叙述了其缺陷特性以及缺陷对FGH96粉末高温合金的影响规律,介绍了FGH96粉末高温合金的断裂特征以及裂纹萌生与扩展特性,分析了粉末高温合金寿命预测研究的相关工作,并探索性阐述了基于原始疲劳质量的粉末高温合金寿命预测方法。

  • 标签: FGH96粉末高温合金 断裂特征 缺陷 寿命预测
  • 简介:采用拉伸至断裂实验,在温度为300、350、400和450°C,应变率分别为10-2和10-3s-1条件下,研究AZ80镁合金的拉伸行为。并采用变化应变率拉伸实验在5×10-5至2×10-2s-1的应变率范围内进行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在400和450°C下具有超过100%的高伸长率,其应力指数为4.29,变形激活能为149.60kJ/mol。初始细晶粒在均匀变形区的高温变形中较为稳定,其变形机制为晶界滑移和位错攀移蠕变的竞争机制。基于该机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更多还原

  • 标签: AZ80镁合金 拉伸行为 超塑性 蠕变 应力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