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某型飞机飞行一段时间以后,伞舱盖上装夹弹簧的带锁销转的底板发生开裂,开裂位于焊缝与底板交接的位置,并穿透了底板,该开裂具有普遍性。本文通过对开裂转的宏观观查、断口检查、热影响区域的金相组织对比分析、硬度检测,结合转受力条件和工作时的应力环境,对开裂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底板开裂属疲劳开裂,底板整体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该处受力条件是导致转疲劳开裂的直接原因。将转厚度增加,该故障未再出现。

  • 标签: 转臂 疲劳 开裂 板厚
  • 简介:飞机地面试验时发现加油舱转接件出现裂纹并漏油,该加油舱转接件为焊接组合件,裂纹出现在盖板的近R角处,盖板铸件材料为ZL116铝合金。通过采用外观观察、断口分析、金相组织分析、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加油舱转接件裂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人工断口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油舱转接件开裂是由大应力和组织塑性差共同作用所致,大应力主要来源于结构应力集中、焊接内应力、焊接后校形应力、装配及试验应力等;提出铸件改为预拉伸板或增加焊道距R角的距离等改进措施。

  • 标签: 加油吊舱转接件 断口 应力 焊道 R角
  • 简介:商用Cu-Mg合金弦在西南路段隧道内频繁出现断裂。采用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断口金相检查、显微硬度检测等分析方法发现,断裂以弦线外侧为源,断面呈现沿晶脆性断裂及腐蚀特征,覆盖大量氯化物,且在断面形成多条垂直于扩展方向的二次沿晶裂纹。金相检查显示弦线纵向组织呈纤维状,加工变形量大;硬度检查显示加工硬化明显;环境监测发现隧道潮湿,空气流动性差,含有一定量的Cl^-。结合失效机理,降低弦残余应力,表面进行喷漆防护,可有效防止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

  • 标签: Cu-Mg合金 吊弦 应力腐蚀 断裂失效 预防措施
  • 简介:锻铝合金扭力臂进行疲劳试验时,扭力方形叉耳端发生开裂。对方形叉耳端裂纹断口的宏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对方形的金相组织和低倍组织进行了检查,测试了方形的硬度,确定了方形的开裂性质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扭力方形裂纹的性质为微动疲劳开裂。方形与衬套之间磨粒磨损引起的微动磨损是导致方形开裂的直接原因,方形流线分布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零件的力学性能。

  • 标签: 扭力方形臂 LD10铝合金 微动疲劳 流线分布 疲劳裂纹
  • 简介:发动机作筒末端件孔边是裂纹故障多发部位,严重影响使用安全。对作筒典型失效结构件进行断口观察、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断口上有明显的腐蚀产物和沿晶断裂特征;在裂纹源区、扩展区和裂纹尖端都出现了Na、K和Cl等杂质元素,具有典型的腐蚀特征;进一步对作筒结构的力学分析表明,在使用过程中故障部位存在一定的拉应力,综合判断孔边裂纹失效模式为应力腐蚀开裂,腐蚀介质主要来自含Cl元素较多的潮湿使用环境。该研究结果对此类作筒的使用和故障预防提供了借鉴。

  • 标签: 作动筒 裂纹 断口金相 应力腐蚀 失效分析
  • 简介:某型号飞机电缆装配前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ZG0Cr14Ni5Mo2Cu上位锁支开裂。通过现场调查、对断裂件的材料成分分析、金相组织观察、断口的宏微观观察、硬度检测以及设计结构、受力及现行工艺等综合分析,以确定该上位锁支断裂的性质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上位锁支的断裂为过大的装配应力、校形残余应力与氢共同作用下的氢致脆断造成的。此案例分析中发现了隔板设计结构、校形的残余应力问题,为此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

  • 标签: 上位锁支臂 装配应力 残余应力 氢致开裂
  • 简介:由1Cr11Ni2W2MoV马氏体热强不锈钢经电子束焊接的发动机带管路液压作筒,在焊后打压时或工厂试车后多次出现漏油故障。为了研究其失效机理,采用宏观检查、金相分析、断口观察、硬度测试等方法对作筒材料、焊接工艺、焊接质量进行研究,并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作筒焊缝裂纹是由于电子束焊设备出现了不稳定现象引起的;改用其他设备焊接裂纹不再产生。

  • 标签: 马氏体热强不锈钢 作动筒 裂纹 电子束焊 结构
  • 简介: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计划》),对未来三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部署。三位专家就其中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三年行计划》又被称为《大气十条》二期,普遍认为是为承接《大气十条》而发布的。那么《大气十条》目标完成情况如何?是否对各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如何?王金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着重强化以细颗粒物(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 标签: 三年行动计划 保卫战 环境空气质量 机动车保有量 重污染天气 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