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牛街原本叫“榴街”北京宣武门,有一个最大的回民聚集区。古代称柳河村,或柳湖村,因为这一带临近永定河故道,低处经常积水,水域沿岸植柳成行,犹如一派水乡景色。宋牧仲诗云:“柳湖古寺市南头,芳草间房处处幽。”说明当年柳湖村名盛一时。在柳湖村的东北

  • 标签: 北京 牛街礼拜寺 清真寺 防火 传统建筑 阿拉伯式建筑风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85年4月7日,著名的佛教胜地拉卜楞燃起大火。由于内大多为木结构,建筑年代久远,木质极为干燥,起火后迅速蔓延,整个殿堂都烧着了。大火于4月8日晨6时方被扑灭,到第三天才彻底扑灭残火。在这场大火中,内最大的闻思学院(因其规模盛大,又称大经堂)成了废墟,许多经卷、文物、珍宝被烧毁,损失极为惨重,且其损失难以用经济价值计算。

  • 标签: 拉卜楞寺 火灾 木结构 消防车
  • 简介:开封大相国市场是楼厅式商业批发网点,是全国八大小百货市场之一,其营业三厅被列为开封市匕处重大火灾隐患之一。三厅为环形建筑结构,中间和四角有5个用宝丽板装饰墙面、用玻璃钢瓦和石棉瓦封顶的天井院。建筑总高度为4层25米,主体建筑两层,建筑总面积84O8m2,柜台长1468术。13OO多个摊位。主要从事毛线。服装。布料、床上用品等小白货的批发业务,日均储存货物价值达3亿多元,日客流量7万人次,厅内日均容纳万余人;大相国币场始建于1987年,1988年11月正式竣工开业,属典型的“三边工程”。按规范应设置的防火分K、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淋灭火设施,开业时均未安装。投入使用后,三厅又擅自改变原建筑结构和

  • 标签: 大相国寺 火灾隐患 建筑结构 天井院 安全通道 主管部门
  • 简介:摘要:古树名木是重要的生态文化符号,被誉为“绿色活化石”,具有历史、科研、经济等多重价值。本文阐述了小雁塔荐福内的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工作,旨在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实践提供依据。同时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监测要求为依据,对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意见参考。

  • 标签: 小雁塔 古树名木 保护复壮 文化遗产
  • 简介:摘要:本文以当代建筑发展新趋势为依据,从集群建筑角度探讨仿古建筑的新形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1748年由第五十三任噶丹赛赤坚参桑盖创建郎木和1756年由第五世格尔登活佛丹巴坚赞创建格尔底以来,在政教合一的社会背景下郎木成为了行政和宗教信仰的中心。嗣后回民商人的到来,在文化和经济上展开着频繁密切的交往,并达仓郎木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载体。本文以多重边界的视野考察郎木地区的藏回等民族互动,呈现其如何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面向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承认多元文化的多样性的存在,建立真正相互了解和理解,彼此得到了适应与调适、尊重和平等,是实现郎木地区民族关系的社会和谐发展。

  • 标签: 郎木寺镇 多元文化 文化冲突与融合 和谐社会
  • 简介:摘要:在乡村振兴的宏观背景下,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方法中的 CCR模型与超效率 DEA模型,以 08版王镇总体规划指导下的土地利用状况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本地区的发展阶段和用地特点,对王镇 2008版总体规划近十年来的实施效益,纵向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改善之前以主观定性与单指标分析等评价方法,为即将到来的下一版本总体规划作出有效客观的指导 ,提升镇区社会经济活力。结果表明王镇 08版总体规划实施至今,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产业规模效应逐渐形成,用地分配较为合理,但由于客观原因其中某些年有偏颇发展现象,部分年份土地和经济投入冗余,规划末期城镇发展速度变缓。最后结合王镇土地利用实际状况,从调整三产结构,合理土地分配利用,加强土地集约化进程 3个方面提出下一版总体规划的方向性建议,以实现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空间和良好社会经济的向往。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而言,灾害风险就是在自然或人为致灾因子作用下,增加不可移动文物产生破坏的可能性。面对21世纪以来自然灾害中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可以认识到,需要重视不可移动文物的灾害风险控制,并系统研究不可移动文物的灾害风险控制的理念和对策。

  • 标签: 文物的灾害风险控制 净因寺 西侧边坡治理
  • 简介:摘要:“自贡市东兴片区汇兴路 1号桥”是 自贡市域设计理念最新、单跨跨径最大、桥面宽度最宽、施工方式最独特的桥梁工程。采用厂内分段制作运输至现场,在现场 进行二次拼装后整体采用拖拉式多点连续顶推施工工艺。

  • 标签: 桥梁 钢结构 顶推
  • 简介:摘要:乡村治理路径研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深刻理论逻辑。近年来,我国不断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与技术支持,在自然、经济与民生层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调研通过对典型村落的实地考察,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乡村治理路径的联系,并归纳出乡村治理路径提升的现实困境。最后,为更好的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生态执法规范化+生态体系数字化+生态教育常态化”三大着力点,以期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供有益思路。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乡村治理 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