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木浆和竹浆中段废水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制浆中段废水生化处理性很差,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对该废水的脱色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引起木浆中段废水颜色的加深;pH值增大,中段废水的颜色加深;中段废水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污染物是废水色度和溶解性CODCr的主要来源;制浆中段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以胶体形态存在的,其表面电位为负值,生化处理后废水的Zeta电位降低.

  • 标签: 中段废水 污染 色度 有机污染物
  • 简介:采用电凝聚法处理桉木CTMP废水,考察了电解质、电压、电流、反应时间等对废水色度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曝气条件下,NaCl用量1g/L、电压7.5V、电流0.6A和反应时间40min,废水的脱色率达90%以上,CODCr去除率近40%.

  • 标签: 桉木CTMP废水 电凝聚法 脱色
  • 简介:研究了用无机絮凝剂PAC、PSA、PFS、MgCl2、CaO及其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CGA复合使用对两种不同工艺漂白废水的混凝处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工艺漂白废水的湿凝特征明显不同,水质1最佳絮凝效果为CODcr、AOX击除率分别为63.2%、45.3%.水质2的COD、AOX云除率达73.1%、53.4%,氧化钙与碳酸钠具有相同的降解AOX能力,硫离子在中性条件下可显著提高AOX的去除率,复合混凝剂优于单一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且投药方式、顺序和反应中的pH、搅拌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而温度则影响不大。化学污泥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较高的无机盐含量,可加以回收利用。此外还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其混凝机理。

  • 标签: AOX 絮凝法处理 漂白废水 COD 无机絮凝剂 混凝处理
  • 简介:探讨了高吸附性的海泡石对造纸脱墨废水中CODCr的去除情况,为造纸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经高温或酸活化后的海泡石处理脱墨废水,可使废水中的CODCr,去除率达80%以上。海泡石用于造纸脱墨废水处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海泡石 活化 脱墨废水 CODCR
  • 简介:浆纸技术2018-08-15报道: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是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为动态膜过滤技术和生物处理工艺相结合。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由于其造价低,出水水量大且水质优良等优点被国内外的水处理工作者所青睐。但由于其在运行期间产生膜污染的问题,使得在推广与应用时出现了许多难题。

  • 标签: 造纸废水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壳聚糖 污水处理工艺 膜过滤技术 生物处理工艺
  • 简介:以%型TiO2为光催化剂,在悬浮态流化床催化反应器中对CEH三段漂白废水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以CODCr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体系pH值、光催化降解时间及通氧方式等对降解CEH废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iO2投加量、光催化降解时间、体系pH值以及通氧对CODCr的去除影响显著。当TiO2用量为1.0s/L、初始pH值4.0、连续通气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光催化降解4h后,CEH漂白废水中CODCr去除率可达84.8%。

  • 标签: TIO2 光催化 CEH漂白 废水处理
  • 简介:采用树脂吸附法处理酸析黑液废水并回收木质素,考察了树脂吸附-脱附的影响因素,并优化了相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黑液经酸析-固定床吸附处理后,CODcr由72000mg/L降至9000mg/L,去除率为87.5%,木质素去除率达到98.0%,色度由16000倍降至8倍,去除率高达99.9%。酸析得到粗木质素,树脂吸附可分离回收较纯木质素。可生化性实验表明,经树脂吸附处理后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得到显著改善。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在废水处理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回收,且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黑液 树脂吸附 木质素 资源化 可生化性
  • 简介:目前制浆造纸废水中大部分发色的木素衍生物都难于被降解脱色,排出废水的色度和COD较高。因此,必须对制浆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降低出水的COD和色度,提高出水质量,以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的排放要求。文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最新技术,尤其对磁化预处理技术、生物酶深度处理技术、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复合仿生物酶技术、新型光催化氧化技术和组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 标签: 磁化预处理技术 漆酶处理 复合仿生物酶技术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 组合技术
  • 简介:<正>近日,在中华纸业有限公司的尾水池里一群红鲤正在悠闲地游戏着。尾水池的水是经过三道工艺处理后的造纸废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这些水还被回用到生产流程、灌溉、冲洗等多个方面,成为中华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在废水处理方

  • 标签: 中华纸业 造纸废水 污泥焚烧 废水处理 工艺处理 红鲤
  • 简介:利用超声波协同光催化氧化技术对含氯酚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超声波协同光催化处理4-氯酚的降解过程以及有机氯的脱除过程,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超声波与光催化协同作用的影响,分析了超声波对光催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体系中氯离子浓度的增加和4-氯酚浓度的下降具有很好的同步性,有机氯的脱除效果明显;溶解氧浓度、TiO2浓度和初始4-氯酚浓度对超声波协同光催化降解4-氯酚作用明显。

  • 标签: 超声波-光催化氧化 氯酚 二氧化钛
  • 简介:研究采用改良活性污泥系统处理高浓度CTMP废水,该系统在高活性污泥浓度及适宜的溶解条件下进行,并结合交替间歇——连续进料的改良污泥驯化工艺。三十多月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改良活性污染系统能够高教处理高堆度CTMP废水,而且该系统的污泥抓降性能很好,并且能够很快适应原料变化的废水境,恢复原有的处理效果。

  • 标签: 废水 活性污泥系统 高浓度 污泥驯化 污泥浓度 处理效果
  • 简介:通过大田试验和实验事盆栽实验,研究了造纸废水污灌对土壤理化性质、呼吸强度和脲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造纸废水长期污灌后,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少量增加,而盐碱性增强。污水灌溉早期会刺激土壤呼吸作用,浓度越大,作用越明显;后期逐渐恢复,25d后恢复至对照水平。对土壤脲酶,则表现为先抑制、后恢复。

  • 标签: 造纸废水 土壤呼吸作用 脲酶
  • 简介:采用絮凝-生化二级处理的方法对废纸脱墨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废水中的SS、BOD5及CODCr等指标,研究了脱墨废水在絮凝及生化处理时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脱墨废水的絮凝处理中,pH值、沉降时间、絮凝剂用量等均会影响沉降效果,二元絮凝方式沉降效果较好,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絮凝处理后,脱墨废水中SS、CODcr、BOD5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1%、71.6%、56.1%;经絮凝处理后的脱墨废水适合于用生物活性污泥法处理,较好的处理条件为接种量120mg/L,暖气时间4~6h,此时,CODcr、BOD5的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且连续运行也可以达到间歇操作的效果。

  • 标签: 脱墨废水 絮凝 生化 处理
  • 简介:主要研究了AMPS(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通过研究引发剂的用量、共聚单体的用量、EDTA用量、反应后期温度等因素对AM和AMPS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在中性水溶液介质中,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与偶氮类引发剂共同作用下,在5℃的低温下引发聚合反应,当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0.03%,反应后期温度为40℃时,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1810万的AM和AMPS共聚物.并研究聚合氯化铝/AM和AMPS共聚物体系在造纸脱墨废水絮凝处理的应用,研究表明:AM和AMPS共聚物用量为0.75mg/L,与之复配的聚合氯化铝(PAC)最佳用量是100mg/L,其中1134万相对高分子质量的两性AMPS和AM、MAC共聚物效果更佳,与之复配的PAC用量可减少到75mg/L,CODCr去除率都达70%以上.

  • 标签: AMPS 引发剂 絮凝处理 合成 共聚物 共聚单体
  • 简介:针对.1: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时变性、非线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利用废水处理监控系统取得表征废水水质的各项指标,构建基于BP算法的四层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仿真实际废水处理过程的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其较BP网络对样本数据的仿真误差较小,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5%,为实现废水处理的自动控制提供可行途径。

  • 标签: 模糊神经网络 废水处理 预测模型
  • 简介: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处理广西某制浆厂化学机械法制浆中段废水,出水CODCr为352mg/L,SS为84mg/L。运用GC-MS联用仪对制浆中段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测定,共测得有机污染物41种,其中10种有机污染物被列入美国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在进水的30种有机物中,15种有机物被完全去除。通过分析制浆中段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工艺流程中相对组分变化的规律,揭示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处理制浆中段废水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和降解规律。

  • 标签: 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 制浆中段废水 有机污染物 GC-MS
  • 简介:对桉木化学浆漂白废水的污染负荷及其超滤处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EH三段漂白废水的主要污染来自C、E两段,占总负荷的80%左右。用本试验的PS膜进行超滤处理后,漂白废水的BOD5值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其余指标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 标签: 桉木 化学浆 超滤处理 CEH三段漂白 特性 漂白废水
  • 简介:基于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自动化程度、保证出水水质的考虑,通过正交实验法获得了用于FNN模型训练和测试的样本数据,并建立了相应的FNN预测和控制模型;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和混合算法完成网络的结构辨识和参数辨识,仿真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而测试数据的相对误差范围为1.2%~8%;建立好的预测控制模型与MCGS组态软件结合应用于实验室的造纸废水处理控制,改变原水COD和进水流量的大小,控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该时刻的加药量,其出水CODcr维持在400mg/L左右,同人工恒定加药量相比平均相对误差小很多,只有1.98%,结果表明MCGS和控制算法结合可以有效控制废水处理过程。

  • 标签: 模糊神经网络 工业废水处理 预测控制
  • 简介: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在人工芦苇湿地土壤中的吸附特征,考察了pH值、土壤有机质、离子强度等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在湿地土壤表面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在开始阶段增加的速率较快,而后逐渐减缓,吸附240min后可达到表观平衡,其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拟合,其相关系数(R^2)为0.9848。最适合描述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是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实验中4种土壤的吸附常数托在0.O006~0.0015之间。由于pH值对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的构型产生影响,导致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减小。土壤溶液的离子强度降低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有所增加。

  • 标签: 造纸综合废水 有机污染物 土壤 吸附
  • 简介:为及时、准确地做出故障诊断,本课题采用独立元分析(ICA)和主成分分析(PCA)两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制浆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传感器故障进行检测并对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制浆造纸废水数据中偏移和漂移两种故障,ICA模型的故障检测率分别为24%与54%,PCA模型的故障检测率分别为14%和42%,ICA模型的两种故障检测率均高于PCA模型,但是两种模型均无法达到满意的检测效果;对于完全失效故障,ICA和PCA模型的故障检测率均达到100%。

  • 标签: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过程 故障检测 主成分分析 独立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