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皮革防霉剂FF-08、A-26、CJ-11、DSS-11、PerventolWB及AsepatnteON等在制革生产中的施加民防霉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防霉剂的不同施加方式对皮革的防霉有效果有影响,正确的施加方式是保证防霉剂充分发挥防霉作用的前提。本文探索了皮革防霉剂对已长霉各类皮革的杀菌、防霉性能。

  • 标签: 制革 皮革 防霉剂 杀菌 防霉效果 施加方式
  • 简介:本文通过不同杀菌组分对皮革上常生长的霉菌作抑菌实验比较,寻找原料易得,合成容易,对环境污染小,高效、广谱低毒的杀菌组分,从而筛选出比较有前途的防毒剂品种

  • 标签: 霉变 活性组分 皮革 防霉剂
  • 简介:每年,由于蓝湿革长霉,导致蓝湿革要重新处理和使成革等级下降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即使是最好的防霉方案,有时也会失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防霉剂在蓝湿革中分解,保存蓝湿革的环境中存在一些我们在选择防霉剂时没有考虑到的霉菌。制革者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在蓝湿革码堆之后、打包之前进行防霉处理的新型抗真菌材料。这种防霉剂的后期喷洒,能为蓝湿革的运输和储存期的延长提供足够的防霉保护,使霉菌的伤害最低化。一些合成的防霉剂在这方面显示了效果,但它们的毒性限制了它们在这方面的应用。一组低毒,环境友好的抗菌剂应用于蓝湿革,显示了很好的抗真菌性能。从一些选择的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物质,对常见的霉菌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这些化合物可与其它常用的有效的有机防霉剂一起用于蓝湿革的防霉,而对使用者和环境表现出最小的毒性。这个皮革防霉剂的新家族,可被用于蓝湿革防霉保护的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同样地,它们也将是目前蓝湿革防霉处理方案的补充,有助于延长蓝湿革的储存期。

  • 标签: 蓝湿革 防霉剂 堆置 防霉处理 环境友好 经济损失
  • 简介:以聚合物或改性油脂作为纳米粒子前驱体的分散载体,可以将纳米粒子前驱体引入革纤维间隙间;纳米前驱体在一定pH条件下水解原位产生无机纳米粒子,通过无机纳米粒子和蛋白质间的有机-无机杂化作用,实现对生皮的鞣制。研究了无机纳米粒子和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对成革热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无机纳米粒子在革纤维中的尺寸大小及其分布,并选择黄曲霉、黑曲霉和拟青霉作为代表菌种,采用圆片培养皿法,研究纳米粒子的引入对成革防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纳米粒子在蛋白质纤维中分布均匀,粒径小于150nm;与铬鞣革相比,纳米鞣革对黑曲霉和拟青霉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铬鞣革培养3天开始有霉菌生长,而纳米SiO2鞣革培养4天也没有霉菌生长,显示了良好的防霉性能。

  • 标签: 纳米SIO2 鞣制 皮革 防霉性
  • 简介:利用具有不同抗菌机理的五种抗菌防霉剂,即4-(2-苯并噻唑基亚氨甲基)苯氧乙酸锌(A)、尼泊金丁酯(B)、山梨酸(C)、百菌清(D)、异噻唑啉酮(E)之间的协同和加合作用,成功开发出了用于糖尿病患者皮鞋鞋材的复配型抗菌防霉剂。首先,以糖尿病患者鞋内分离出来的代表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条交叉放药法对五种抗菌组分进行了复配,结果表明,去除对菌种有拮抗作用的复配组分,有效的复配组分为:A和B、A和E、B和C、B和E、C和E。然后,以等浓度的混合菌为供试菌种,对各种有效组分进行不同比例的复配,并测定了复配后的抑菌圈直径,结果显示,优化复配比例为:A:B=3:7、2:8、1:9;A:E=6:4、4:6、2:8;B:E=5:5、2:8;C:E=3:7、2:8。用这些优化复配组分可以有效的抵御糖尿病患者鞋内的病原微生物,这就为它们在糖尿病患者鞋材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皮鞋 抗菌 防霉 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