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GaBi4模拟传统铬工艺改性戊二醛工艺,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并结合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中心(CML)开发的CML2001分析工具,找出工艺中影响最大的方面及每个工序对各环境类别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工艺、电力、热能及废水处理而言,两种工艺对9个环境类别的贡献都较为显著,传统铬工艺的贡献高于改性戊二醛工艺,表明改性戊二醛工艺较传统铬工艺对环境更为友好。两种工艺的鞣制工序对环境的危害最大。在研究开发或实施清洁化工艺时,应重点关注鞣制工序,这是减轻工艺对环境污染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 标签: GaBi4 生命周期评价(LCA) 传统铬鞣工艺 改性戊二醛鞣工艺 CML2001
  • 简介:采用酸性和碱性染料对改性戊二醛鞣制皮革的染色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染色初始pH、温度、时间、染料浓度、液比以及固色条件,研究了影响改性戊二醛鞣制皮革染色的因素,确定了染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①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相比,碱性染料更适合改性戊二醛革的染色。②染色前调节皮革及染浴的pH值是必要的。pH4.0~4.7为碱性染料的最佳染色pH。③染色时应控制温度在40℃左右,染料的用量为2%,液比为2。④在pH4.0~4.7下染色60min,然后逐渐加碱至pH5.5左右进行固色30~40min。

  • 标签: 改性戊二醛 碱性染料 酸性染料 染色性能
  • 简介:在制革中戊二醛常常于铬革的预、复及一些特殊革的鞣制。改性戊二醛则仅作为一种具多种功能的助剂,这些功能由改性的方法及程度决定,本文描述了戊二醛改性戊二醛应用功能的差别。

  • 标签: 戊二醛 改性戊二醛 鞣制 皮革 制革 鞣剂
  • 简介:以环戊烯和茜素红或茜素黄GG为原料,通过三步化学反应,合成以戊二醛为骨架,在戊二醛的α-C原子上接入环境友好的有色基团茜素红或茜素黄GG,得到了种多功能皮革化工材料PFTD-1、PFTD-2。它们除了具备戊二醛革性能外,还是一类含新型活性基团、可用于蛋白质材料(如皮革、丝绸、毛等)着色的活性染料。应用PFTD-1、PFTD-2对皮粉的鞣制—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当用量分别为干皮粉质量的4.0%和5.0%时,皮粉DSC曲线的Tp都能达到85℃以上;在染料分子上引入戊二醛后,染料原先的色调不会改变;经过鞣制、染色过的坯皮耐水洗性能优良。

  • 标签: 戊二醛 茜素红 茜素黄 同步鞣染材料 新型活性染料
  • 简介:用氢氧化钠水解白皮粉得到水解胶原,再用乙和丙烯酸对水解胶原进行接枝改性,然后用乙醇和丙酮对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制得铬助剂。讨论了合成时乙的最佳用量,并将制得的高吸收助鞣剂应用于山羊皮铬实验,测定收缩温度并用ICP分析废液中的铬含量来调整应用工艺以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实验得出:合成助鞣剂时乙的最佳用量为8%,制得的助鞣剂接枝率为23.50%。在工艺应用实验中,通过鞣制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助鞣剂最佳用量为4%,此时废液中铬含量与不加助鞣剂相比减少了18.2%,同时收缩温度提高了7.2℃。

  • 标签: 助鞣剂 铬鞣 丙烯酸 乙二醛
  • 简介:研究了荆树皮栲胶降解改性产物与铬鞣剂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1)荆树皮栲胶降解改性产物-铬结合,可缩短植的时间,有明显的增厚效应,能提高层和三层革利用率,在三氧化铬用量为0.5%的条件下使皮革的收缩温度超过100℃,总增厚率大于47%.用5%荆树皮栲胶降解改性产物与1%铬(以Cr2O3计)结合皮革的收缩温度为109℃,总增厚率达47.2%.(2)结合中植物鞣质分子量大小和分布与性、增厚率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制革 结合鞣 荆树皮栲胶 降解改性
  • 简介:研制了不浸酸铬鞣剂C-2000,皮在软化后直接用其进行鞣制,成革粒面紧实,但柔软度稍差.为使该鞣剂适用于轻革生产中,对不浸酸铬工艺平衡进行了探讨.采用加强复灰的方法,平衡浸酸工序对胶原纤维的作用,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强复灰5~6h后,用C-2000进行鞣制,成革柔软性、面积变化与常规鞣制相当,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比常规鞣制略高.

  • 标签: 不浸酸铬鞣 工艺平衡 皮革 鞣制 加强复灰法
  • 简介:一种以美国阉公牛黑毛皮盐湿皮为原料,采用意大利ALCOVER公司产品,制备纳帕革的蓝湿坯革的工艺介绍。

  • 标签: 公牛皮 前鞣制 工艺试制
  • 简介:利用不浸酸铬鞣剂对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制后,经酸液处理,再用常规铬粉进行鞣制。通过DSC-TG,SEM-EDS等检测方法,分析两步法铬革样的热分解性能、纤维分散状态、铬元素分布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浸酸铬鞣剂在鞣制10min后,渗透深度为皮面下200um处,4h时后,可渗透至皮块断面中心,但坯革身骨较扁薄。再经常规铬粉鞣制30min后,皮块断面铬元素分布密度显著提高且更加均匀,蓝湿革的厚度与Ts显著增加、热分解温度提高、革纤维编织紧实。整个鞣制过程免去了工业用盐,大大降低了盐污染。

  • 标签: 不浸酸铬鞣剂 两步法鞣制 无盐浸酸 清洁生产
  • 简介:橡梳栲胶与Cr(Ⅲ)和Al(Ⅲ)按照2.3,2.3的方法反应后,观察反应现象,发现橡梳栲胶与Cr(Ⅲ)、Al(Ⅲ)混合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反应2小时后可以见到有较为明显的沉淀沉积在锥形瓶底部。

  • 标签: MATRIX 降解产物 栲胶 Cr(Ⅲ) 鞣性 金属
  • 简介:制革工艺中会产生大量含三价铬、氯化物的废液。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制革工艺,以提高化学试剂使用效率来改善制革厂环境。该工艺研发了一种无浴系统,其中氯化钠含量最低,铬盐用量减少,提高最终鞣制温度到55℃。所制得革性能与传统工艺所得革性能相似,然而,新工艺却减少了97%的剩余铬量以及95%的氯化物排放,此外,还节省了100%的水,约78%的NaCl和32%的Cr2O3。从而较之传统工艺提高了55%的经济效益。

  • 标签: 低污染浸酸-铬鞣工艺 无浴 低盐 方案 制革工艺 皮革行业
  • 简介:用氨基化合物,乙醛酸和双氰胺树脂等分别处理浸酸裸皮的软化裸皮后进行少铭鞣制。与未处理的比较,蓝革收缩温度升高,废液中铭含量降低,其中以双氰胺树脂最为有较。

  • 标签: 氨基化合物 乙醛酸 双氰胺树脂 铬鞣 制革 吸收率
  • 简介:从原料皮变成毛皮制品需要经过前准备、鞣制、染整三个阶段。从组织学观点来看,毛皮是利用原料皮中的毛被、表皮和真皮;从化学组成来看是利用胶原和角蛋白部分。

  • 标签: 毛皮 原料皮 鞣制 染整 毛被 化学组成
  • 简介:研究了高pH值铬、无浸酸(助剂)铬、常规浸酸铬及无盐浸酸铬4组前准备条件不同情况下的铬。结果发现无盐浸酸铬后革结合铬(Cr2O3)量最大,最小的最高pH铬。无盐浸酸铬的革有合格的物理性能。

  • 标签: 浸酸 铬鞣 助剂 无盐浸酸铬鞣 铬结合 制革
  • 简介: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条件下的铬,由于鞣制介质等与常规铬的截然不同,其铬势必与常规工艺有所不同.利用自制的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制革设备,对氧化碳超临界流体铬作了L16(44)正交实验.考察四个影响因素:皮张部位、压力、机械作用和铬鞣剂用量对两个指标收缩温度和Cr含量的影响.得出了固定鞣制时间为60min的最佳铬条件为:压力7.5MPa,转速50r/min,KMC-2铬鞣剂用量6.0%的初步研究结果.

  • 标签: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 介质 铬鞣 机理 鞣制 皮革
  • 简介:将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分别和乙醇胺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氟碳链长度不同的有机氟元醇,用其做扩链剂合成有机氟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对含氟元醇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其氟碳链长度和用量对WPU乳液性能和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含氟元醇收率和含量分别达到96.8%和98.9%以上。当扩链接采用50%或100%的有机氟元醇时,均可得到稳定的WPU乳液。提高氟碳链长度或增加其扩链剂用量,WPU乳液的平均粒径增大,膜的拉伸强度、热稳定性能、耐水性能和表面疏水性能等得到了提高,但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和未改性的WPU相比,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合成的元醇扩链所得WPU膜的拉伸强度从10.1MPa提高到14.5MPa,吸水率从18.0%降低至6.5%,表面水接触角从71.4°提高到93.9°。

  • 标签: 有机氟二元醇 水性聚氨酯 耐热性 耐水性
  • 简介:用碱性艳红以及碱性玫瑰精对植相机套革的染色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染色的条件,如pH、温度、时间、浓度以及加碱量,测定染料对植革的上染率和渗透度,以及染色革颜色的均匀性和色调,确定染色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染色初期,pH3.3-3.8左右,染色50-60min,再逐渐加碱至pH4.50左右进行固色30-40min,用量2%,处理时间60min,温度40℃,液比2,中和后换液染色,成革染色性能较好。

  • 标签: 碱性艳红 碱性玫瑰精 植鞣相机套革 染色 染色效果
  • 简介:利用自制超声波转鼓,研究了在铬初期或铬末期施加超声波(23.7KHz)对铬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对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超声波对铬初期的促进作用,即铬初期施加超声波可以促进铬鞣剂的渗透和与皮胶原的结合,使革内铬含量高,革的Ts升高.鞣制末期施加超声波对铬几乎无影响.从整个铬过程来看,超声波对铬的影响程度不大.用阳离子色谱法分析铬溶液的电荷组分的变化情况表明,超声波(20KHz)作用于不同碱度的硫酸铬溶液后,铬液电荷组分的种类和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超声波在铬过程中并未改变铬鞣剂的分子结构,也未改变铬鞣剂与裸皮的结合方式,从而对铬的结果影响不大.

  • 标签: 铬鞣 超声波 阳离子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