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综合考虑聚酯型和聚醚型聚氨酯的特点,用聚乙二醇(PEG)为亲水链段合成的聚醚型聚氨酯来改性聚酯型聚氨酯8080(一种合成革行业广泛使用的聚酯型聚氨酯),通过同系聚合物的溶剂改性法,制备出了一种透汽性和机械性能均较优良的复合型聚氨酯。试验中探讨了聚醚型聚氨酯的含量和聚乙二醇亲水链段的分子链长(分别使用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00,2000,600的聚乙二醇作为亲水链段)对复合聚氨酯薄膜表面润湿性、透汽性、吸水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为亲水链段的聚醚型聚氨酯可以提高聚酯型聚氨酯8080的透湿性,并且随着聚醚型聚氨酯含量和PEG分子链长的增加,复合聚氨酯薄膜的表面接触角降低,吸水率、透汽性和断裂伸长率增加,拉伸强度有所降低。

  • 标签: 聚醚型聚氨酯 聚酯型聚氨酯 聚乙二醇 共混 透汽性
  • 简介:将萘磺化,以萘磺酸、4,4'-二羟基二苯以及甲醛为基本原料,用正交实验L9(34)的方法,对它们的缩合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对一系列的萘缩合物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分析考察.1)缩合物的一般理化性的分析,如固含量、pH值、黏度、耐酸性以及鞣质含量;2)缩合物的鞣革性能的考察,如它们的鞣性、耐水洗以及成革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萘磺酸的质量分数为15%,甲醛的质量分数为20%时,可使成革的横向撕裂强度达到49.07N/mm,纵向撕裂强度可达到47.09N/mm;主鞣后革的Ts可以达到82℃;成品中甲醛的含量最低达到18.30mg/kg.在革的感官判断上具有较好的丰满、弹性,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合成鞣剂使用.

  • 标签: 砜型合成鞣剂 制备 鞣革性能 萘磺酸 4 4′-二羟基二苯砜 皮革
  • 简介:本文研究一种国内新颖的合成鞣剂。SAF合成鞣剂为芳香桥类系列品种,它由苯酚合成4.4′—二羟基二苯,与磺化2.2′-双(p-羟苯基)丙烷,甲醛缩合,形成多分散均相水溶性缩合物。该鞣剂具有填充性和耐光性,复鞣的铬革显得丰满、柔软、粒面细致。

  • 标签: SAF合成鞣剂 芳香砜桥
  • 简介:每一季的流行搭配里总是少不了搭,相较于浮夸奢华风格,搭更像是对传统的反叛,但是又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设计师们对自己理念的自信与坚持,誓将终极搭进行到底。

  • 标签: 皮革工业 皮革制品 品牌 市场
  • 简介: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讨论了自由基接枝、阴离子接枝和阳离子接枝聚合新方法及炭黑与聚合物的偶联反应接枝.

  • 标签: 炭黑 接枝 表面改性 新方法 聚合物 分散性
  • 简介:分别研究了植物多酚、戊二醛和环氧化合物对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改性性能,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收缩温度、力学性能、自由氨基等方面的表征。结果表明:植物多酚对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抗撕裂能力和硬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有一定的增厚性;戊二醛改性后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收缩温度大大提高,但是抗撕裂能力减弱;环氧化合物改性后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拉伸强度大幅度提高,收缩温度也相应提高。

  • 标签: 脱细胞真皮基质 环氧化合物 植物多酚 改性剂
  • 简介:将适当降解的玉米淀粉(15%)与乙烯基类单体(15%)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得到了改性淀粉鞣剂。以其作为预鞣剂和复鞣剂进行了应用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应用的最佳工艺条件。当用其预鞣在铬鞣时,比传统铬鞣法可减少铬鞣剂的用量30% ̄50%,铬鞣废液中Cr2O3含量降低到0.26g/L。用其预鞣和复鞣所得皮革,选择填充性显著,丰满、柔软、粒面细腻、有弹性。

  • 标签: 改性淀粉鞣剂 接枝共聚 预鞣剂 复鞣剂 应用
  • 简介:将适当的氧化降解淀粉与乙烯基类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合,将其用作复鞣剂进行应用试验,优化选择得到了改性淀粉复鞣剂DF-Ⅰ。应用结果表明:该复鞣剂具有选择填充性显著,成品革丰满、柔软、粒面细腻、有弹性、染色性能好等特点。

  • 标签: 复鞣剂 改性淀粉 乙烯基单体 接枝共聚物 皮革 应用研究
  • 简介:淀粉作为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资源,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文论述了淀粉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改性方法及其改性产品的性能;对淀粉及改性淀粉在制革上的应用作了综述和展望-淀粉及其改性产品在制革上主要用作铬盐的蒙囿剂,预鞣剂,复鞣剂,主鞣剂和涂饰剂;改性淀粉鞣剂的研究与开发对于合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制革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突出的意义。

  • 标签: 淀粉 改性 鞣制 鞣剂 变性淀粉
  • 简介:采用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对板栗刺壳栲胶进行改性,将改性栲胶应用于皮革染色。以铁盐为媒染剂,探究了媒染剂的用量、加脂剂和中和pH对其媒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亚硫酸化改性的板栗刺壳栲胶渗透速度明显增加,当媒染剂用量2%,pH6.5时,皮革的干湿擦牢度和着色程度较好,加脂剂的加入会降低皮革的耐干湿擦性能,并且具有败色的作用。

  • 标签: 板栗刺壳 栲胶 改性 媒染
  • 简介:采用酸性和碱性染料对改性戊二醛鞣制皮革的染色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染色初始pH、温度、时间、染料浓度、液比以及固色条件,研究了影响改性戊二醛鞣制皮革染色的因素,确定了染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①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相比,碱性染料更适合改性戊二醛鞣革的染色。②染色前调节皮革及染浴的pH值是必要的。pH4.0~4.7为碱性染料的最佳染色pH。③染色时应控制温度在40℃左右,染料的用量为2%,液比为2。④在pH4.0~4.7下染色60min,然后逐渐加碱至pH5.5左右进行固色30~40min。

  • 标签: 改性戊二醛 碱性染料 酸性染料 染色性能
  • 简介:以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以丙烯腈和苯乙烯为硬单体,加入丙烯酸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改性剂,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改性丙烯酸树脂皮革涂饰剂,并讲座了影响乳液性能的一些因素。

  • 标签: 改性丙烯酸树脂 皮革涂饰剂 乳液聚合
  • 简介:将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分别和乙二醇胺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氟碳链长度不同的有机氟二元醇,用其做扩链剂合成有机氟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对含氟二元醇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其氟碳链长度和用量对WPU乳液性能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含氟二元醇收率和含量分别达到96.8%和98.9%以上。当扩链接采用50%或100%的有机氟二元醇时,均可得到稳定的WPU乳液。提高氟碳链长度或增加其扩链剂用量,WPU乳液的平均粒径增大,的拉伸强度、热稳定性能、耐水性能和表面疏水性能等得到了提高,但的断裂伸长率降低。和未改性的WPU相比,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合成的二元醇扩链所得WPU的拉伸强度从10.1MPa提高到14.5MPa,吸水率从18.0%降低至6.5%,表面水接触角从71.4°提高到93.9°。

  • 标签: 有机氟二元醇 水性聚氨酯 耐热性 耐水性
  • 简介:在制革中戊二醛常常于铬革的预鞣、复鞣及一些特殊革的鞣制。改性戊二醛则仅作为一种具多种功能的助剂,这些功能由改性的方法及程度决定,本文描述了戊二醛与改性戊二醛应用功能的差别。

  • 标签: 戊二醛 改性戊二醛 鞣制 皮革 制革 鞣剂
  • 简介:研究了荆树皮栲胶降解改性产物与铬鞣剂的结合鞣性质.结果表明:(1)荆树皮栲胶降解改性产物-铬结合鞣,可缩短植鞣的时间,有明显的增厚效应,能提高二层和三层革利用率,在三氧化二铬用量为0.5%的条件下使皮革的收缩温度超过100℃,总增厚率大于47%.用5%荆树皮栲胶降解改性产物与1%铬鞣(以Cr2O3计)结合鞣皮革的收缩温度为109℃,总增厚率达47.2%.(2)结合鞣中植物鞣质分子量大小和分布与鞣性、增厚率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制革 结合鞣 荆树皮栲胶 降解改性
  • 简介:1.有机硅在皮革业中的作用助剂皮革助剂渗透剂的主要作用中增加涂层的流动性、透水性及乳液的稳定性,常用材料有JFC、平平加等。手感剂则能增加柔软度并能改善手感,在这方面,国内的新产品有氨基改性羟基硅油乳液ND-3,以羟基硅油、十八醇.两性咪唑啉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两性皮革柔软剂等,国外产出有Bayer公司的CorialWax系列等。

  • 标签: 氨基改性 皮革业 硅乳液 Bayer公司 应用 羟基硅油
  • 简介:在以前的研究报道中,我们曾利用戊二醛、乙二醛和酰亚胺分别对胶原蛋白水解产物改性,制得了不同凝胶强度的工业明胶和试验明胶。利用这些常规的改性方法可有效的改善明胶的机械性能.但是这些交联剂潜在着一定的毒性。转谷氨酰胺酶是一种能和多种蛋白质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的交联反应的交联剂,它可催化肽链上的谷氨酰胺残基的γ-羧酰胺基为乙酰基供体和氨基为受体之间的转谷氨酰胺反应。当赖氨酸上的ε-氨基作为酰基受体时就会发生ε-(γ-谷氨酰基)赖氨酸结合反应。现在一般利用发酵法提取这种酶.在市场上易购得.价格低廉.且具有环保性。我们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交联制得了各种不同特性的改性明胶。实验结果表明了随着酶浓度的增加.低冻力值明胶的凝胶强度可得到改善,而高冻力值明胶其凝胶强度却不受影响或略有降低。酶用量或浓度的增加,所有改性的明胶其熔点也相应的提高,有些甚至超过90℃。在室温或接近室温和60℃下.改性明胶其粘度随酶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正如文献中所提到的那样,明胶的凝胶温度不仅取决于明胶品质而且也和酶作用浓度有关。这种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将可能在制革过程以及其副产物的利用方面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 标签: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胶原蛋白 水解产物 酶法改性 明胶 物性
  • 简介:采用气浮-接触氧化-凝沉淀工艺处理某制革厂制革废水,经过一年多稳定运行表明,在进水CODCr、BOD5和SS分别为2500mg/L、1000mg/L、1200mg/L情况下,处理后出水CODCr、BOD5和SS质量浓度分别为75~84mg/L、18-26mg/L、62-70mg/L,达到了一级标准。该废水处理工艺有工程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等特点。

  • 标签: 制革废水 气浮 混凝沉淀 接触氧化
  • 简介:采用高锰酸钾-草酸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腈在羊毛纤维上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氢氧化钠前处理、单体用量、接枝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纤维强度的影响。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表明高锰酸钾-草酸氧化还原体系可以有效引发丙烯腈在羊毛纤维上的接枝共聚,接枝后聚丙烯腈均匀覆盖在毛纤维表面。接枝率随氢氧化钠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羊毛纤维单纤强度减小;接枝率随丙烯腈单体用量增加而增加,但接枝效率却减小;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达到平衡;升高反应温度会导致接枝率降低。接枝共聚后接枝羊毛的断裂强度和热稳定性提高。

  • 标签: 羊毛 角蛋白 丙烯腈 接枝共聚 氧化还原体系
  • 简介:水性丙烯酸酯树脂涂饰剂是目前最常用的三大水性涂饰剂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其改性的原理、方法及特点,概述了环氧树脂、聚氨酯的改性

  • 标签: 水性涂饰剂 丙烯酸酯树脂 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