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糖尿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组、姜黄素灌胃组。成模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24h尿蛋白水平,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常规制作石蜡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与糖尿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糖、血肌酐、24h尿蛋白及肾脏MDA含量明显下降,而肾脏抗氧化酶T-SOD活性及CAT含量则显著上升,肾脏形态明显改善。结论:姜黄素能够提高肾功能及肾脏抗氧化能力,具有糖尿大鼠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糖尿病 大鼠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 简介:国际食品标准动态短评美国与欧盟在动物生长激素的使用问题上争论由来已久。1989年欧盟通过法令全面禁止进口那些使用生长激素的畜禽肉,致使美国近10亿美元牛肉不能出口。从那时起,美国不断向关贸总协定(GATT)及日后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诉讼,...

  • 标签: 国际食品标准 动物生长激素 食品安全 甜味剂 欧盟 性激素
  • 简介:本刊北京讯:2006年11月29-30日,国际食品法典信息交流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由设在我国卫生部和农业部的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秘书处和国际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秘书处主办,卫生部、农业部及商务部的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了指导性发言,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及所属院所、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秘书处、国际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秘书处、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秘书处及部分国际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信息交流 农药残留 秘书处 食品添加剂 添加剂法
  • 简介:甜味剂的国际动向──高甜度甜味剂甜味是人类最易接受的味道,人们对甜味的欲求是一种本能,也表明了生理学方面的需要,可以认为是与作为营养源、能量源的碳水化合物的作用紧密相关的结果。从古代开始就已有了利用蜂蜜和甘甜水果等甜味资源的经验。产业革命以后,以热带...

  • 标签: 甜味剂 发展动向 高甜度甜味剂 食品 特性 种类
  • 简介:本刊记者奠斯科讯:2014年3月18日-21日,一年一度的“俄罗斯国际食品配料和添加剂展览会”(FoodingredientsRussia)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举行,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轻工业分会继续组织中国国家展团连续第八次赴俄参展,受到组委会高度重视,在全团的其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参展任务。

  • 标签: 食品配料展 国际贸易 俄罗斯 中国 食品添加剂 展览中心
  • 简介: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展已经成为俄罗斯唯一的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专业展览会,得到俄罗斯农业部、俄罗斯经济贸易发展部、俄罗斯食品添加剂生产者联合会等官方机构的支持。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标签: 食品配料展览会 俄罗斯 食品添加剂 国际 信息 组团
  • 简介:本刊记者香港讯:2014年3月17日~21日,第46届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会议在香港机场的富豪酒店举行.来自56个成员国和1个成员组织(欧盟)及34个国际组织的2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依然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正式成员参加本次会议.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国际组织 中国香港 添加剂法 委员会 中国代表团
  • 简介:2005年7,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决定将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CFAC)拆分为食品添加剂委员会和污染物委员会。原(CCFAC)的主持国荷兰拟继续担任污染物委员会主持国,2006年7月举办的第29届CAC大会选举确定了新的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2006年5月,国务院领导指示由卫生部代表中国承担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申请。

  • 标签: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食品添加剂 添加剂法 主持 申办 院士
  • 简介:2006年3月2日,由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办,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甜食工业》杂志社协办的功能性食品配料专业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国际功能性糖源暨健康食品配料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华夏宾馆召开。

  • 标签: 功能性食品配料 第四届 中国 应用 健康 糖源
  • 简介:目的分析2010—2012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学特征,提出当前防控重点。方法对2010—2012年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浙江省共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95起。以微生物类事件为主,占58.9%,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最常见,占23.2%;5~9月为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月份,占66.1%,微生物类事件夏秋季发生更为频繁,在确定的中毒食物种类中,以肉与肉制品最多,且每个季度均较多,以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污染为主;其次是水产品,在二、三季度较多,主要是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误食毒蕈、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等调味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仍有发生。结论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是肉与肉制品、水产品及亚硝酸盐的监管;落实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减少蕈类中毒发生;防控的重点场所为宾馆饭店、集体食堂,重点类型为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微生物污染事件。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浙江省 流行病学分析 食品安全
  • 简介:目的概率评估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以下简称"沙门菌")感染的流行学负担,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0个街道/乡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居民急性胃肠炎的人年发病及就诊情况。随机抽取上海市23家监测医院,获得患者采样率、检测率、阳性率等数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报告率。根据疾病发病与报告金字塔建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从主动监测和被动报告两种方法估计上海市沙门菌流行学负担。结果上海市居民急性胃肠炎人群调查获得年发生率为23261例/10万,患者就诊率为20.47%(26/127)。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采样率为21.66%(5974/27587),沙门菌阳性率为3.53%(211/5974)。沙门菌阳性的报告率为81.04%(171/211)。根据被动报告病例直接计算的年发病率仅为5例/10万。被动报告概率估计的上海市沙门菌年发病率为270例/10万[95%可信区间(95%CI):185~399],估计每年发病人数6.21万(95%CI:4.25~9.18),总低估系数为60∶1。主动监测估计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为686例/10万(95%CI:549~843),估计每年发病人数为15.78万(95%CI:12.64~19.42),总低估系数为154∶1。经过比较,主动监测估计结果为被动报告估计结果的2.54倍。沙门菌感染具有较明显季节性,每年5~8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发期。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估算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远高于被动报告估算的年发病率,说明主动监测在掌握疾病发病、就诊和流行学负担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同时发现患者就诊率是影响沙门菌感染总病例数估计的最大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单种疾病负担领域的可行性。

  • 标签: 沙门菌感染 流行病学负担 金字塔模型 食源性疾病 概率评估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01—2013年苏州市各地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2001—2013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343起,发病7213人,无死亡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46.9%(161/343);食源性疾病暴发多发生在集体用餐场所,占总起数的56.6%(194/343)。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214起事故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70.1%(150/214),毒素引起的占16.4%(35/214),化合物引起的占13.6%(29/214)。在实验室检出致病因子的168起暴发事故中,83.3%(140/168)的事故由10种致病因子引起,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最多,达61起(36.3%),发病人数达1436人。2009—2013年食源性暴发事故报告的109起中查明原因食品的共72起(66.1%)。原因食品被归因为5类食品,分别为水产品(33.3%,24/72)、肉制品(23.6%,17/72)、其他食品(15.3%,11/72)、混合食品(13.9%,10/72)、蔬菜(13.9%,10/72)。在暴发事故中较明确的致病因子-食品组合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蔬菜(菜豆)、毒蘑菇及其他植物毒素-野生植物、组胺和河鲀鱼毒素-水产品、农药-蔬菜、亚硝酸盐-调味料、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肉制品。导致暴发的污染环节最多的是交叉污染(44.2%,50/113)。结论对苏州市13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有利于加深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学特征的了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可以利用此资料预防食品生产或经营中的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报告率。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为了预防和控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疾病的暴发流行,对567例散发性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了分析和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了调查.检出嗜水气单胞菌51株,其中检出含有气溶毒素Aero基因的菌株18株,占35.3%.用流行学方法对其病原学进行分析,同时针对近几年来腹泻病人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增高的趋势,开展嗜水气单胞菌对人类致病性的研究和疫情监测,提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嗜水气单胞菌引起人类腹泻的流行学意义,以指导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 标签: 腹泻病人 检出 流行病学 嗜水气单胞菌 人类 粪便标本
  • 简介:明年FIC2015展览会将移师上海新落成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由国家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目前世界庞大的、具有现代化设施的会展综合体,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上海 十五 国际 中国 会展中心
  • 简介: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和食源性分离株的分子流行学特征,了解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规律。方法对2007—2010年临床来源菌株(食物中毒患者和散发腹泻病例)以及食源性样品中分离的18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检测。对102株临床来源O3:K6型菌株及41株食源性样品来源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结果在调查的52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引起的有46起(88.5%),tdh阳性、trh阴性的O4:K8血清型引起的有5起(9.6%)。在散发腹泻病例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O4∶K8和O3∶KUT菌株分别占60.3%(38/63)、19.0%(12/63)和15.9%(10/63)。41株食源性样品株分属9种O血清群,未见O3∶K6和O4∶K8血清型菌株,而且tdh和trh均为阴性。PFGE聚类分析显示闵行地区食物中毒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遗传关系密切相关的优势流行克隆,散发腹泻患者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与食物中毒优势株相同谱型,而所有食源性样品分离株与临床患者来源株亲缘关系都较远。结论临床和食源性样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大群遗传关系密切、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菌株在闵行地区呈优势流行。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同源性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品牌展会——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暨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FIC)的展位已经连续三年供不应求,上一届展会(FIC2006)有1200余家企业报名,实际安排了919家(其中包括155家国际参展商)参展,尚有259家企业因展馆面积所限,未能参展。根据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主办单位已决定明年除继继租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外,还同时租用了位于上海市娄山关路的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实行一个展会,两个展馆同时展出。

  • 标签: 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 国际展览中心 配料 中国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品牌展会
  • 简介:展出时间:2015年4月1日~3日展出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馆地址:上海市崧泽大道333号移师新展馆,规模空前,内容精彩升级!2015FIC将首次入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出面积将跨越式超过10万平方米!1300多家公司参展,其中400多家国际参展商来自亚、欧、美、非、澳各大洲,900余家国内公司多为来自生产加工行业的骨干企业;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专业展览会 配料展览会 技术展示会 展出时间 食品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