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白苏叶挥发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两种方法提取白苏叶挥发油.结果表明:此两种方法提取白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皆有异,其主要成分紫苏酮的含量最高,这是白苏的特征化学成分.结论: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白苏叶挥发油更具天然性,该法为提取白苏叶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气一质联用技术 白苏叶 挥发油成分 超临界CO2萃取 水蒸气蒸馏 药用
  • 简介: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鉴定其中的各种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SPME法可用于香蕉汁香味成分的快速鉴定。与新鲜香蕉相比,香蕉汁保留了新鲜香蕉特征香味成分如乙酸异戍酯、丁酸异戍酯、异戍酸异戍酯、异榄香素等总含量的71.50%,表明果汁保留了香蕉鲜果主要风味。但果汁中醇类、有机酸羰基化合物含量增多,并出现了

  • 标签: 香蕉汁 澄清型 香味成分 果汁 风味 新鲜
  • 简介:2010年12月20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发起了双A(BPA)咨询,以此收集各方对于起草国家法规来禁止将含双A的婴儿奶瓶用于不满12月大的婴儿的观点。

  • 标签: 食品标准 双酚A 咨询 英国 国家法规 婴儿
  • 简介: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对桑叶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多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桑叶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05h,提取温度59.6℃,乙醇体积分数45.7%,桑叶多平均提取率为2.44%,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 标签: 桑叶多酚 单因素 响应面分析法(RSM)
  • 简介:采用GC-MS、电子鼻、感官评价方法,探讨Maillard反应对豆粕酶解物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SM-AR中富含醛类、含硫化合物、糠醛等与肉香味有关的Maillard反应产物,其种类和含量明显比样品SM-EH和样品SM-UAR的丰富;电子鼻检测结果发现,样品SM-AR的电子鼻响应值明显比其他2个样品的高,且7号、9号传感器比其他传感器有更高的响应值,说明样品SM-AR的挥发性成分中含硫化合物的气体较多;从PCA分析、LDA分析和感官评价均可看出样品SM-AR与其他样品间存在很大差异。

  • 标签: 豆粕 酶解液 MAILLARD反应 挥发性风味
  • 简介:食品伙伴网讯据国外食品类网站报道,近日法国提出一项议案,该议案规定从2014年起,禁止双A用于所有食品接触材料,并且从2013年起,所有的儿童食品容器不得含有双A。10月7日法国卫生部长伯特兰称对此议案表示支持。

  • 标签: 食品接触材料 双酚A 法国 食品容器 食品类 卫生
  • 简介:类物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与果蔬品质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果蔬中类物质的来源和种类;类物质对果蔬色泽、风味(涩、苦、香、甜)的影响及其与果蔬保健功效和酶促性褐变的关系,并从提高果蔬品质的角度,指出了果蔬中类物质调控的几个方面.

  • 标签: 酚类物质 果蔬 品质 保健功效 酶促性褐变
  • 简介:为实现酒花中3种有效组分——黄腐、异黄腐和8-异戊烯基柚皮素的同步检测,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这3种物质的同步检测体系。采用ODS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乙腈-1%甲酸溶液作流动相,非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370nm和288nm。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3种物质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精密度好(RSD〈1%),回收率在93%~106%之间。该检测方法可以同步测定酒花中的黄腐、异黄腐和8-异戊烯基柚皮素。此外,考察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结果发现用中等极性溶剂提取这3种物质的效果较好。

  • 标签: 黄腐酚 异黄腐酚 8-异戊烯基柚皮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以小麦粉为原料,采用4个添加量(0.25%,0.5%,1.0%,2.0%)、2个分子量(820kD,581kD)添加麦麸基木聚糖,研究麦麸基木聚糖对面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麦麸基木聚糖添加量的增加,面粉的白度降低、色泽变暗、糊化黏度值降低、吸水率下降,而面筋指数、吸热焓、峰值温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增加,弱化度先下降后上升,粉质指数呈上升趋势。麦麸基木聚糖分子量对面粉的品质影响较小,

  • 标签: 品质特性 木聚糖 酚基 麦麸 面粉 形成时间
  • 简介: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景天中多类物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g/mL)、乙醇浓度50%、超声波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多类物质提取率可达0.5437%。

  • 标签: 红景天 超声辅助 多酚 提取
  • 简介: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同时蒸馏萃取(乙醚和二氯甲烷分别作为萃取剂)和搅拌棒吸附萃取对暗纹东方肉的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效果。选用同时蒸馏萃取(二氯甲烷为萃取剂),结合气-质谱联用对暗纹、菊黄和红鳍3种河豚鱼肉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河豚鱼肉中共检测出10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暗纹东方56种、菊黄东方52种和红鳍东方57种。虽然从3种河豚鱼肉中鉴定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数量相近,但是物质和相对含量差异很大。其中,暗纹东方独有挥发性物质有23种,红鳍东方19种,菊黄东方最少为10种。采用电子鼻能够识别并准确区分3种河豚鱼肉的特征性气味。

  • 标签: 河豚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电子鼻
  • 简介: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在挥发性成分测定中,它集取样、萃取、进样和浓缩为一体,不仅简化了传统前处理方法的步骤,而且在样品处理过程中由于无需有机溶剂,因此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实验是采用SPME和GC/MS(气质联用仪)技术分析苹果中的香气成分,分析总离子色谱图,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成分,按峰面积计算占其香气成分的98%.

  • 标签: 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质联用技术 测定 苹果 挥发性成分 样品
  • 简介:对不同品种的粟谷全粉甲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全麦粉比较。选用5个代表性的粟谷品种,分析粟谷全粉甲醇提取液中的类物质、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类的组成及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3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品种粟谷及全麦粉甲醇提取液清除DPPH能力的变幅范围为12.2~20.7mgTE/(100gDW),清除ABTS+能力的变幅范围为85.4~136.6mgTE/(100gDW),FRAP的变幅范围为32.8~52.8mgTE/(100gDW)。类物质含量的变幅为11.1~25.8mgGAE/(100gDW),平均值为19.8mgGAE/(100gDW)。黄酮含量的变幅为3.8~7.5mgCE/(100gDW),平均值为5.4mgCE/(100gDW)。在6种全谷物中,均未检测到单宁(缩合单宁)。北冀谷中结合态含量在78%以上,郑麦7698结合态占74%。粟谷全粉中含有较丰富的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与类物质、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有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 标签: 粟谷 全麦粉 酚类物质 抗氧化活性
  • 简介:目的:确定大孔树脂纯化6-姜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最佳树脂;以6-姜浓度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HPD-950大孔树脂对6-姜纯化效果最好,最佳条件为:溶解粗提物乙醇体积分数35%,上样质量浓度2.1mg]mL,pH6.5,上样流速1mL/min。当上样5.5倍柱体积时树脂达到动态饱和吸附,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65%,洗脱流速0.5mL/min,洗脱液用量6倍柱体积,6-姜纯度达34.43%。结论:使用本工艺能简便、快速地分离纯化6-姜

  • 标签: 生姜 大孔吸附树脂 6-姜酚 纯化
  • 简介: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分析不同出粉率面粉和混合发酵剂所制馒头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出粉率为40%、60%、100%的面粉中,干酵母馒头分别有27、32、48种挥发性物质,混合发酵剂馒头分别有34、41、52种挥发性物质。

  • 标签: 挥发性物质 混合发酵剂 出粉率 馒头 面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简介:以大久保桃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甲基环丙烯(1-MCP)、水杨酸(SA)处理以及不同成熟度的桃果实衰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外源处理对桃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己醛、反-2-己烯醛、γ-癸内酯、δ-癸内酯、6-戊基-α-吡喃酮、丁二酸二异丁酯、苯-1,2,4-三甲酸三甲酯、丙酮、β-芳樟醇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在大久保桃果实中相对含量较高;1-MCP处理抑制了桃果实醇类、脂肪族酯类、内酯和萜烯的产生,SA处理则促进了醇类、脂肪族酯类、羰基化合物、内酯和萜烯的释放。

  • 标签: 大久保桃 1-甲基环丙烯 水杨酸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 简介:为开发燕麦芽茶,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燕麦萌发,测定总多等7种水溶性成分在不同发芽期的含量,确定最佳发芽期并评价燕麦芽总多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44h为最佳萌发期,此时芽长4-5cm,可溶性糖、蛋白质、总、VC、Fe离子和Ca2+含量分别由原来的4.8%,11.63%,5.63%,3.1mg/g,96mg/100g,98mg/100g增至12.71%,13.04%,9.97%,26.9mg/g,137mg/100g和142mg/100g,而β-葡聚糖含量从3.16%降至2.89%;燕麦芽总多含量(x)在2.9-17.4mg/mL,VE(y)在0.174-0.399mmol/L范围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相当,y=0.015x+0.1437(R2=0.9859);x在0.29-1.74mg/mL范围与y在0.796-0.811mmol/L范围对Fe3+的还原能力相当,y=0.0138x+0.7935(R2=0.9814)。可通过发芽技术开发具有抗氧化活性以及富含可溶性糖、蛋白质、Ca、Fe及VC的燕麦芽茶。

  • 标签: 燕麦萌发 燕麦芽茶 水溶性成分 总多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