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工效学实验方法探讨了驾驶舱显示界面中文字字体、视距和字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目标辨识的影响,分别得到了英文字母、数字和汉字3种字体的视距与字号的关系式。研究结果为:数字最容易辨识,英文次之,汉字最不容易辨识;字号与视距都对目标辨识有较大的影响;反应时间更适合作为研究字体、字号与视距关系的评价指标。

  • 标签: 驾驶舱 工效学 文字编码 显示界面
  • 简介:讨论了匹配滤波器迂回相位编码方法中宏像素的选取问题,分别对宏像素为1×2,1×4,1×8,1×16,2×2,4×4,8×8,16×16的匹配滤波器性能进行计算机仿真以及光路实验,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离轴距离、峰值以及信噪比的分析.综合以上性能指标,确认1×4编码方法要优于其它编码方法.

  • 标签: 宏像素 匹配滤波器 相关峰 迂回相位 编码选取 全息光学识别
  • 简介:为解决物理层网络编码接收信号的异步问题,首先建立了物理层网络编码双向中继通信模型,分析了信号帧异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介绍了2种经典帧同步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同步算法.根据3种算法同步性能和运算复杂度的不同,设计了适用于软件计算的帧同步方案,并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同步方案可准确检测信号帧的起始位置,降低了经典帧同步算法的错检概率,提高了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同步性能.

  • 标签: 软件无线电 帧同步 物理层网络编码 正交频分复用
  • 简介:编码孔成像看成更小单元的编码成像,利用直接解调法重建图像,从而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重点介绍了直接解调法用于循环MI/RA编码孔成像,并通过Matlab和蒙特卡罗程序仿真计算得出,相对自相关法,利用直接解调法重建图像,可以显著地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对于点源成像有较好的重建效果。

  • 标签: 编码孔 直接解调法 分辨率
  • 简介:研制了一种激光编码记录装置,通过接收目标漫反射激光信号,模拟弹上部分控制系统工作产生两路特征信号,并采用边沿特征时间标识记录方法对特征信号进行数据记录.该装置在数据储存量显著减少的情况下能保持高精度的时间记录,真实记录目标漫反射激光接收过程中的激光编码等信息,有利于对末制导炮弹射击过程和结果进行关联分析.

  • 标签: 末制导炮弹 激光编码 信号处理
  • 简介:<正>过去,主战坦克、步兵战车以及其它装甲战车用于执行作战任务,但目前主要用于安全与和平支援行动(PSO)。与传统战场上重点关注杀伤力与防护性能相比,现如今车辆及乘员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需要进行自我防护,以防暴徒和恐怖分子的袭击。在执行和平支援行动期间,即使在暴力骚乱的紧张局势下,部队也须谨慎行动,避免伤害无辜平民;只有在确实无法维护士兵与受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才可使用致命武器。

  • 标签: 非致命武器 主战坦克 装甲战 自我防护 步兵战车 无辜平民
  • 简介:不共面平行交会测量是通过双CCD交会进行空间坐标位置测量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对CCD的几何放置基本上没有限制.主要介绍了基于两射线最近点法确定相交点的测量原理,详细推导了计算公式,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 标签: 不共面 非平行 交会测量 CCD 计算公式 立体视觉传感器
  • 简介:MK19致命性弹药(NLM)是一种反人员钝伤弹药,它依靠一种环状翼片形的塑料弹丸产生钝伤效果。环状翼片形弹丸的初速为98m/s,射程约为100m。较远的射程和较高的射速可以使士兵在远距离对付暴乱人群。

  • 标签: 非致命性 弹药 远距离 弹丸 翼片 环状
  • 简介:美国联合致命性武器计划(JNLWP)中这样定义致命性武器(NLW):主要用于使人员或装备失能,同时将对人员造成的杀伤或永久性伤残以及对财产及环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的武器。该种武器可被用于人道主义援助、阻止车辆或快艇、清理建筑物、检查站安防、人群控制、前方作战基地(FOB)安防、海上稳定行动、保护公民权、镇压囚犯以及反海盗等行动中。

  • 标签: 非致命性武器 美军 武器计划 破坏程度 人道主义 永久性
  • 简介:致命性武器人体效应是通过使用致命性武器产生的生理和行为反应。致命性人体效应研究依据致命性武器操作的可靠性界限决定的造成永久性伤害的风险和技术特征。这个过程确保了致命性武器的发展和使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非致命性武器 人体效应 行为反应 永久性 可靠性
  • 简介:建立了射频致命武器的综合效能评价核心指标体系,提出了射频致命武器综合效能的评估方法,采用最优传递矩阵改进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射频致命武器的综合效能进行了评估,为射频致命武器的研发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射频非致命武器 模糊层次 效能评估 非致命
  • 简介:一、联合致命性武器委员会(JNLWD)美国1996年建立了联合致命性武器委员会(JNLWD),主要是为了带动和协调致命性武器的发展。目前,该委员会是美国国防部致命性武器研究的主要部门,通过该委员会可对各军种的致命性武器发展计划进行统一协调,同时对在化学、物理、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致命性武器技术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

  • 标签: 非致命性武器 美国国防部 武器发展计划 委员会
  • 简介:瑞士RUAG公司一直致力于致命性武器(LLW)与弹药的研制和生产。目前,该公司已经研制出多种不同的致命性武器与弹药,这些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40mm低速榴弹发射器的致命弹药,另一类是手榴弹。

  • 标签: 非致命性武器 AG公司 RU 瑞士 非致命弹药 榴弹发射器
  • 简介:为准确掌握致命空爆弹的外弹道特性,通过建立弹丸质心运动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外弹道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在确定初速和射角的情况下,根据是否考虑空气阻力,分别得到弹丸飞行至距地面5m时所需的时间,并对时间差值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空气阻力对致命空爆弹的外弹道轨迹有一定的影响,速度越大,阻力越大,外弹道轨迹偏离的程度就越明显.这一结果为致命空爆弹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 标签: 非致命空爆弹 外弹道 MATLAB 仿真
  • 简介:美国M&M公司于2013年9月11日发布了全球《2013—2018致命性武器市场》报告[Non—LethalWeaponsMarket(2013~2018)]。M&M公司说:“战争性质从常规战争转为在城市地区进行的叛乱活动和战斗,这一变化趋势是非致命性武器业持续繁荣的推动因素。这一行业竞争激烈,众多参与者都在争夺合同,鉴于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在节衣缩食,预计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 标签: 非致命性武器 武器市场 持续增长 常规战争 行业竞争 城市地区
  • 简介:近距离作战系统管理办公室(PMCCS)目前正与士兵系统紧密合作,以促成新一代远射程的致命性弹药的使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两种枪榴弹——XM1091型40mm远射程标记弹和XM1116型12口径远距离标记弹,将填补目前致命性弹药能力的空白,应用自动调整程序(EOF),可帮助战士们不需测量即可发射。

  • 标签: 非致命性 弹药 士兵系统 作战系统 自动调整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