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风洞实验研究垂直于来流悬挂的树叶在0~25m/s风速段的形态重构现象.根据树叶分裂情况将其分成心形、单侧分裂、双侧分裂3种。迎风面正、反面各半.存实验风速段内,树叶存存3类形态(飞翼形、锥形、薄三角翼形),主要有3种卷缩方式(U形、刨形和万形).统计数据表明,树叶分裂情况会在发生概率上影响重构的形态和卷缩方式,但不会从根本上决定某一形态或卷缩方式的出现.与正面迎风比较,反面迎风的失稳重构次数减少,气动性能更佳.叶片角在风速小于6m/s时随风速增加锐减,然后变化速度减缓。最后风速大于14m/s后在0°附近几乎不变;随着雷诺数增加,树叶的阻力系数减小,最后稳定于0.05附近.

  • 标签: 构树叶 形态重构 叶片角 阻力系数
  • 简介:通过悬臂梁自由端集中载荷实验测量5、6月份新鲜树叶柄的弹性模量.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搭建光学放大装置对悬臂梁最大挠度进行示值放大.实验分析发现,假设叶柄粗细均匀,树叶柄的弹性模量值在50~600MPa之间.它是一种非线性弹性材料,单一叶柄的弹性模量随载荷和挠度增大而减小.同一树枝上靠近根部的叶柄弹性模量更大,且与叶柄直径、密度相关.

  • 标签: 弹性模量 构树叶柄 悬臂梁 挠度
  • 简介:根据Q235在海南地区第2年的土壤腐蚀试验结果,以及对各试验站土壤化学成分的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讨论土壤化学成分与Q235腐蚀失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的Ca2+和全氮量与Q235的腐蚀失重有较好的相关性,是Q235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土壤腐蚀 Q235钢 化学成分 逐步回归
  • 简介:本文以不锈中铁(Fe)元素作为内标,采用辉光放电质谱仪测定不锈中锰(Mn),硅(Si),硫(S),磷(P),镍(Ni),铬(Cr),钨(W),钒(V),钼(Mo),铝(Al),钛(Ti),铜(Cu)等12种元素。讨论了测试过程中由测量重复性、样品不均匀性和标准样品本身不确定度等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出测定不锈中的12种元素百分含量的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辉光放电质谱仪测定不锈中的12种元素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0.01%。

  • 标签: 辉光放电质谱仪 不锈钢 不确定度分析
  • 简介:磷元素的激发波长短,纯净中磷元素的百分含量低,准确测量存在一定难度。通过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对纯净中磷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测定过程中分析不确定因子进行相应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计算,找出影响结果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评定结果表明,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测定纯净中磷元素含量能满足分析准确度的要求,可应用于中低合金钢中低含量磷元素的快速定量分析。

  • 标签: 不确定度 不确定评定 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 纯净钢
  • 简介:对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碳素中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求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0071%和0.0014%.

  • 标签: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不确定度 评定
  • 简介:采用top-down技术的控制图法(现行标准方法)、稳健统计-迭代法和质控-灰色评定法评估了实验室内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不锈中镍的测量不确定度。对于镍含量为9.1%的质控样品,三种方法计算的实验室内扩展不确定度均为0.12%,k=2,方法间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top-down技术 不确定度 控制图 稳健统计-迭代法 质控-灰色评定法 ICP-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