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9 个结果
  • 简介:提出了种新型二维码编码和译码方案,基于Turbo码编码和软译码方法,二维条码进行改进,使其具有更强识读能力.使用(13,15)Turbo码编码器和矩阵交织器源信息流进行编码得到组二进制流,编码得到二进制流进行图像生成得到新型二维条码.使用后二维条码图片进行图像采集,然后进行灰度量化得到软比特信息流,软比特信息流使用矩阵解交织器和Turbo码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源信息流.通过这样方法可以提高二维条码图片可识别性.运用这种新型二维条码图片在工业零部件和军事零部件上,可减少因二维条码无法识别产生经济损失.

  • 标签: 二维码 TURBO编码 TURBO译码
  • 简介:本文采用油浴加热柠檬酸步法合成碳量子,用HRTEM透射电镜和FTIR红外光谱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该碳量子荧光性质,初步探讨了其发光可能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碳量子粒径大小为3-5nm,360nm处有个很强紫外吸收峰,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65nm和460nm,其光学稳定性良好,pH5.0-7.0范围内,碳量子荧光强度随pH变化比较敏感。

  • 标签: 柠檬酸 碳量子点 荧光
  • 简介:本文根据国家旅游度假区受机场飞机噪声影响情况现场测量结果,首先分析机场噪声影响程度,而后从飞机噪声源、飞机起降次数与时刻、飞机飞行程序、土地使用规划等方面着重研究降低机场噪声影响主要措施,提出综合治理方案.

  • 标签: 机场 旅游度假区 国家 问题 影响程度 飞机
  • 简介:本文利用靛蓝法臭氧产量进行测定,并不同气源条件下臭氧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气源条件臭氧产量有影响。我们主要考虑不同气源条件为:源气体选择、电压、源气湿度。

  • 标签: 臭氧产量 臭氧测定 靛蓝法
  • 简介:2,2,6,6-四甲基-4-哌啶醇有时久置易变色,本文通过GC-MS联用技术分析变色问题产生根本原因,由于未完全还原哌啶酮氧化所致,并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通过二次还原方法处理变色哌啶醇,效果较好。

  • 标签: 2 2 6 6-四甲基-4-哌啶醇 哌啶酮 二次还原 变色
  • 简介:通过不同规格平准器卷烟机卷制烟支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研究相同条件下烟支内烟丝分布卷烟烟气指标以及逐口分析影响。结果表明,使用6槽和3槽平准器卷烟机卷制烟支,他们烟支重量和吸阻均较稳定,但6槽与3槽平准器卷烟机卷制烟支相比,其烟气中焦油、烟碱和氧化碳量更低,卷烟逐口间烟气焦油、烟碱含量变化更小。

  • 标签: 平准器 烟丝密度 逐口分析
  • 简介:根据国标GB/T16488-1996红外光度法测定水质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自动萃取仪萃取水中油类萃取效率进行测定研究。探讨了不同条件及不同成分油类污染物萃取效率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四氯化碳萃取效率影响较大,食用油四氯化碳中萃取效率比水中高15%~20%。

  • 标签: 水质中油类 自动萃取 萃取效率
  • 简介:域自适应算法种能有效解决训练集(源域)和测试集(目标域)样本分布不样但是具有相关性方法.文章提出个跨领域分布适配超限学习机(DDM-ELM)用于解决域自适应问题.DDM-ELM旨在基于超限学习机框架下,充分利用丰富有标签源域样本和无标签目标域样本,得出个精确目标域分类器.具体来说,DDM-ELM同时满足以下目标:1)最小化源域样本分类误差;2)通过最小化投影最大化均值偏差来有效减小源域和目标域分布差距;3)利用目标域样本流形正则化来探索目标域样本几何机构特性.这使得DDM-ELM能在同时继承超限学习机优点前提下更加适合于目标域样本.经过大量实验结果证明,相比于几种先进域自适应方法,DDM-ELM分类准确率和效率上均有所提高.

  • 标签: 模式识别 数据挖掘 域自适应 超限学习机
  • 简介:根据GB3096-93,用AWA6218型噪声统计分析仪和HE6250型噪声振动统计分析仪经校准后,锅炉房所产生噪声及声源组成部分进行调查,锅炉房主要噪声源由引风机和鼓风机组成,它所形成巨大噪声周围环境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根据五年来调查情况,锅炉房作为个固定声源周围环境所造成影响进行调查并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声源噪声 环境背景噪声 环境影响
  • 简介:温度影响液相色谱分析重要因素,但是其作用却直没有得到很好应用。本文液相色谱基础上构建了套适合高温分析色谱系统,并通过苯同系物及芳香烃分离,考察温度色谱分离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结构差别大、保留不同机理物质,改变温度可以显著改善分离选择性。

  • 标签: 液相色谱 温度 选择性
  • 简介:为了深入研究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canningnear-fieldopticalmicroscope,SNOM)光纤探针导光特性,我们利用VirtualLabFusion光学软件,仿真研究光纤探针内部光场分布.结果显示,光纤探针内部光场分布呈固定花样;中轴线光场具有峰值结构,其最大值位于探针出口前120nm处;这个最大峰值随着光纤外层铝层厚度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变化,随着光源偏振态变化呈现正弦分布.

  • 标签: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光纤探针 VirutalLab Fusion软件 偏振态
  • 简介:雷诺数Re=1200条件下网柱均匀来流中横向受迫振荡尾流控制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尾部加喷射气流不同旋涡脱落模式进行尾流控制,通过网柱不同振幅和振荡频率下涡脱落情况进行观察研究,最终无量纲振荡频率feD/V=0.21,振幅比A/D=0.5情况下发现2S旋涡脱落模式并通过柱体尾部施加不同速度喷射气流其进行控制;feD/V=0.189,A/D=1.5情况下发现P+S旋涡脱落模式并在柱体尾部施加不同速度喷射气流其进行控制.涡量图和功率频谱图结果表明,2S模式下,喷射气流对旋涡脱落抑制效果明显,尤其当喷射速度Ve=5m/s时效果显著.而在P+S模式下,当喷射速度Ve=2.5m/s时旋涡脱落抑制效果较好,而当喷射速度Ⅵ分别为5m/s和7.5m/s时,抑制效果般.

  • 标签: 尾流喷射 旋涡脱落 振荡柱体
  • 简介:针对传统窃电检测算法辨识度低、数据处理复杂度高以及不能为现场排查提供准确依据问题,深入分析窃电原理和窃电手段基础上,提出种用于疑似窃电判别的离群点算法优化模型,该模型结合电量波动率和改进基于距离离群挖掘算法完成窃电用户辨识.最后利用实际采集数据,通过MATLAB计算分析验证表明,该模型不仅提高了窃电嫌疑点挖掘准确度,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反窃电工作效率.

  • 标签: 电量波动 离群点 优化 数据挖掘 防窃电
  • 简介:采用H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土壤中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土壤样品经缓冲溶液提取后,经AgilentZORBAXRx-Sil(100mm×3.0mm,1.8μm)色谱柱分离,以含浓度10mmol/LNH4Ac+0.2%HCOOH水溶液和甲醇(60:4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经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目标化合物。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1.0-5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LOQ)矮壮素为0.8μg/L,缩节胺为0.6μg/L;加标回收率平均在97.6%-99.5%;相对标准偏差(RSD)平均在2.5%-2.9%,适用于检测土壤中矮壮素和缩节胺。

  • 标签: 矮壮素 缩节胺 HPLC—MS MS 土壤
  • 简介:研究模拟酸雨淋溶过程中南方主要土壤锌释放量与缓冲机理。结果表明,土壤中存在两个缓冲体系,pH值高于3.0时,土壤以初级缓冲体系为主;pH值低于3.0,尤其离子淋溶量高于或接近CEC值后,次级缓冲体系成为主要质子缓冲源。淋溶液pH值降低可加速Zn释放,从而促进土壤中Zn淋溶,但Zn淋溶同时受到吸附、沉淀与转化过程及土壤初始条件影响。

  • 标签: 中国南方 酸雨区 土壤 Zn释放
  • 简介:针对因影响因素众多而难以预测隧道沉降问题,使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并结合灰色理论中等维新息,提出了混合模型隧道沉降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研究.与ELM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及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等维新息SVR模型预测精度上要优于其它两个模型,于是得出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隧道沉降时间序列预测研究.

  • 标签: 隧道沉降 回归预测 灰色理论 时间序列
  • 简介:本文介绍臭氧化活性炭技术在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应用。通过研究国内外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发展现状和应用实践,综述臭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作用机理及处理应用研究,并提出了此项技术应用中存在问题,并介绍提高此项技术应用措施。

  • 标签: 臭氧 活性炭 臭氧生物活性炭 深度处理
  • 简介:本文通过阴极恒电位方法ITO电极上修饰SnS薄膜,优化了镀膜条件并修饰电极通过SEM、电化学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鲁米诺SnS/ITO修饰电极上ECL行为,研究发现SnS存在可以促进ECL增强,ECL强度同鲁米诺浓度成正比,鲁米诺最低检测限可达到3.9×10^-11mol/L。另外,基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可以抑制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原理,利用该修饰电极建立了种SOD测定ECL方法,测定线性范围为2.4×10^5U/L.2.16×10^6U/L,最低检测限为1.5×10^6U/L。

  • 标签: SNS 超氧化物歧化酶 电致化学发光 鲁米诺
  • 简介:以栀子油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萃取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其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SPME-GC-MS联用能较好分析栀子油挥发性成分,鉴定出45种栀子油挥发性成分,其中22种成分具有天然植物香气,以异佛尔酮为代表含有“-三甲基-环己烃-”结构化合物有8种,初步判断为形成栀子油特征风味挥发性化合物。

  • 标签: 栀子油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风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