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能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比拟的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预期耗资30亿美元,历时15年。该计划从动议到实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84~1989)。其主要内容是:基因组作图和顺序、信息和材料的管理、实施和管理的战略。(1)基因组作图。有两大类人类基因组图谱:遗传连锁图谱和物理图谱。遗传连锁图谱主要通过家谱分析和测量不同性状一起遗传(即连锁)的频率而建立的。物理图谱是通过对构成人类基因组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化学测度而绘制的。它包括限制酶切图谱、排序的脱氧核糖核酸克隆库以及对表达基因或无特征(功能不清)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段的低分辨图谱。所有图谱的目标都是

  • 标签: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作图 基因组测序 实施战略 管理战略
  • 简介:本实验将金藻用生物反应器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初步优化了乙醚石油醚法从一种金藻中提取油脂的方法。金藻中富含油脂,实验研究得出,用无水乙醚和石油醚混合溶剂在体积比2:1、温度20℃[1]、提纯时间5h以上的实验条件下萃取海藻中的脂肪质量最高。皂化过程选取甲醇作为溶剂要明显优于以乙醇作为溶剂的结果,实验确定采用KOH一甲醇作为皂化试剂。

  • 标签: 金藻 光合反应器 生物柴油
  • 简介:这一发现将有助科学家培育出更能适应当前气候变化的植物新品种植物会因为四季或昼夜的温度变化而调整生长状态,那么它们靠什么来感知外界温度变化呢?英国研究人员说,植物在基因层面有一个特殊的“温度计”。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培育出更能适应当前气候变化的植物新品种。

  • 标签: 植物基因 温度计 科学家 《细胞》 植物新品种 温度变化
  • 简介:植酸酶做为一种新型的酶制剂,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细胞中,分解植酸磷,降低磷的排放量。文章综述了植酸酶的分类、理化性质、作用机理、菌种选育,并着重讨论了近年来植酸酶基因工程改造等问题。

  • 标签: 植酸酶 基因工程 微生物细胞 菌种
  • 简介:生物芯片包括DNA芯片、尽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等,由于该技术在有限的空间和实验室条件下获得大量的生物信息,使研究工作效率成千倍或万倍提高,因此受到科技界的重视.目前生物芯片除用于新药开发外,还用于分子生物学、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司法鉴定,环境污染和食品卫生监督等诸多领域.

  • 标签: 生物芯片 新药开发 生物技术 DNA芯片 蛋白质芯片 细胞芯片
  • 简介:本文介绍了电化学疗法的原理和天津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基因脉冲导入仪LN-301的系统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脉冲导入仪LN-301及配套的针电极在小鼠身上进行了电化学疗法实验。通过电化学疗法对接种有S180的小鼠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抗癌药物环磷酰胺(CTX)和博莱霉素(BLM)的EC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0.9%和70.4%,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抑瘤率显著提高。

  • 标签: 电化学疗法 基因脉冲导入仪LN-301 肿瘤治疗 针电极
  • 简介: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首先提出的。它是一项希望解开人类生老病死的奥秘,并彻底破解控制各种疾病基因密码的国际科学研究工程,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1988年,美国全国卫生协会和能源部开始组织和实施这项计划,1990年10月正式启动,耗资30亿美元。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万~10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最初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用15年时间构建详细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和物理图,并期望通过分析每个人类基因的功能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使医学专家们了解所有疾病的分子结构,从而在根本上获得治疗的方法,进而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最终解开人类生命的奥秘。

  • 标签: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作图 基因组测序 国际合作
  • 简介:一个国际研究小组1月11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与恶性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尽管这项成果的临床应用仍比较有限,但将来有潜力与其他患病风险因素一道用来尽早预测哪类男性更易患恶性前列腺癌。

  • 标签: 前列腺癌 基因变异 恶性 风险因素 临床应用
  • 简介: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极大收益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依靠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生物体之间基因的转换与重组,改变生物体原有的一些性能,实现集多种生物体优势于一身,已经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和医药短缺以及环境问题带来了美好前景.

  • 标签: 生物安全 生物技术 生物多样性 自然环境 健康 转基因植物
  • 简介:铬(Cr)是生物代谢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营养元素,又是一个很毒的重金属元素。海水中溶解态铬主要以Cr(Ⅲ)、Cr(Ⅵ)和有机铬等形态存在;铬元素在海洋生物体内分布广泛,铬对单细胞藻类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不同种类的单细胞藻类对铬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海洋细菌可将无机铬转化为有机铬;近年来,含铬的饲料已应用于水产养殖业,海洋环境污染研究中也将铬作为监测指标之一。

  • 标签: 海洋生物 生理活性 单细胞藻类
  • 简介:正如不同基因可以导致类似的疾病,相同的一些基因基因家族也可以对许多不同疾病产生影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NicholasKatsanis说,“‘一基因,一疾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 标签: 基因家族 疾病 《自然》 评论
  • 简介: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张令强副研究员实验室的李力、邓彬蔚两位博士生发现了一种能抑制抑癌基因p5.3活性的分子PACT,并和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杨晓研究员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联合揭示了PACT在细胞生长和胚胎发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靶向分子。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该杂志同期还为此文配发了专题评述。

  • 标签: 活性分子 抑癌基因 生物工程研究所 控制 PACT 军事医学
  • 简介: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获得立项批复。农业生物安全是指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高致病性变异的植物病虫害以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的有效预防与控制,是目前国际性前沿、交叉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该项目将投资1.42亿元。

  • 标签: 生物安全 安全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工程建设项目 外来有害生物 “十一五”
  • 简介: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细胞炎症模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所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脂多糖(LPS)刺激SW480细胞1、3、6小时后提取RNA构建测序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表达有变化的基因归类,并进行京都基因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发现LPS刺激SW480细胞1、3、6小时后,3个时间点表达均有显著变化的基因有250个。对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利用脂多糖刺激构建的炎症模型里,TNF-α激活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最显著。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进一步对表达持续上调或下调的基因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基因在结肠癌标本中的表达趋势与LPS刺激结肠癌细胞引起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在利用脂多糖刺激构建的结肠癌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结直肠癌 脂多糖 NFκB信号通路 炎症模型
  • 简介:基因枪应用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随着仪器性能的提升和使用者对于使用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仪器使用者更好的了解基因枪使用及操作的关键因素,对于常见问题能够及时处理。本文介绍Bio-Rad@PDS—1000/He台式基因枪的使用要点,并对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 标签: 基因枪 使用 常见问题
  • 简介:目的评价XK-3401型微生物鉴定仪的性能。方法用XK-3401型微生物鉴定仪和Biofosun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130株临床新鲜纯培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微生物鉴定仪的菌种鉴定符合率为96.93%,菌属鉴定符合率为99.99%,χ2=2.0252,P>0.05。结果无差异。结论XK-3401型微生物鉴定仪与Biofosun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操作简便、快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鉴定仪 性能 准确度
  • 简介: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承担的“兴奋剂检测生物芯片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验收组的结题验收。该项目从样品制备、芯片设计到检测仪器、数据分析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成果,填补了国际兴奋剂检测领域的空白。

  • 标签: 兴奋剂检测 国家体育总局 结题 科学技术委员会 成果 专家
  • 简介:自动图像采集和分析的发展已经牢牢确立了高通量筛选(HCS)作为一种药物发现工具的地位。虽然高通量筛选在细胞检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整个生物体(如斑马鱼)的全自动化图像分析,如果没有用户深入介入,目前尚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包括方位的变化,样本的高变异性,每个样本特征的复杂性。因此,目前还没有方法能实现斑马鱼幼虫的无监督检测和特征定量。目前,一种在计算机环境中模拟人的认知过程的人工智能方法能克服这些障碍。

  • 标签: 人工智能方法 图像分析 生物体 高通量筛选 计算机环境 药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