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人为因素致血液透析机报警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高透析成功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4月血液透析期间贝朗dialog血液透析机发生报警的82例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2892例次,对人为因素所致报警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出现报警1357例次,人为因素所致421例次,其中压力报警182次,占43.23%;空气报警92次,占21.85%;电导度报警79次,占18.76%;其他原因68次,占16.15%。以上报警均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在5s~3min内找出原因给予针对性处理措施后,血液透析机正常工作,均未对患者造成损伤。结论透析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最大限度降低因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报警,以免影响患者情绪,保证透析顺利进行。

  • 标签: 人为因素 贝朗dialog血液透析机 报警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针对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患者更有效的术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触式A型超声仪结合第2代理论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进行计算。观察组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结合SRK/T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进行计算。分别对比两组术前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术后3个月屈光度术前估计值与术后实际值差值情况、视力分布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不适主诉发生率。结果同一检测方式测量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以及角膜曲率均高于A型超声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屈光度术前估计值与术后实际值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器并联合SRK/T公式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测量计算目标屈光度,测量误差较小,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 接触式A型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