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阐述庙垭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碱性杂岩源区性质、成因类型以及动力学背景,总结铌—钽—稀土成矿规律,建立庙垭矿田铌—钽—稀土成矿模式,认为庙垭矿田铌、钽、稀土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较高结晶分异程度的碱性岩石是成矿的物质基础,花园—槐花园断裂及次级断裂提供了深部幔源岩浆及岩浆期后热液上升通道,并控制了岩体空间展布。杂岩体的成岩过程为Nb、REE元素富集成矿过程,矿物的分离结晶是REE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而Nb-Ta富集成矿主要与后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即富F、CO2、H2O等含矿流体的储藏和运移有关。伴随着碱性岩浆的上侵—喷发沉积,受后期构造—热液交代改造,在矿田内不同的岩相形成不同的矿种组合,也构成不同的矿床成因类型。

  • 标签: 结晶分异 岩浆热液活动 成矿过程 成矿模式 庙垭矿田
  • 简介:湖北省竹溪地区的铌稀土矿多富集于正长岩、正长斑岩、次粗面岩等岩石中,矿体与围岩界线肉眼难以辨识。为了提高找矿效果,采用地面γ能谱测量这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岩(矿)石放射性,以及钍钾、钍铀、铀钾比值等参数的特征,圈定了剖面内矿化有利地段,为后期找矿工作提供了靶区。

  • 标签: 铌稀土矿 正长岩 次粗面岩 Γ能谱测量 地球物理勘探 钍钾、钍铀比值
  • 简介:鄂东南以铜、铁、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大多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对区内大量稀土数据的研究发现:侵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值、稀土异常形式以及矽卡岩接触带上的稀土元素演化具有明显的规律,可作为判别成矿与否的有效指标。

  • 标签: 鄂东南 中酸性侵入岩 稀土元素 成矿
  • 简介:阐述了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矿山开采沉陷的重要性。提出了GIS在矿山开采沉陷中应用的总体思路;对基于GIS的“三下”采煤方案设计、开采沉陷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矿山开采沉陷的预测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数据结构的组织方式进行了分析;分析了GIs在开采沉陷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 标签: 开采沉陷 地理信息系统 方案设计 环境影响 预测预报
  • 简介:矿井合理开采深度的确定能够为煤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合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它由技术和经济两个因素所决定。通过分析提出了在当前情况下经济上的合理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在对影响煤炭开采经济性的成本因素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吨煤成本修正系数这一概念,给出了确定煤矿矿井合理开采深度的方法。

  • 标签: 煤矿 开采深度 技术经济评价 工业指标
  • 简介:讨论了地学信息系统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目的与应用方式。从专题研究为应用目的的角度出发,就地学信息系统在地学领域的两种应用方式,分析了其在开采沉陷中的应用潜力,并指出了建立三维开采沉陷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讨论了建立三维开采沉陷信息系统所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 标签: 地学信息系统 开采沉陷 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 简介:湖北省三稀资源丰富,武当地区与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有着巨大的找矿前景,其典型矿床庙垭铌、稀土矿储量居世界前列。该矿床位于东秦岭武当山隆起的西南缘,出露元古代—新生代地层,以活动类型和稳定类型的交替沉积为特征。其矿体受南北走向断层控制,产于碱性杂岩体中,具有岩体即矿体的特征。而武当地区发育有多处碱性岩带,该区有望发现一批中大型铌、稀土矿床。

  • 标签: 铌矿 稀土矿 碱性岩 武当地区
  • 简介:介绍了基于拓普康IS影像三维扫描全站仪获取的点云数据构造不规则三角网(TIN)计算土石方量的方法,并对IS系统在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东海采石场土石方测量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结果表明,利用IS影像三维扫描全站仪进行土石方测量,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IS影像三维扫描全站仪 点云数据 不规则三角网 土石方量
  • 简介:矿山露天开采易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有土地资源损失;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有边坡失稳、泥石流。以惠顺石场花岗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论述矿山露天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并对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 标签: 环境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 土地资源损失 边坡失稳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