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应变率10^2~10^3s^-1范围,研究比较了Mg-0.6Zr、Mg-3Al—6Zn-0.3Mn-2Y、Mg-8Zn-0.6Zr-SY3种镁合金的压缩性能及微观组织变化。研究发现,变形抗力、极限强度以及极限强度的应变率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Mg-8Zn-0.6Zr-5Y〉Mg-3Al-6Zn-0.3Mn-2Y〉Mg-0.6Zr;塑性大小则与变形抗力大小相反;3种合金的微观组织应变率敏感性与力学性能应变率敏感性并不一致。

  • 标签: 镁合金 应变率 流动应力 微观组织
  • 简介:据报道,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利用水草制成一种新材料,比铁轻得多,强度却是铁的5倍以上。研究人员认为其应用前景广阔。据日本※京都新闻》日前报道,日本滋贺县工业技术综合中心研究人员利用水草制成以“纤维素纳米纤维”为主要成分的新材料。据介绍,他们先从水草的细胞壁中提取出纤维素,然后将其进行超微细化处理,由此制成的新材料具有“轻盈、强韧”的特点。

  • 标签: 高强度纤维 水草 日本 研究人员 微细化处理 新材料
  • 简介:HfB2具有高熔点(3250℃)和高硬度(29GPa),成为颇具潜力的超高温材料。目前研究较多的是HfB2-SiC复合材料。主要介绍了HfB2-SiC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包括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化学气相沉积等,并展望了HfB2-SiC超高温材料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超高温材料 HfB2-SiC复合材料 制备 烧结助剂
  • 简介:日本中部电力公司开发出钇系超导线材超高速合成技术。并用该技术制成的线材开发成功小型(外径64mm,高77mm)高磁场磁电机。由于该技术的开发,使高性能超导电力储藏装置(SEME)等的磁电机及容量大、耗电低的超导电缆等向实用化又迈进了一步。

  • 标签: 日本中部电力公司 合成技术 超导线材 超高速 开发 钇系
  • 简介:日本核研究开发机构成功生产出用于高效发电及热化学制氢等的超高温反应器(VHTR)中包覆燃料颗粒用的ZrC包覆材料。之前一直使用的是SiC包覆材料。若使用熔点高达3420℃的ZrC,则比使用SiC的输出功率高,并可减小堆芯,还可使制造成本下降20%-30%。

  • 标签: 研究开发机构 包覆材料 ZRC 反应器 超高温 生产
  • 简介:根据固体和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分别计算了静压法和爆炸法合成金刚石过程中石墨和金刚石的价电子结构,获得了超高温高压下石墨和金刚石12组不同组合晶面间的价电子密度,结果表明,采用静压法合成金刚石.石墨/金刚石晶面的电子密度差均大于10%,说明其晶面的价电子结构差异太大,不能诱发石墨向金刚石的直接转变。而采用爆炸法合成金刚石,石墨结构理论键距和实验键距差是0.1073nm,明显大于稳定的价电子结构键距差的最大值(0.005nm),因此,爆炸法条件下,石墨的价电子结构不稳定,主要因为超高温高压下,石墨先分解出亚稳相后再转变成金刚石结构。

  • 标签: 石墨 晶格常数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 简介:以平面环形微腔结构为核心器件,基于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和“参量振荡不稳定”效应,结合理论计算及ANSYS和Beamprop仿真,设计出基于环形微腔结构的超高灵敏度位移传感器,特别是在1.55μm的谐振波下,对所设计的位移传感器进行了ANSYS力学仿真、Beamprop传输特性仿真以及输出特性数值模拟,论证了位移传感器的可行性,并为以后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平面环形微腔 隧道效应 参量振荡不稳定 位移传感器
  • 简介:对于一种自行设计成分的超高强度衬板用合金钢进行了热处理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热处理参数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对比优化后工艺及原有工艺的耐磨性,进一步研究了热处理参数对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热处理参数对硬度均影响不大,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大,淬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冲击韧性影响最大。试验钢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950℃保温1.5h)油淬+(300℃保温2h)回火+空冷至室温。试验钢在热处理后获得了均匀的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抗拉强度达到1839MPa,屈服强度达到1631MPa,硬度达到50.1HRC,冲击韧性值达到11.9J/cm2,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且耐磨性在任何冲击功条件下均高于原有工艺。

  • 标签: 热处理工艺 正交试验 超高强度 冲击磨料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