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产综研)电力能源研究部门开发成功晶状金属氧化纳米多孔材料。这是在使用模板的传统合成方法中加入微量的玻璃相前驱体,通过高温烧结,控制金属氧化的晶化而制成的。该材料有望用于触媒支撑、吸附剂、光触媒、色素增感型太阳电池、传感器、能量存储器件等广泛领域。

  • 标签: 晶状金属氧化物 纳米多孔材料 晶化 应用范围 玻璃相前驱体 合成方法
  • 简介:合成一种新型的脂环族三官能团环氧化1,1-双(2,3环氧环己基氧甲基)-3,4-环氧环己烷(Ⅱ)及其母体1,1-双(2-环己烯基氧甲基)-3-环己烯。它的化学结构己被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氢核磁共振所验证。当使用1,3,5-三乙基六氢-均-三嗪作促进剂,4-甲基六氢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时,Ⅱ可以很容易被固化。固化的物理性质用热机械分析、热解质量分析法及动态机械分析来检测。在同样固化条件下,将Ⅱ与巳商业化的二环氧化ERL-4221作比较。Ⅱ的固化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198℃),较高的交联密度(2.08×10^-3mol/cm^3)及较低的热膨胀系数(6.2×10^5/℃),Ⅱ在现代微电子应用中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封装材料。

  • 标签: 脂环族环氧树脂 热性能 电子封装 机械性能 热固性 液态三官能团
  • 简介:在水、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tonX-100)、正丁醇、环己烷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制备并表征了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颗粒。分别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以及热分析表征60℃真空干燥和500℃热处理后的粉末,表明60℃真空干燥后,粉末以无定形为主;500℃时粉末粒径为5nm左右,主要是t-ZrO_2,Al_2O_3以固熔体形式存在。

  • 标签: 氧化铝—氧化锆 纳米复合颗粒 微乳液
  • 简介: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使用过程中,微颗粒的分散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纳米微粒在水中的分散;纳米微粒在溶剂中的分散;纳米微粒在固含量高的状态下的分散;纳米微粒在粉体中的分散等。近年来,我们在实际生产中摸索出了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投人生产后有一些明显效果,这里且与同行共同探

  • 标签: 二氧化硅应用 纳米二氧化硅
  • 简介:据媒体报导,江苏苏净集团总工程师孙丹峰等人运用“0-3复合技术”生产的纳米氧化锌压敏电阻,日前已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并作为世界首创申报了发明专利。氧化锌压敏电阻应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急需的电力变流设备的过压保护,以保护其安全运行。

  • 标签: 氧化锌压敏电阻 纳米 科技成果鉴定 研发 过压保护 复合技术
  • 简介:由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等单位共同开展的,包括“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研究”和“金红石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研究”等技术在内的“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研究”日前完成工业试验,产品质量优于国内产品和部分国外产品,并显示出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已利用上述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建成了技术先进、品种齐全的纳米二氧化钛生产基地,一条年产200t的生产线即将正式投产。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制备 锐钛型 工业试验 投产 钢铁研究院
  • 简介:采用sol—gel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溶胶及粉体;研究了水分含量、抑制剂种类、溶剂种类以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纳米二氧化钛制备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了粉体制备与负载化的工艺条件;并用X射线、SEM表征了所制纳米TiO2的晶型、粒径和形貌。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 工艺改进
  • 简介:国际半导体工艺指南(ITRS)的组织者们,迄今仍主要关注SiCMOS器件,但也在考虑非数字、非Si器件的应用,例如,无线通信。就数字电路来说,HRS的组织者们也不得不寻找Si以外的材料,在ITRS的最新版(2005年版)中,有这样的评论:随着本“指南”接近末期,器件将按准弹道模式工作,其电流增益将按与目前所知不同的参数得以增强,实际上碳纳米管、纳米线和其它高输运沟道材料(例如,Ge、Si衬底上的Ⅲ-Ⅴ族化合薄膜沟道)是需要的。这一陈述是记载在“长期指南(2014-2020年)”部分。“准弹道”意味着载流子平均自由程和驰豫时间达到器件特征尺寸量级和工作频率量级。同时需建立新的电荷输运物理模型。

  • 标签: Ⅲ-Ⅴ族化合物 数字器件 SI衬底 CMOS器件 电荷输运 半导体工艺
  • 简介: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采用络合反应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出铜掺杂氢氧化镍超细粉体样品材料,采用XRD、SEM、TEM、TG—DSC、Raman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充放电结果表明,样品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特性.当Cu的掺杂量为5%时,合活性物质80%的样品电极在恒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60V的时间较长,开路电位为1.462V,放电比容量可达362.976mAh/g,表现出其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 标签: 络合反应冷冻共沉淀法 铜掺杂 纳米氢氧化镍 非晶相 电化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