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双曲超材料,在氧化铝膜上培育银纳米线,制成一种平整的吸光板,可吸收800)/0的照射光。随后他们把这种板表面弄粗糙,具有高峰和低谷,任何光线只要受到反射,就会被吸收进入表面,实际上光子是被“吸”进材料中。结果这种材料能吸收高达99%的照射光线,且颜色比黑色更暗。该材料应用范围包括窃听技术、高效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电子预印本文献库arXiv上。

  • 标签: 可吸收 材料 高效太阳能电池 光照 光电探测器 研究人员
  • 简介: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科学家借助微型半导体结构,用激光照射量子点首次获得了成对的光子。这一成果可进一步推动量子的应用研究,并可用于量子计算机的开发。量子点是准零维的纳米材料,由少量的原子构成。单个原子很难被“固定”,而量子点比较容易“被集成到半导体芯片中”。研究人员在实验中采用了砷化铟中的量子点。这种量子点每个有约一万个原子组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它们的活动与单一原子十分相似。

  • 标签: 激光照射 量子点 光子 半导体结构 量子计算机 半导体芯片
  • 简介: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研究所纳米科学中心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证明,单根纳米线可聚集的太阳光强度能达到普通光照强度的15倍。这一令人惊讶的研究成果在开发以纳米线为基础的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方面潜力巨大,有可能使太阳能转换极限得以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 标签: 高效太阳能电池 光照强度 纳米线 光强度 聚集 单根
  • 简介:建立了复合铁电薄膜的理论模型,具有不同相变温度的铁电组分垂直于极化方向进行复合,引入局域分布函数描述不同组分间过渡层的性质,采用Ginzburg-Landau-Devonshire(GLDI)唯象理论展开研究。通过改变复合铁电薄膜的组分数量(2种和3种),主要研究了复合铁电薄膜的极化、相变及热释电性质,并与均匀铁电薄膜的相关性质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组分数量的变化对铁电薄膜的相变和热释电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2组分复合而成的铁电薄膜与均匀铁电薄膜一样都只出现1个热释电峰,而3组分复合而成的铁电薄膜随着温度的变化出现了2个热释电峰。2组分薄膜的热释电峰和3组分薄膜中的1个热释电峰峰值较均匀铁电薄膜的热释电峰的峰值有所升高。

  • 标签: 铁电薄膜 自发极化 相变温度 热释电系数
  • 简介: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报道,强的飞秒级激光器可以改变金属表面的颜色。由于在表面上形成纳米或微米尺度的结构,因而对特定色彩给予反射。飞秒激光器发出超短、超强光线,其脉冲宽度只有10^-15s。由于这种处理法改变的是金属本身表面的特性,而不只是其涂层,因而色彩不会褪去。

  • 标签: 飞秒激光器 金属表面 颜色 罗切斯特大学 研究人员 微米尺度
  • 简介:据有关媒体报导,对比我国新老二代企业家的价值观念可发现:老一辈企业家成功有5大要素(内外资源整合、市场机会捕捉、内部权利安排、中国国情及政策驾驭、人才管理),而新一代企业家成功则主要借助7大力量(产业联盟、科技应用创新、占领世界市场份额、发扬企业家精神、国际购并、商业模式创新、困境突破)。

  • 标签: 价值观念 企业家 模式创新 资源整合 市场机会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