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黄河鲤鱼同松江鲈鱼、兴凯湖鲌鱼、松花江鲑鱼并称为中国淡水四大名鱼。目前,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历时十余年研究选育到第S8代,所属的河南省黄河鲤鱼良种场除从事四大家鱼及武昌鱼、淇河鲫鱼等品种苗种繁育外,更致力于黄河鲤鱼的提纯复壮工作,2004年又成功进行了黄河鲶鱼、黄河泥鳅的繁殖,打造黄河系列品牌。

  • 标签: 河鲶 提纯复壮 泥鳅 选育 苗种繁育 种苗
  • 简介:红水河下游有许多鱼类产卵场,历史上曾是红水河多种大中型经济鱼类亲鱼的采集地和贮源地,即将建设的桥巩电站将淹没十五滩、里兰滩等几个鱼类产卵场,为了存照立档,予后人有个交代,对红水河下游鱼类产卵场进行调查、复核、GPS定位,并对下游仅存自然流态的老城厢、定子滩两个产卵场进行勘察描述,提出了保护红水河鱼类原良种产卵场的建议和措施。

  • 标签: 红水河 鱼类 产卵场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水生生物
  • 简介:11月11日上午.黄河郑州段黄河鲤鱼国家级种质源保护区专家论证会在郑州举行。这标志着郑州市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向前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多年来,郑州市十分重视对黄河鱼类、特别是黄河鲤种质资源的保护。依据《渔业法》对辖区内黄河渔业资源实施了有效的监督管理。大力宣传《渔业法》,使广大渔民自觉合理利用当地的渔业资源.不竭泽而渔.保持黄河鱼类资源的永续利用。

  • 标签: 种质资源保护区 黄河鲤鱼 郑州市 国家级 《渔业法》 水产
  • 简介:甲苯咪唑作为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抗寄生虫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为了研究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毒理作用和选择水环境的污染评价指标.本研究进行了甲苯咪唑对黄河鲤急性毒性试验和攻毒实验。经研究,在水温13℃条件下,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96hLC50是2.6mg/L,安全浓度为0.26mg/L(用甲酸溶解)。甲苯咪唑成分的渔药商品有鱼虫必杀、指环清、指环虫敌等。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鲴敏感.各种贝类敏感.无鳞鱼慎用。

  • 标签: 甲苯咪唑 黄河鲤
  • 简介:2005年4月1日,河南省渔政监督管理局和山西省渔政监督管理局在小浪底水库北岸河南省济源市的桐树岭码头举行春季禁渔仪式,并发布公告,决定从今年起两省在小浪底水库试行春季禁渔制度,禁渔区范围为黄河小浪底水库;禁渔期时间为每年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要求在规定的禁渔区范围和禁渔期间,除特殊规定外,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因科学研究需要,确需实施捕捞作业的,必须报经两省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批准。这是我省省级渔政部门首次在重点水域实行禁渔制度。

  • 标签: 黄河小浪底水库 春季禁渔制度 试行 行政主管部门 渔政监督 捕捞作业
  • 简介:黄河鲤是河南省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河南省水产品的主打品牌.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黄河鲤品牌化经营是进一步推动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河南省黄河鲤养殖现状和品牌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鲤品牌化经营的对策.

  • 标签: 黄河鲤 品牌化经营 对策
  • 简介:小浪底水库地跨河南、山西两省8县(市),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9.4×105km2,正常的水位275m,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272.3km2,正常死水位230m,水库总库容126.5×1010m3,在黄河的治理开发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水库蓄水以后,为库区的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标签: 渔业发展 黄河小浪底水库 现状 正常蓄水位 黄河中游 流域面积
  • 简介:鲫鱼出血病是一种暴发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是近年来鱼类养殖中比较流行,危害严重的疾病。1997年河南省武陟驾部黄河控导工程背河河滩地彭泽鲫池塘养殖过程中,发生鲫鱼出血病。现将发病情况及防治结果总结如下:

  • 标签: 鲫鱼 出血病 症状 防治
  • 简介:正为宣传规范使用鱼药,严防水产品安全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水产品消费安全,2012年4月21日,郑州市农委水产办、水产站和荥阳市农委、王村镇政府共同在荥阳市王村镇黄河滩举办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渔业科技培训班。荥阳市黄河滩万亩水产养殖集聚区龙头企业富发水产养殖公司、康源渔业有限公司以及荥阳水产良种场、邦众合作社、西岭饲料有限

  • 标签: 黄河鲤鱼 水产养殖 安全培训 集聚区 水产品 产品质量安全
  • 简介:2011年春季,对嫩江下游底栖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嫩江下游共发现了54种底栖动物,其中水生昆虫36种,占总种数的66.7%;软体动物12种,占22.2%;环节动物4种,占7.4%;甲壳动物1种,占1.9%;扁形动物1种,占1.9%;各采样断面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04~4.2ind.m-2,平均值1.766ind.m-2;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0130~1.4880g.m-2,平均值0.3496g.m-2。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表明,嫩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组内相似性高,组间差异大,多维标度分析(MSD)结果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物指数3个指标评价表明,嫩江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 标签: 嫩江下游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 简介:正近年来,黄河流域鱼类资源日益减少,鱼类产卵场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实施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更是引起黄河河道下切、产卵场功能下降,鱼类资源衰减,加之小浪底水库下泄底层低温水的影响,严重影响黄河干道黄河鲤鱼等经济鱼类的繁殖发育。使用人工鱼巢作为黄河鱼类增殖措施的试验研究,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4~7月我们分别在黄河干流桃花峪段和黄河

  • 标签: 人工鱼巢 试验研究 小浪底水库 伊洛河 增殖措施 黄河河道
  • 简介: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全长5464公里。黄河从西至东贯穿河南全境,在河南境内长692公里。为有效遏制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的趋势,保护和合理利用好黄河水生生物资源,

  • 标签: 黄河流域 放流活动 花园口 水生生物资源 人工 鱼类
  • 简介:<正>转基因鱼是借助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鱼内,通过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使其优良性状在鱼体上得以表达,并经过人工选育而培育出的一类性状优良、遗传稳定而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等于1985年率先在世界上成功研制出了转基因鱼,并建立了转基因鱼模型,此后鱼类基因转移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 标签: 转基因鱼 胚胎发育 GH基因 黄河鲤 外源基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简介:利用21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一个黄河鲤繁殖群体,以检测其遗传潜力及与生长性状(体重、全长、体长等)相关的标记。共检测到122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2-1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06,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89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08,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多样性水平较高。经x2检验,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有8个标记分别与体重、全长、体长、体高等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标记CAFS2203与体厚、头宽、尾柄长呈极显著相关(P〈0.01),标记CAFS1603与吻长极显著相关(P〈0.01),标记CAFS1639与尾柄高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鲤的分子育种与选育提供参考。

  • 标签: 黄河鲤 微卫星标记 经济性状 遗传潜力
  • 简介:哲罗鱼Huchotaimen(Pallas)又称哲罗鲑,属鲑形目,鲑科,属名贵冷水性鱼类,为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地理分布于伏尔加河至黑龙江流域.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嫩江上流,牡丹江、松花江上游,镜泊湖的山区溪流,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哈纳斯湖.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上游的数量较多,为黑龙江水系冷水性经济鱼类.

  • 标签: 下游海 乌苏里江下游 哲罗鱼渔业
  • 简介:2003年4月、10月对乌苏里江下游海青江段2只船渔获物瓦氏雅罗鱼234尾进行渔业生物学研究.捕捞群体平均体长16.6cm(15~29.5cm),平均体重151.4g(50~300g)年龄由1+~5+龄组成,2+占36%;绝对生殖力为8050~12448粒/g,平均为3700粒/g;相对生殖力9.04~100.64粒/g,平均为34.3粒/g;肥满度系数雌性为0.9436~2.0547%(平均为1.999%),雄性为1.4577~2.050%(平均为1.6262%).

  • 标签: 乌苏里江 下游地区 海青江段 瓦氏雅罗鱼 渔业生物学
  • 简介:本文结合生产试验过程,对黄河鲤仔稚鱼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描述,研究了仔稚鱼的生长以及全长、体长、体重的相互关系.从初孵仔鱼发育至稚鱼约需12天左右,全长达到13.4~21.7mm.仔鱼期体长的增长大于体重的增长;而进入稚鱼期后,体重的增长明显加快.

  • 标签: 黄河鲤 仔稚鱼 形态特征 生长 池塘养殖
  • 简介:2010年5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对乌苏里江下游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动、多样性及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地位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旨为乌苏里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背景资料。结果表明,乌苏里江下游(海青-乌苏镇江段)以原生动物(数量占87.7%)和轮虫(生物量占68.4%)为主,趋向小型化,且浮游动物的多样性较为丰富,为乌苏里江下游大麻哈鱼等许多名优水产动物的繁殖、育肥提供丰富的饵料基础。浮游动物个体较小、数量多、代谢活动强烈、繁殖迅速、易于散布,能对水体提供快速的早期反映;是食物网的重要基础环节,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河流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乌苏里江下游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河流健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