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北京养猪育种中心马艳凤等,选用36头28日龄断奶、长大二元杂交健康仔猪,按窝别和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糙米替代50%玉米日粮、糙米替代70%玉米日粮.试验结果表明,饲粮50%、70%被糙米替代,断奶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63%、19.7%(P〈0.01),饲料转化率降低4.7%、8.2%(P〈0.01);回肠、盲肠大肠杆菌数随日粮糙米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 标签: 玉米日粮 仔猪日粮 糙米 断奶仔猪 饲料转化率 育种中心
  • 简介:关于黑龙江水系的鱼类区系,许多专家学者已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记载,但仍需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笔者1984~1995年采集了黑龙江水系鱼类部分种类的标本,并进行了鉴定和测量,现将其结果说明如下,并就其分类问题进行探讨,力图为黑龙江水系鱼类的分类工作有所补充。一、鳅科花鳅亚科Cobitinae

  • 标签: 黑龙江水系 臀鳍条 背鳍条 尾柄 虾虎鱼 鱼类区系
  • 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进杰等,试验选用性别相同、体重相近、日龄差异不超过2d的生长期杜长大三元猪30头.探讨用平菇菌糠替代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的麸皮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分成3组,每组10头。

  • 标签: 生长育肥猪 平菇菌糠 麸皮 可替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饲喂
  • 简介:众所周知,我国鳖类动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Wieg-mann,1834)],近几年来,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对象,多数也是中华鳖。中华鳖的背都是具肋板8对。作者曾经先后仔细地观察了中华鳖42个背甲骨胳,全部恒定具8对肋板,而且没有构造上显著的变异。然而,在湖南省境内却出产一种鳖,外形与中华鳖非常相似,成鳖体型大小亦相差不很多(当地有经验的捕鳖或养鳖能手,能够加以辨认)。我国历史上就有过记载,最早追溯到明朝的晚期,我国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于1596年刻印出版的

  • 标签: 九肋鳖 脊甲 中华鳖 形态 比较研究 穿孔病
  • 简介:省直老干部活动中心,于六月上旬,组织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到位于肇东市的省水产引育种中心进行了一次参观访问.活动中心副主任张烈宝、写作协会曹乃夫会长带队,杂志几位编委参加了此项采访活动.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邹民、副站长张毅和科长张旭彬引领大家参观了育种中心新建的生产车间各项设施,并介绍了投产实验情况.

  • 标签: 老干部活动中心 水产技术推广 育种中心 渔业建设 名品 生产车间
  • 简介:2006年5月以来.江西省部分地区发生以传播速度快、来势凶猛呈“地毯式”发病.对所有年龄的猪都造成危害,以高热、高死亡率为特征。笔者7、8月份对东乡、余江、南昌、抚州、上高、高安等地上百个猪场进行疾病诊断控制.规模从几十头母猪到上千头母猪场。笔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学检查及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控制.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及兽医工作者参考.

  • 标签: 防控措施 疫情分析 猪病 南方 血清学检查 兽医工作者
  • 简介:在水温20℃下研究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种中草药方剂(复方A由甘草、紫草等组成;复方B由生鸡内金、生牡蛎、山药等组成;复方C由茵陈、板蓝根、黄芩等组成),对平均体质量37.09±4.09g鲫(Carassiusaura-ttts)肝胰脏和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15尾,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0%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基础饲料。实验结束后,取样测定鱼体肝脏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复方A、B、C皆可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但却明显降低了尿酸(URIC)、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和球蛋白(GLB)的含量,其他几项生化指标升降不一;复方A、B、C对肝脏中Fe、ALP和肌酐(CREA)3项生化指标的提升效果比较明显,对Ca、P、AST、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TP和GLB起相反作用。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中草药配方组成成分、取样部位、测试的生化指标有关。

  • 标签: 中草药方剂 生化指标
  • 简介:2月下旬,中国大陆产日本鳗出池价:规格为3P的11万元/吨,4P的13万元/吨,5P的15万元,吨;3P、4P、5P各规格日本鳗价格环比基本持平。中国大陆产欧鳗出池价:规格为3P的8.5万元,吨,4P的9.5~10万元/吨,5P的9.5~10万元/吨。各规格欧洲鳗价格环比约基本持平。

  • 标签: 日本鳗 二甲戊乐灵 鳗鱼 国产 中国大陆 规格
  • 简介:在饲料中添加几种自拟中草药复方药剂,研究其对平均体重0.08—0.10kg的1+龄哲罗鱼(Huchotaimen)增重率、死亡率以及血液组织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组30尾,饲养在室内水族箱(0.90m×0.50m×0.45m)中,每天按照鱼体重的2.O%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每组设平行组。实验结束后,对各组的增重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并对鱼体进行采样,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复方五对鱼体的增重效果显著;所有复方实验组鱼皆没有死亡;生化指标方面,复方二明显提高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的含量;复方一能明显升高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复方二组、复方三组尿素氮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余几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中草药方剂对哲罗鲑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改变与药物种类和剂量密切相关。

  • 标签: 中草药 哲罗鲑 增重率 死亡率 生化指标
  • 简介:本文采用体内药动学和体外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Excel2007、药动学3p97软件和kinetica4.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了鲤鱼血清中砜霉素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ila的活性,为砜霉素在水产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细菌陛败血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给鲤单剂量口灌30mg·kg-1剂量的砜霉素后,药物在鲤体内吸收迅速,达峰快,消除缓慢。1.361h血药达峰(Tpeak),峰浓度(Cmax)为39.825μg·mL-1,吸收速率(Ka)为2.58h,分布半衰期T1/2(ka)为7.317h,滞后时间(TL)为0.234h,消除半衰期T1/2(ke)为77.292h。在半效应室内,EC50为15.62h。PK-PD同步模型参数AUC/MIC血清为35.37h,Cmax/MIC血清为24.89。通过抑制效应SigmoidEmax模型得到8.52~47.94mg·kg-1为临床使用砜霉素(TAP)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剂量。建议砜霉素在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给药方案为:药饵的治疗剂量为47.94mg·kg-1,预防剂量为8.52mg·kg-1。

  • 标签: 鲤鱼血清 甲砜霉素 嗜水气单胞菌 体外药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