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固定后剥离卵膜后拍照的方法,在平均水温1.61℃下系统观察了黑龙江流江鳕(LotaIotaLinnaeus)的胚胎发育。根据发育特征,将江鳕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六个大的发育阶段。黑龙江流江鳕受精卵为淡黄色,近似圆球形,具有微粘性,比重略大于水,内部紧靠卵膜分布大量的脂肪滴,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01±0.11mm,在平均水温为1.61℃水温条件下受精卵至破膜共历时1746h,需4106.98℃.h,进一步细分为21个发育时期。将黑龙江流江鳕和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江鳕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黑龙江流江鳕的人工养殖和自然资源的复壮提供了基础资料。

  • 标签: 江鳕 胚胎 黑龙江流域 发育
  • 简介:黑龙江流是我国第三大河流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浮游植物有166属,浮游动物296属,底栖动物152种,鱼类105种,鱼产量平均为32万吨,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 标签: 黑龙江流域 水生生物资源 开发利用
  • 简介:一、盐碱湖泊的分布状况嫩江流盐碱湖泊,大部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平原上。主要分布于大庆市地区、齐齐哈尔地区。以大庆市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甸县、齐齐哈尔地区泰来县、富裕县、龙江县等为多。而在齐齐哈尔市郊区盐碱湖泊也有相当分布。这些湖泊的特点均为浅水型,含盐碱度较高,大多数湖泊经过改造,已经利用,有些尚未利用。

  • 标签: 湖泊 嫩江流域 资源现状 开发利用 齐齐哈尔 盐碱湖
  • 简介:为使大麻哈鱼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根据中俄渔业混合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乌苏里江、黑龙江渔业资源联合调查的工作方案,1999-2000年我们对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水域的大麻哈鱼上溯群体进行了调查.上溯鱼群雌鱼平均体重为3.07±0.89Kg,多在2.1-3.5Kg之间(占雌鱼总数的70.28%);上溯鱼群雄鱼平均体重为2.59±0.90Kg,多在1.6-3.0Kg之间(占雄鱼总数的68.9%).末渔期上溯的鱼体较小.检查156尾大麻哈鱼,回归个体年龄在3-6(2+-5+)龄,以4龄鱼为主体,其中3龄为19.2%;4龄为66.7%;5龄为12.2%;6龄为1.9%.解剖测定21尾上溯产卵个体,雌鱼的成熟系数平均为14.5%(10.0-18.3%),雄鱼为3.51(2.1-5.0%).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麻哈鱼上溯群体的生物学特征和群体结构较以往的记录发生了一些变化,乌苏里江与黑龙江大麻哈鱼群体也有一定的差异.另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上游历史上的大麻哈鱼产卵场大多数已多年不见上溯鱼群,大麻哈鱼的产卵场面积已锐减.

  • 标签: 黑龙江流域 大麻哈鱼 资源现状 生物学 年龄 群体
  • 简介: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建立网箱面积104m^2的西江斑鳜驯养场,斑鳜经过510-570d养殖,成活率87.01%,平均尾重0.98kg,平均单产为32.73kg/m^2。试验结果表明,网箱驯化养殖斑鳜技术可行,效益良好,本研究对江河名贵野生鱼类的驯养及西江斑鳜的推广养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西江 斑鳜 驯养 网箱养殖
  • 简介: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增无减,部分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在局部水域或江段形成高浓度废水区或污染带,_死鱼事故时有发生,给渔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江工业废水对鱼类的危害,以及对鱼类人工增殖的影响,

  • 标签: 工业废水 污染带 高浓度废水 江段 危害 水域
  • 简介:广西地处珠江中游,境内河流密布,水量充沛,天然水域鱼类资源丰富,已发现290种鱼类,其中经济鱼类青、草、鲢、鳙、鲤、鲫、鳊、鲮、赤眼鳟、光倒刺鲍、倒刺鲍、卷口鱼、唇鲮、斑鹱和鲶鱼等都是渔民重要的捕捞对象。最高年装捞天然鱼苗产量为1960年的170亿尾。但最近的几十年间,许多鱼类逐渐成为濒危甚至灭绝种类。水利工程是致使江河鱼类资源衰退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鱼类资源 江河鱼类 生态保护 广西 天然水域 资源丰富
  • 简介:根据1981~1983年的调查材料,对广西17条江河的原生动物、轮虫生态作了初步的研究。鉴定出原生动物、轮虫共计162种(属),其中原生动物74种(属),占45.68%,隶属于29科;轮虫88种(属),占54.32%,隶属于10科34属。生物量以桂南防城河最高,为2100个/L、1.3735mg/L。推估16条江段年产鱼力为156.2t。

  • 标签: 轮虫 原生动物 水域 江河水 生态 生物量
  • 简介:近期,梧州市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了渔业、民政等相关部门,对西江沿岸渔民生活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笔者参与了调查的全过程,发现梧州市西江沿岸渔民生活比较困难,居住条件较差,文化素质较低,享受社会福利较差。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解决渔民困难问题的肤浅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西江 渔民生活 调查 建议
  • 简介:2012年9月对太子河流域39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鱼类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共采集到7目35种鱼类,鲤形目为优势种类,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为164.97尾,香农维纳指数平均值为2.5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2,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38。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河宽和溶解氧,太子河流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 标签: 太子河流域 鱼类 环境因子
  • 简介:2016年6月19日~30日对渭河流域周至段鱼类资源与其栖息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鱼类有2纲(硬骨鱼纲和辐鳍鱼纲)4目(鲤形目、鲈形目、鲶形目和鲑形目)6科(鲤科、虾虎鱼科、鲿科、鳅科、鲑科和鲶科)17属18种,其中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lagowskii与鲦Hemiculterleucisculus;常见种为红尾荷马条鳅Homatulavariegata。鱼类资源多度状况与水质差异显著相关,在渭河与黑河交汇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各样区种类分布较为平均,但群落数量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渭河流域周至段鱼类组成较为简单,鱼类资源呈下降的趋势,丰富性程度不高。

  • 标签: 渭河流域 周至县 鱼类多样性 水质 鱼类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