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海藻工业发展和藻胶加工技术提高,江已成为国内外提取琼胶主要原料。它们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浅海滩涂和鱼、水塘中。广东、海南、广西等省沿海,不但品种多,而且资源也很丰富,具备开展江苗人工种植自然条件。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峻甫,

  • 标签: 良种 江蓠 人工种植 品种 筛选 自然条件
  • 简介:壳是栽培食用之后废弃物料(我国南方各省数量可观),因已被菌丝分解,其所含粗纤维、木质素大大降低,而粗蛋白、粗脂肪明显提高,所以,壳含有较高营养成分,用来喂鱼,效果极好。

  • 标签: 粗脂肪 粗蛋白 粗纤维 栽培 食用菌 南方
  • 简介:鲫作为研究鱼类进化独特材料,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和多种不同倍性亚种。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GLM),对286个EST-SSR标记与鲫鱼自交F2代181尾个体体长、体高及其比值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000次)结果显示:共有53个标记分别与体长、体高及体长/体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体长显著相关标记有24个(P〈0.05),极显著相关标记有6个(P〈0.01);与体高显著相关标记有30个(P〈0.05),极显著相关标记有9个(P〈0.01);与体长/体高显著相关标记有23个(P〈0.05),极显著相关标记有9个(P〈0.01)。本研究获得53个与3种性状相关标记为分子辅助育种(MAS)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微卫星标记 体长 体高
  • 简介:本文采用磁珠富集法筛选新疆扁吻鱼(AspiorhynchuslaticepsDay)微卫星分子标记,获得13个位点,同时随机抽取1000对鲤引物检测扁吻鱼同源位点多态性,获得具多态性位点18对。应用31对引物对扁吻鱼与塔里木裂腹鱼(Schizthoraxbiddulphi)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6个,扁吻鱼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353,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30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057。表明扁吻鱼群体多态性较高,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4763,遗传相似系数为0.6211,表明两个群体为同科不同属群体。

  • 标签: 扁吻鱼 塔里木裂腹鱼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在永城市鲤鱼池塘养殖中应用自制EM,定期进行现场取样测定,对池塘水质p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氮等指标进行应用前后对比检测,结果表明:1.使用EM后,在7~10天内可有效调节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氮等指标,使鱼类水环境达到良好生活、生长水质标准。2.定期泼洒EM池塘鱼类色泽鲜亮、体表光滑、规格整齐;池塘水质清爽、无异味。

  • 标签: 池塘 EM菌 PH值 氨氮 亚硝酸盐
  • 简介:广西水产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承担由广西区科委下达“草鱼常见病防治药物筛选研究”课题于1989年4月通过技术鉴定。

  • 标签: 草鱼 防治药物 鱼病 筛选 常见病 水产
  • 简介:近年来,随着饲料不断涨价,养殖病害逐年加重,许多养殖户压力加大。广东省珠海市平沙镇罗非鱼基地广大养鱼户,2008年初大胆引进酵素技术,大力推广健康、生态、环保养殖模式,效益显著,值得借鉴。平沙基地东风分场4队孔鸿安,有

  • 标签: 养殖效益 大胆引进 引进提高
  • 简介:气单胞(Aeromonas)是一类人和水产经济动物严重致病菌,本文从青岛某中华鳖养殖场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病灶部位分离一株病原HBJY01,对该进行鉴定。采用传统鉴定方法结合HBJY0116SrRNA和gyrB基因克隆方法,鉴定该属种(Aeromonas)。结果表明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一致。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HBJY01感染健康中华鳖,死亡率100%,症状与不明原因死亡中华鳖大体相同。取其病变肝脏分离到相同病原

  • 标签: 分离 鉴定 分子分类学
  • 简介:  近年来,鳗鱼及制品位居我国水产品出口第一位,日本是我国鳗鱼主要出口国,广东、福建是鳗鱼出口大省,近90%鳗鱼出口日本.去年5月,日本开始实行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肯定列表》制度,进一步限制我国鳗鲡出口,鳗鲡健康养殖已深入人心,鳗鲡及其制品已经成为目前为止最为安全水产品之一.……

  • 标签: 发流行 氏菌 流行调查
  • 简介:利用强壮红点鲑(Salvelinusconfluentus)微卫星筛选出适用于我国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花糕红点鲑(Salvelinusmalma)多态性引物,并分析其鸭绿江种群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强壮红点鲑10个微卫星引物中有5个在花糕红点鲑群体中具有多态性,鸭绿江种群等位基因数(N)a为6~22(平均15),杂合度(H)为0.4063~0.9333(平均0.7851),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164~0.9198(平均0.8536)。强壮红点鲑微卫星引物在花糕红点鲑中具有很好通用性,花糕红点鲑鸭绿江种群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花糕红点鲑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

  • 标签: 花糕红点鲑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鸭绿江
  • 简介:沙门氏在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当中分布广泛,其中有些菌株可导致猪病,这种细菌主要在生长猪以及有些母猪肠道内繁殖。感染猪只可连续数周甚至数月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而不表现任何症状。应用沙门氏快速检测方法对生猪加工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确定生产流通过程危害因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猪肉加工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沙门氏菌 生猪屠宰 加工 流通 流行病学
  • 简介: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中化学药品持续使用导致一系列副作用,人们开始转向生物方法在水产业中应用研究。海洋放线主要菌种有链霉菌、小单孢属以及一种最近才发现新菌种Salinispora。这些菌种作为水产益生菌极具潜力。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 标签: 水产业 放线菌 链霉菌 益生菌 残留物
  • 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进杰等,试验选用性别相同、体重相近、日龄差异不超过2d生长期杜长大三元猪30头.探讨用平菇糠替代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麸皮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分成3组,每组10头。

  • 标签: 生长育肥猪 平菇菌糠 麸皮 可替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饲喂
  • 简介:本试验从山西省晋中市某大型猪场采集25份疑似仔猪水肿病病辑进行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分离到大肠杆菌24株,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23棘。采用微量平板凝集试验,对分离致病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鉴定出22株共有11种血清型,其中以0139、0138,0141、08血清型最多,共有15株。

  • 标签: 仔猪水肿病 大肠杆菌 分离 血清型鉴定
  • 简介:在水温(22±1)℃和连续光照强度为50μmol·m^-1·s^-2下,取主要由乳酸、硝化、芽孢杆菌、光合,及酵母等组成培藻肥水型EM0.5mL、2.5mL或5.0mL,分别加入到200mL密度相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f.、球等鞭金藻3011Isochrysisgalbanaparke和小球藻Chlorellasp.中培养15d,以f培养基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培藻肥水型EM对这3种藻类生长影响。结果表明:EM对金藻、硅藻、绿藻生长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对金藻及硅藻生长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生长率提高20%-50%,最终细胞密度有所提高,添加5mL促生长作用更持久。

  • 标签: EM菌 小新月菱形藻 小球藻 球等鞭金藻3011 生长
  • 简介:1985年6~9月间,山西省虹鳟鱼实验场鱼种爆发了一起细菌性疾病,从病鱼肝、脾、肾中分离到细菌,用此人工感染虹鳟能得到与天然发病病鱼相似的症状,并从被感染鱼体内重新分离到这种,证实为该病病原。经鉴定为鳗弧菌生物变种Ⅲ(V.anguillarumbiovarⅢ,biovarnov)隶属于弧菌Ⅰ组中淡水亚组弧菌。

  • 标签: 虹鳟 弧菌 弧菌病
  • 简介:近两年来,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咸鱼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了确定该病病原,本试验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南宁和合浦两地分离到NN和HP两株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斑点叉尾鮰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鮰爱德华氏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以上研究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其引起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证实了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国内该病控制及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斑点叉尾鮰 肠败血症 爱德华氏细菌 鉴定
  • 简介: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单方及5种复方制剂对鲁氏耶尔森(Yersiniaruckeri)最小抑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芩(RadixScutellariae)和诃子(FructusChebulae)对鲁氏耶尔森抑菌作用最强,MIC均为0.028g·mL^-1,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耶尔森病害主要备选中草药;大黄(RadixetRhizomaRhei)抑菌作用较强,其MIC值为0.227g·mL^-1,也可作为候选药物;青蒿(HerbaArtemisiae)、金樱子(FructusRosaeLaevigatae)、连翘(FructusForsythiae)、茵陈(HerbaArtemisiaeScopariae)、五倍子(GallaChinensis)及金银花(FlosLonicerae)抑菌作用较弱,其MIC值均为0.455g·mL^-1。5种复方制剂中,大黄、黄柏(CortexPhel-lodendri)和黄芩3种中草药以5:3:2比例配伍对鲁氏耶尔森具有最佳抑菌作用,其MIC值为0.057g·mL^-1,抑效果弱于黄芩,但远强于大黄单独使用,可为该细菌性疾病防治提供复方配伍参考。

  • 标签: 中草药 鲁氏耶尔森菌 最小抑菌浓度
  • 简介:研究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嗜水气单胞(Aeromonashydrophila)菌液浓度可行性。随机选取东北三省嗜水气单胞分离株(H、J和L)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中,培养0、3、6、9、12,及24h取样,每个样品5个平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入=600nm)测定菌液OD值,同步采用10倍系列稀释法测定平皿菌落个数(CFU)。建立起H、J和L菌株OD值与CFU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134.34x+5.5206;y=135.86x+3.1397和v:142.87x一3.7068。测定结果表明:当OD值为1时,菌液浓度约为1.4×107CFU·mL-1。采用紫外风光光度计法测定菌液浓度时,应注意菌液浓度和培养时间影响。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 嗜水气单胞菌 浓度
  • 简介:本文对中山市养殖中华鳖暴发以体表产生白膜病症一种疫病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自然感染症状明显中华鳖内脏器官中分离所得菌株,经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参考实验菌落、菌体特征,初步鉴定为气单胞科维隆气单胞温和生物型种(简称为温和气单胞Aeromonassobria)。并且,用多种常用鱼病防治药物对分离进行了药敏实验,以期筛选出对该病原较敏感药物用于指导生产上防治疫病。

  • 标签: 中华鳖 拟白斑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