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鱼虾蟹贝类像陆生动物一样,当生命活动停止,失去生命活力而死亡的时候,躯体便开始变得僵硬,体内的各种酶继续作用,肌肉、内脏组织进行自行分解,同时,鱼虾蟹贝体上的各种细菌也趁机体失去兔疫抗体而大量生长繁殖,使身体僵硬的鱼虾蟹贝被细菌分解,出现腐败变质,发出异常的臭气。纲茵微生这种分解作用,

  • 标签: 虾蟹 贝类 鲜度 生长繁殖 内脏组织 肌肉
  • 简介:1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利用有益微生种群改善池塘养殖水体的环境质量,平衡池塘养殖水体中的微生与浮游单胞藻类,促进养殖鱼类生长,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并在群众性的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促进池塘健康养殖的发展。2材料与方法2.1材料

  • 标签: 微生物制剂 健康养殖 池塘养殖 水质调控
  • 简介:简述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乳酸、酵母的特性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疾病防治和水质净化机理,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 标签: 微生物 对虾养殖 应用
  • 简介:微生制剂就是从微生生活的环境中,通过采样、富集培养、分离等特殊加工,使某一种或几种微生从与它混杂的微生中分离出来,再经过培养而制成单一或复合的有益微生群体,用不同的载体和加工工艺而制成水剂、粉剂、片剂等品种。它通过高效调节水质、调解水体微生态环境而间接防止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微生物制剂 水产养殖 微生物群体 微生态环境 应用 水产动物疾病
  • 简介:按照一般的习惯,水产养殖户往往主要使用各种药物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促进鱼类的生长。但是,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总结,由依赖使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水质恶化,有害物增多,抗药性,毒性等)等弊端日渐暴露出来,并已引起广大水产养殖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很多水产科技单位、专家纷纷致力于研究减少药物在鱼病防治中的运用、增加综合效益的各种新途径。根据目前微生制剂在水产业上的实验和实践来看,微生制剂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鱼类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养殖户们大多对有益微生在池塘养殖中的作用认识不深,往往认为它既不杀虫也不灭菌,没什么大作用,各类杀虫剂和灭菌药成了他们的首选用品。针对此类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的认识简单谈谈有关微生制剂的几个问题,旨在抛砖引玉,为养户们带来一点启示。一、什么是鱼用微生制剂微生制剂在畜牧等方面早已有广泛的应用。现在所说的是应用在水产上的微生制剂。所谓鱼用微生制剂,是利用鱼虾等动物体有益的微生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活制剂。它可用于水中微生调控、净化水质,能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或生态效应;也可用于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微生平衡,达到防...

  • 标签: 养殖综合 应用微 微生物制剂
  • 简介: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氮素污染日益突出,硝化微生在水产养殖环境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我国淡水养殖环境中硝化微生的多样性、作用机理、厌氧氨氧化过程和机理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研究工作:(1)淡水养殖水域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2)淡水养殖环境氨氧化微生及其他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的过程与机理;(3)深入研究特定生态系统中如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各个过程,构建相关氮素转化和氮素平衡模型,为完善淡水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理论、水产养殖环境的氮素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标签: 淡水养殖环境 氮循环 氨氧化微生物 厌氧氨氧化 养殖池塘
  • 简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六口不同养殖水平的池塘沉积的淤泥的研究表明:亩净产500公斤左右的混养池塘淤泥的年沉积厚度约为10~15厘米,每立方米淤泥湿重1040公斤,其含水量为76.3%。沉积的淤泥大部分来源于投放的而未被鱼类彻底利用的肥饲料。但是,起源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淤泥,也可占池塘淤泥总量的24~36%。

  • 标签: 池塘淤泥 理化性质 饲料 投放 鱼类 微生物活性
  • 简介:三、利生素微生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一)池塘养鱼的应用1.土池养殖海鲈鱼效果:广东斗门县白藤湖农业发展公司陈锦华96年养殖鱼塘两口,每口鱼塘面积8亩。其中有一口养殖海鲈成鱼,6月中旬开始发生鱼病,6月28日投放利生素以后,池水呈亮丽的绿色,水面和池边丝藻、水沫消失,鱼的摄食强度增加,

  • 标签: 水产养殖病害 有益微生物 鱼塘 海鲈 土池养殖 池塘养鱼
  • 简介:水体污染、抗生素滥用……不正确的养殖观念和方法,导致底质和水体中的微生平衡被打破,有害大量增殖,引发鱼虾病害,成活率降低,产品市场价值不高。会上,上海乾界生物公司总经理林江一以《微生在再建水产养殖环境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为题,为水产从业者讲述微生系统在水产养殖生态中的微妙作用。

  • 标签: 平衡体系 微生物 养殖水体 总经理
  • 简介:长期以来,微生学技术基本上都是以巴斯德、柯赫等提出的纯培养概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研究。即使到了70年代初期,微生学工作者在研究和发展微生学技术的全过程中,无论是手操作、机械化或自动化的方法,始终是围绕着纯培养的概念进行。而鱼类病原微生的研究也只是徘徊在纯培养的技术上: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在微生诊检技术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 标签: 纯培养 鱼病 机械化 鱼类 病原微生物 应用
  • 简介:1、环境因素大部分微生制剂使用于非可控的养殖水体,环境因素(如:溶解氧,碱度,温度,pH值等和天气状况)会对微生制剂的使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1.1溶解氧水体溶解氧的高低,会影响到好氧生长速率和氧化分解污染物的效率。目前微生制剂中芽孢杆菌为好氧(或兼性),硝化细菌为严格好氧,使用含有这类活的产品,一定要保持水体足够的溶氧,才能维持细菌快速繁殖和对污染物的有效分解。以硝化细菌为例,

  • 标签: 微生物制剂 硝化细菌 溶解氧 好氧菌 养殖水体 兼性
  • 简介:壳是栽培食用之后的废弃物料(我国南方各省的数量可观),因已被菌丝分解,其所含的粗纤维、木质素大大降低,而粗蛋白、粗脂肪明显提高,所以,壳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用来喂鱼,效果极好。

  • 标签: 粗脂肪 粗蛋白 粗纤维 栽培 食用菌 南方
  • 简介:据前苏联学者研究,鲤鱼肠的前部能分泌尿素酶,通过尿素酶鲤鱼可以直接利用尿素。吴遵霖等在研究过程中也分析到:某些畜禽、鱼类通过自身或肠道微生分泌的尿素酶水解尿素成碳胺,再被肠道微生作为氮源合成菌体蛋白质,进而被肠道消化吸收。由此看来,尿素酶的存在与否和鱼类能否利用尿素有很大关系。为此,我们于1998年7月23日—8月7日分别对草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罗非鱼的肠道尿素酶进行了检测。

  • 标签: 鱼类 肠道 尿素酶 尿素利用 检出率 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
  • 简介:通过对微生态制剂的种类、作用及常见问题的阐述,揭示了水产微生态制剂具有改善水体环境、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水产养殖 应用
  • 简介:近日,南海水产研究所鱼病室副研究员徐力文在海南陵水新村港鱼排采样发现.网箱养殖的多种石斑鱼苗都有较为严重的肠道粘孢子虫病。目前除东星斑暂未发现此病,龙胆、珍珠龙胆、老虎斑和钻石龙胆上都检测到肠道粘孢子虫病,且对养殖量最大的珍珠龙胆危害最重。

  • 标签: 粘孢子虫病 肠道 石斑鱼 水产研究所 防治 网箱养殖
  • 简介:近年来,随着饲料的不断涨价,养殖病害逐年加重,许多养殖户压力加大。广东省珠海市平沙镇罗非鱼基地的广大养鱼户,2008年初大胆引进酵素技术,大力推广健康、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效益显著,值得借鉴。平沙基地东风分场4队孔鸿安,有

  • 标签: 养殖效益 大胆引进 引进提高
  • 简介:现代猪场大都建立于密集饲养和专门化生产条件下,环境对病原和生猪个体的影响日趋明显,随着养猪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生猪品种的良种化,生猪的疫病也越来越复杂。近几年就出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病毒2型、气喘病等疫病,这些病的发生导致猪免疫抑制性疫病,引起猪群呼吸病综合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的并发或继发,

  • 标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控制体系 猪群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圆环病毒2型 副猪嗜血杆菌病
  • 简介:指有生物栖息的地球外壳部分,它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统称为“生物圈”。它是在出现活的有机体时候形成的,至今大约15—40万万年。大气圈的厚度约800—1000公里,其中活的有机体的分布上限为10—15公里,但大多数生物都集中在50—70米的气层中。在离地一公里处就已经很少了。地面上的生物之所以能够生存,

  • 标签: 生物圈 有机体 地球外壳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