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桂海1”是凡纳滨对虾高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2),它是从国外引进的代表5个地理种群血缘的对虾群体,经过6个世代的连续选育而成。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地理种群 新品种 登记号 选育 世代
  • 简介:采用银染色方法对广西地区奥尼罗非鱼鱼苗体表寄生的车轮虫进行抽样检测,运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统一定位法”和“齿体定位描述法”对检测的车轮虫进行形态学描述,发现寄生于广西奥尼罗非鱼幼鱼体表的车轮虫有两种:异齿车轮虫(TrichodinaheterodentataDuncan1977)与紧密车轮虫(TrichodinacompactaVanAs&Basson,1989),其中紧密车轮虫为国内首次报道,而罗非鱼是国内发现异齿车轮虫的新寄主。

  • 标签: 车轮虫 分类学 罗非鱼
  • 简介:2011年夏季对扎龙湿地夏季底栖动物种群结构和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研究,期间应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析技术,以7个采样点的数据为基础,对各采样点进行了归纳分类。结果显示:扎龙地区水域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6#翁海排干和7#东升水库污生指数(佃P)最小,水质最好,其次为2#采样点,水质稍差,为轻度污染,1#、3#、4#、5#水质较前两组差,3#(扎龙湖)和5#(龙湖)样点已达到β-污染,但根据污生指数评价标准分析,扎龙湿地整体水质属于轻污染。

  • 标签: 扎龙湿地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双向指示种
  • 简介:近年来,随着大鲵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由于大鲵养殖属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大鲵病害的发生与传播,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制约大鲵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大鲵病害的防治,对提高大鲵养殖成活率意义重大.大鲵发病,除自身免疫力降低引发疾病,水体不良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加上投饵不科学、管理不当,往往造成病害的严重暴发,所以大鲵病害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而使用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的臭氧进行水质处理和病害防治技术应运而生.

  • 标签: 中的应用 大鲵病害 病害防治
  • 简介: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那么,什么是养水呢?什么是适合养鱼的好水?大家都知道,从水龙头放出来的自来水是不适合直接养鱼的,必须先除氯、增氧,要求高的,还要对水的硬度、pH进行调整。经过除氯、增氧、调整硬度和pH值的水算不算好水呢?从常用的测试指标来看,可以算好水,但这种水有两个缺点:一是不够稳定,二是比较“瘦”。用这种水养鱼,水质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因为它缺乏自净能力;这种水通常比较干净,几乎没有有害的物质,但同时也缺少对鱼和其它生物有益的东西。

  • 标签: 观赏鱼养殖 水质 控制 家庭 测试指标 发生变化
  • 简介:如何增加池塘的溶氧量,是水产养殖遇到的难题。目前,池塘常用的增氧设备是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这些传统增氧机存在着增氧能力有限、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缺点,特别是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

  • 标签: 水产养殖 增氧技术 水车式增氧机 应用 微孔 增氧设备
  • 简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ajorhistoeompatibilitycomplex)是最具多态性的免疫分子。其多态性主要取决于群体内MHC基因的大量等位基因及等位基因间高度的序列变异。等位基因的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抗原肽结合区(peptidebindingregion,PBR),这决定了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免疫力差异。鱼类受多倍化影响,MHC基因的多态性还表现在同一基因存在多个基因座位(多拷贝)。MHC的高度多态性及与机体免疫力的相关性,使其在鱼类遗传进化、抗病育种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有关鱼类MHC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育种的应用。

  • 标签: 鱼类 MHC基因 多态性 遗传育种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态制剂的涵义、作用机理,阐述了所涉及的微生物制剂种类及其作用,总结了其在水产养殖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水产养殖 应用 机理 微生物制剂
  • 简介:近年来,大量废弃物正在污染近岸水域,水域富营养化加速,滩涂生态脆弱性日益明显,寻找适宜的修复滩涂的途径迫在眉睫。沙蚕为海洋底栖多毛类动物的优势类群和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科。本文介绍了常见沙蚕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在滩涂修复的地位,着重阐述了沙蚕增养殖技术研究及其发展现状、沙蚕修复生境的机制、实践效果与种类选择,展望了沙蚕修复海洋滩涂生境的前景。

  • 标签: 沙蚕 海洋滩涂 生境修复 应用 展望
  • 简介:本文总结了我国罗非鱼行业协会的现状和特征,探讨了罗非鱼行业协会在罗非鱼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罗非鱼行业协会在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罗非鱼行业协会发展的几点建议。

  • 标签: 行业协会 罗非鱼产业 建议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体上物理定位DNA序列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流程,综述了近年来FISH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如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文库的单拷贝基因的定位、核糖体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等中度重复序列的定位、着丝粒特异序列和性别特异序列等高度重复序列的定位以及其他重复序列的定位等,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定位、性染色体鉴定及种间杂交等遗传学问题,并展望了此技术在定位鱼类经济性状相关标记或基因、性别相关标记或基因及种特异染色体标记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鱼类 基因定位
  • 简介:PCR-DGGE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在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系统微生态学、肠道细菌微生态学和益生菌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列的应用成果,而在我国冷水鱼的研究应用还较少。本文介绍了PCR-DGGE技术的特性及其在世界水产养殖业研究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我国冷水鱼微生态学研究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冷水鱼微生态学 应用前景
  • 简介:本文建立了水产品氟胺氰菊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丙酮(体积比2:1)超声提取、冷冻除脂、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和确认,外标法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氟胺氰菊酯在10.0~40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2.0μg·kg^-1,定量限为4.0μg·kg^-1。在4.0、8.0和40.0μg·kg^-1加标水平下,鲤(Cyprinus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Uus)和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Boone)可食部分为基质的平均回收率为87.92%~98.37%,相对标准偏差为0.96%~4.97%。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净化效果理想、重珊陛好,可满足水产品氟胺氰菊酯的定性定量检测的要求。

  • 标签: 水产品 氟胺氰菊酯 气相色谱-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