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广西珍珠综合利用在国内海水珍珠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全区从事珍珠综合利用的企业有18家,产品包括药品、食品、护肤品、工艺品。广西以珍珠为原料开发生产的系列产品年产值达3亿多元,占全国海水珍珠综合开发利用产值的90%以上。

  • 标签: 综合开发利用 海水珍珠 总产值 广西 综合利用 原料开发
  • 简介:加拿大北部城市萨德波里是该国有名的“镍都”。几十年来,处于寒冷地带的萨德波里人一直在温暖的地下矿井内设立温室培育树苗并获得成功,为当地绿化工作提供了大量树苗。当地矿业巨头最近开始了一项颇为有趣的计划:利用地下矿井内的热量来养鱼。

  • 标签: 地下矿 加拿大 井内 养鱼 热量 利用
  • 简介:据日本爱媛海洋渔业开发中心的一份公报表明,日本越南在南海合作进行的深海渔业项目进展并不理想,个别开发点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早在2004年8月,应越南农村渔业开发部的邀请,日本与越南合作在南海进行深海渔业的前期研究,后期开发共布点13个,八年来仅进行了前期的资源调查深海海况等准备工作,而涉及到深海开发所必须的捕捞或养殖装备等终因资金短缺而搁置。

  • 标签: 合作开发 渔业开发 深海 前期研究 后期开发 资源调查
  • 简介:"以渔改碱"是开发利用我国约6.9×108km2低洼盐碱水域的有效途径。水体中的盐度过高会显著影响鱼类的渗透压调节、能量收支、生长发育、组织功能以及血浆电解质浓度等;碱度过高会引起"碱病"多种异常生理、生化而迅速死亡。盐碱pH对鱼类理化的影响还有协同作用,盐碱过高时对鱼产生联合毒性作用,pH值升高时同样也会加剧这种作用。本文综述了盐碱pH对鱼类的理化影响、毒性作用等,探讨了鱼类在盐碱水中的生长机制,以期为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鱼类 盐度 碱度 PH 生长影响
  • 简介:正"养鱼先养水",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水生动物的健康,随着生态健康养殖观念的深入,养殖水质管理成为日常养殖工作的重点之一。水质底质改良剂是指通过添加具有物理活性或者化学活性的药品,降低养殖用水中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的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悬浮物等)的量,从而使水体更适合渔业养殖的需要。渔业生产中的水质底质改良剂根据作用原理来源,主要有物理活性水质底质改良剂、化学活性水质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

  • 标签: 改良剂 底质 水质管理 亚硝酸盐 水生动物 化学活性
  • 简介: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的7~8月累计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电站开发使得额尔齐斯河的一级支流———哈巴河部分河段由原来的天然河流型生态群落逐步演变为水库型生态群落,水生高等植物多样性种类组成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河流型的挺水、湿生草本植物逐渐演替为水库型的沉水、沼生植物;植物最远分布区域Lmax也从33m减少到了12m。正在新建的电站A库区无水生高等植物,电站A坝下河段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57,已建成多年的电站C库区为0.42,电站C坝下河段为0.57,表明电站开发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其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变动不明显。从β多样性指数来看,电站开发修建过程中多样性变化为100%,电站运行前后多样性变化高达87%,表明电站开发对水生高等植物β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

  • 标签: 哈巴河 生物多样性 水生高等植物 电站开发
  • 简介:海蜇(ahopilemqesculemtd)隶属钵水母纲(scgpbozod)根口水母目(ahizostomeqe)分布于中国沿海~带,其形体分为伞部柄部,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水母。一、海蜇的生物学特牲:

  • 标签: 生物学特性 海蜇 养殖技术 虾池 大型水母 中国沿海
  • 简介:在水温25.2~28.2℃下,将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体质量120.65±1.57g)饲养于底面积为0.75m2的圆形水族内(30尾/箱),用黑塑料布遮光,研究了4种光照周期(0L/24D,6L/18D,18L/6D,24L/0D)对生长抗氧化指标的影响。28d的饲养结果表明:光照周期为6L/18D时,饲料系数最低、增重率净增重最大;光照周期为18L/6D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高,而在24L/0D光照周期下,肝脏中SOD比活力最高,在四种光照周期下,脾脏、肾脏SOD比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光照周期为6L/18D时,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最高,6L/18D组鱼脾脏中CAT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肾脏中CAT的比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血清、脾脏肾脏,6L/18D组鱼肝脏中(GSH含量显著高于0L/24D组24L/0D组(P〈0.05);6L/18D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中0L/24D组MDA含量最低,18L/6D组MDA含量显著高于0L/24D组(P〈0.05),6L/18D组鱼脾脏、肾脏中MDA含量最低。光照周期为6L/18D时最适合半滑舌鳎生长。

  • 标签: 光照周期 半滑舌鳎 抗氧化 生长
  • 简介:在水温23±5℃下,将平均体质量10.3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放养在27个60cm×60cm×120cm的微流水网箱中,饲喂3个蛋白质水平(32.0%、40.0%、48.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3.0%、10.0%17.0%)的饲料,饲养100d。结果表明:在3.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0.0%蛋白质的饲料时,平均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降低(P〈0.05)。在10.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饲料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摄食含40.0%的蛋白质饲料次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与3.0%脂肪饲料组40.0%蛋白质与10.0%脂肪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P〈0.01);蛋白质消化率在48.0%蛋白质与3.0%脂肪达到最高(P〈0.01),脂肪消化率均在40.0%蛋白质与10.0%脂肪达到最高(P〈0.01)。实验表明,黄颡鱼幼鱼较为适宜的蛋白质脂肪需要量分别为40.0%10.0%。

  • 标签: 黄颡鱼 脂肪 蛋白质 需要量
  • 简介:解剖观察了哲罗鱼(Huchotaimen)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Walbaum)的消化系统,描述了与摄食有关的齿、舌、鳃耙、胃、幽门盲囊、肝、胰脏、胆囊的形态特征;测量了体长、头长、吻长、口裂宽、口腔长,食道长、胃长、肠长、消化道长;计算了有关比值。结果表明:这二种鲑科鱼类的消化道具有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的特点,口裂较大,口咽腔长/头长为0.62~0.71,肠较短,肠长/体长为0.69,食道、胃、肠壁内突形成明显的粘膜皱褶。具有独立而发达的肝脏胰腺。文中讨论了消化道分段及摄食习性与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大麻哈鱼 哲罗鱼 消化系统 解剖 食性分析
  • 简介:在水温8.9~14.2℃下,在平列糟(长3m,宽0.4m,高0.2m)中采用A、BC组三种投喂方式驯养刚开口摄食、体质量0.129±0.07g的哲罗鱼(Huchotaimen)苗60d,以探讨驯化方式对哲罗鱼仔、稚鱼生长、存活种群变异系数的影响:A组以浮游动物开口,投喂浮游动物3d,投喂水蚯蚓15d后,改投人工饲料;B组以水蚯蚓开121,投喂水蚯蚓15d后,改投人工饲料;C组直接以人工饲料开口。结果表明:C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3.577±0.78%/d),明显大于A组(3.132±0.87%/d)B组(3.024±0.91);A、B、C组的成活率分别为75.67%、74.87%84.36%,C组明显大于A、B组;A、Bc组鱼体质量变异系数依次为21.47%、22.59%11.32%,实验表明,直接以人工饲料开口是哲罗鱼规模化养殖中合理的驯化投喂模式。

  • 标签: 哲罗鱼 驯化方式 生长 存活
  • 简介:研究了不同季节体质量为107.824-22.97g的兴凯湖野生红鳍原鲐(Cultrichthyserythropterus)肝胰脏、肠道消化酶活力及夏季昼夜变化肌肉氨基酸种类组成、含量及其变化,探讨其营养生态特性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季节红鳍原铂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比活性显著不同(P〈0.05),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同一季节蛋白酶比活均显著高于淀粉酶比活(P〈0.05);红鳍原鲐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比活的昼夜变化为:19:00~21:00、19:0016:00~19:00时值最高,7:00、7:0021:00值最低。红鳍原鲴肌肉由18种氨基酸组成,冬季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五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春、秋季(P〈0.05),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季节谷氨酸含量均最高,最低为胱氨酸。春、夏季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较高,秋、冬季较低;秋季鲜味氨基酸含量最低。研究表明,野生红鳍原鲐消化生理具有不同季节日变化特点,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提示:冬季鱼体代谢活动对肌肉组织中必需氨基酸的依赖。

  • 标签: 不同季节 消化酶 氨基酸 红鳍原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