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积累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数据,以利于有效调控池塘藻相,2013年春季研究了3口不同富营养池塘的浮游植物和氮、磷营养盐:室外池I、室外池II以及大棚池。结果表明,根据氮、磷营养盐水平,室外池I和大棚池均属超富营养水体,而室外池II属于富营养水体。室外池I的浮游植物种类最多,优势种类是绿藻门和硅藻门,蓝藻门种类和数量均很少,比较适合养殖。而室外池II只有蓝藻门,且种类非常少,仅2种,以蓝藻门隐球藻属(Aphanocapsa)占绝对优势,已经明显形成了隐球藻属水华。大棚池藻类种类比室外池II多,但是也以蓝藻门的隐球藻属为优势。室外池II和大棚池的浮游植物多样性评价等级均为I级,多样性差,而室外池I为II级,多样性一般。本研究表明,春季不同富营养程度的池塘出现不同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富营养池塘在低温的春季可以形成蓝藻门优势;建立氮磷营养水平与池塘藻相之间的可靠关系需要更多的数据资料支撑。

  • 标签: 浮游植物 春季 富营养 蓝藻门
  • 简介:7月13日-7月15日,中国水产学会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了省级水产学会负责人工作座谈会,28位省级水产学会理事长或秘书长参加了会议。中国水产学会贾晓平理事长,司徒建通秘书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曲宇风副秘书长主持。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院长聂国兴理事长代表河南省水产学会参加了会议。司徒建通秘书长从搭建交流平台,学术活动成效凸显;因地制宜,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围绕渔业中心工作,提升学会能力;拓宽合作渠道,促进国际交流等8个方面总结了中国水产学会2014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学会今后的工作目

  • 标签: 中国水产学会 科普宣传活动 四川省广元市 河南师范大学 学术活动 中心工作
  • 简介:5月26日,由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的东瓯海洋综合观测平台建设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观测平台集海洋观测、仪器实验、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对于完善浙江省海洋灾害综合观测网,实现主要海洋灾害观测的全覆盖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国首个位于领海基线外的离岸远距离海上综合观测平台

  • 标签: 国家海洋局 观测平台 领海基线 环境监测中心站 海洋灾害 建设项目
  • 简介:硬头鳟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三种红血细胞核类型,圆形的幼体核(L核,在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椭圆形的成体核(A核,在椭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和近椭圆形的未成熟的成体核(ImA核,在近椭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L核从胚胎早期发生(眼点期前后)至卵黄吸收完毕后(受精后65日,孵出后33日)消失,其间核直径逐渐减少,减幅达29.7%。A核从胚胎孵出时开始出现,至卵黄吸收完毕后,A核基本取代其它类型核,其间核长短径持续发生变化。长径逐渐增加,短径逐渐减少,这种变化直至受精后99日才稳定下来,此时A核长径增幅为43.1%,短径减幅为22.3%,长短径比率由1.11增至2.04。ImA核在胚胎孵出时开始出现,但比例很少,尺寸变化不大,在卵黄吸收完毕稍后(受精后74日,孵出后42日,)可忽略大计(基本上转变为A核)。在胚胎孵出前,红血细胞核全为L核;在卵黄吸收期间,L,A和ImA3种混合存在,核大小及形状发生急剧变化,核类型迅速发生转换,最终全为A核所取代,这种变化和Ichiro(1974)所描述的虹鳟红血细胞的变化基本一致。在卵黄吸收完毕后(受精后74日),A核尺度相对稳定。Wright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着色深,核形状清晰,便于测量。所以,硬头鳟(虹鳟)早期发育中,这一阶段用红血细胞测量鉴别其倍性的合适取样时期。

  • 标签: 硬头鳟 核长径 核短径 核转换 红血细胞核 早期发育
  • 简介:近年来,随着全球渔业的发展和水产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全球水产品总量约有30%进入国际贸易,贸易总额已达500多亿美元。我国是水产品生产与贸易大国,产品出口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为443万吨,进出口总额达到79.7亿美元,在全球水产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标签: 2004年 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 交流平台 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