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将初始体质量(0.42±0.05)g的杂交鲟(Acipenserschrenckii♀×A.baerii♂)仔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添加0(G1)、0.25%(G2)、0.5%(G3)、0.75%(G4)和1.0%(G5)L--L-谷氨酰胺(L-AG)的5种等氮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0尾鱼,研究L-AG水平对杂交鲟体成分和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56d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5%和5.0%L-AG对全鱼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0.75%和1.0%L-AG显著提高了全鱼粗蛋白含量(P〈0.05)。添加0.25%~1.0%L-AG对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1.0%L-AG对肠道绒毛高度、微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外源补充0.75%~1.0%L-AG可显著提高杂交鲟仔鱼粗蛋白含量,但添加0.25%~1.0%L-AG对十二指肠形态不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杂交鲟 L-丙氨酰-L-谷氨酰胺 体成分 十二指肠形态
  • 简介:选用270尾初始体重(12.97±0.18)g的德国镜鲤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Aln—Gin)0.25,0.5,0.75,1.0和1.5%的13粮,试验期为12周,观察Ain—Gin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高剂量Aln—Gin(1.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P〈0.05);各组的血清谷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升高,其中Ⅳ、Ⅴ和Ⅵ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的粗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Aln—Gin能够显著促进鲤鱼幼鱼营养代谢,提高全鱼蛋白含量。

  • 标签: 丙氨酰-谷氨酰胺 血清生化指标 体组成 鲤鱼
  • 简介:天然水体中氮含量较低,当水体养殖密度过大或外源的氮排入时,导致水体氮含量升高,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鱼类通过转化体内的谷氨酰胺和尿素、减少体内的产生、增加NH3的挥发和NH4^+的排放缓解毒,但不同鱼类缓解毒的能力不同。本文综述了氮的来源、存在形式、影响毒性的因素、致毒机制及鱼类缓解毒的策略,为提高鱼类缓解氮胁迫的能力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 标签: 氨氮 鱼类 氨毒
  • 简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氮对白斑狗鱼幼鱼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性效应与氮浓度和中毒时间呈正相关,氮对白斑狗鱼幼鱼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4.36mg·L-1、28.99mg·L-1、24.68mg·L-1、20.31mg·L-1,对应的非离子氮分别为1.355mg·L-1、1.143mg·L-1、0.973mg·L-1、0.801mg·L-1,氮的安全浓度为2.031mg·L-1,对应非离子氮浓度为0.080mg·L-1。

  • 标签: 白斑狗鱼 氨氮 非离子氨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 简介:光合细菌固定化是一生物新技术,本文报导了利用这一技术去除水体中氮的效果,在运输鲤鱼鱼种中比添加游离光合细菌运输成活率提高10.9%;比对照组成活率提高13.9%。氮去除率敞口篓(96.44%),优于密封篓(71%)。本文并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固定化光合细菌 鲤鱼鱼种 运输成活率 氨氮去除率 水质净化
  • 简介:使用一种测定仪对一龄鲑鳟鱼类的大麻哈鱼排泄测定来确定鱼对饵料蛋白的需要量。经过10多天用蛋白含量限定在35%、40%和45%的饵料喂鱼试验。在蛋白限定在35%(偏低)和40%(适合)两种饵料喂鱼结果观测,排泄比率没有明显差别,而用蛋白含40%和45%(偏高)两种饵料喂鱼结果看排泄比率差别明显增加。在鱼体平均增重上

  • 标签: 鱼类饵料 明适应 饵料量 比率表 蛋白含量 虹鳟鱼
  • 简介: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氮素污染日益突出,硝化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我国淡水养殖环境中硝化微生物的多样性、作用机理、厌氧氧化过程和机理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研究工作:(1)淡水养殖水域硝化作用和氧化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2)淡水养殖环境氧化微生物及其他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物的过程与机理;(3)深入研究特定生态系统中如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各个过程,构建相关氮素转化和氮素平衡模型,为完善淡水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理论、水产养殖环境的氮素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标签: 淡水养殖环境 氮循环 氨氧化微生物 厌氧氨氧化 养殖池塘
  • 简介:斜发沸石为一种天然的沸石,其吸除水中的效率很高。为了评估其在水的硬度、水的PH、水温和其不同规格的颗粒等条件下吸除的效率,进行了本研究。改变水温斜发沸石吸除的效率未受影响,而在硬水、水的PH过高或过低和大颗粒时,其吸除的效率降低。在水的总硬度为44毫克/升或更小、水的PH接近中性和斜发沸石颗粒规格为20×30网目时,

  • 标签: 斜发沸石 除氨 PH 总硬度 颗粒 降低
  • 简介:本文研究了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nuttallii)在白色LED灯处理水产养殖中氮的效果。在50×33cm和45×28em鱼缸中放入体质量150±5g鲫(carassiusauratus)7尾,放入伊乐藻1.2kg,应用白色LED灯为光源,用遮光纸遮光,放入28w循环泵进行交叉循环。12d饲养结果表明:伊乐藻不仅可吸收养殖排泄的氮、增加水体溶解氧,而且养殖鱼类代谢的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具有生态循环利用的效能,为进一步研究循环水养殖的生态利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工厂化 氨氮处理 LED 沉水植物
  • 简介:依照水生生物毒性方法,在溶解氧5.0~6.0mg/L、水温27.0—28.0℃、pH8.0~8.2条件下,用分析纯NH4Cl和NaNI2配制成总氮(tP离子)浓度为0(对照组)、37(2.26)mg/L、42(2.56)mg/L、49(2.99)mg/L、56(3.42)mg/L、65(3.96)mg/L、75(4.57)mg/L、87(5.31)mg/L和100(6.10)mg/L,亚硝酸盐浓度为0mg/L(对照组)、0.49mg/L、0.65mg/L、0.75mg/L、0.87mg/L、1.15mg/L、1.55mg/L和2.10mg/L,研究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对平均体质量(1.39±0.60)g的大刺鳅Mastacembeluearm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大刺鳅幼鱼总氮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35mg/L、77.15mg/L和76.05mg/L,非离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78mg/L、4.71mg/L和4.64mg/L,亚硝酸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77mg/L、0.921mg/L和0.798mg/L,总氮、非离子和亚硝酸盐的安全浓度分别为7.61mg/L、0.46mg/L和0.0798mg/L。亚硝酸盐对大刺鳅幼鱼的急性毒性强于氮,对亚硝酸盐的毒性也比其他鱼类更敏感,在生产中应特别注意监控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

  • 标签: 大刺鳅 幼鱼 氨氮 非离子氨 亚硝酸盐 半致死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