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高等学校的外语教学改革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了很多成果,高等学校的的外语教师在总结这些成果的同时,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重点分析互联网+时代下高等学校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变化及角色定位,为高等学校的外语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互联网+ 高校 外语教学 角色转变
  • 简介:蚕茧收烘工作包括了鲜茧收购、干燥加工、贮运调拨过程中的若干工序,前几年的“蚕茧大战”影响了收烘技术的贯彻,导致了茧质下降。目前丝绸市场的变化对原料茧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收烘工作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贯彻蚕茧收烘常规技术和应用新技术,努力提高蚕茧收烘质量。

  • 标签: 转变观念 依靠科学 提高茧质
  • 简介:文章就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变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 标签: 高校 图书馆 管理模式 信息化
  • 简介:邹广严副省长在最近召开的全省市地州丝绸公司经理会上,就丝绸行业怎样渡过难关,克服走出困境提出了几条重要意见:1.丝绸业要渡过难关,当前困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前途还是光明的,但是要看到困难的严重性,要认识到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不付出痛苦的代价是不可能的。所谓脱胎换骨的改造,包括我们思想、体制、结构、生产和经营方式上都必须按市场经济的办法对我们过去那套办法进行改造。……在思维方式上,不瞄准市场来搞生产、搞发展就叫盲目。丝绸公司不是政府,思维和工作方式都不能按政府那套办法办。机构设置要围绕生产、发展、销售来设。……要改造,不付出痛苦的代价不行。……老是怨天尤人不行,得有自我批评精神才行,……就是国际市场有点复苏,价格有点回升,我们也不见得就可以走出困境。如果我们不能对丝绸业本身的问题,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容量和变化有一个清醒的、深刻的认识,恐怕这个困难就不是暂时的,不是很

  • 标签: 丝绸业 增长方式 丝绸行业 改革力度 努力实现 丝绸公司
  • 简介:一、合理催青浸酸干燥后的蚕种,可在24℃~27℃的温度和75%~85%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催青,前期温度可偏低,后期略高.催青后期若遇到24℃以下温度时,要及时升温;在高温闷热时,可在室内放置石灰块吸湿,或用风扇鼓动气流,以减轻高温多湿的危害.二、精选小蚕用桑秋季小蚕用桑叶的标准是:叶片黄绿略皱的为收蚁当天用叶;叶色转绿、叶片伸平的为一龄用叶;叶色正绿的为二龄用叶;叶色深绿、手触微有硬感的为三龄用叶.三、稀放饱食,巧喂水叶

  • 标签: 秋蚕 给桑次数 湿度范围 高温多湿 生长发育 催青
  • 简介:11998年我省蚕业工作回顾1998年我省蚕业生产,历经严重自然灾害、发种量下降、资金紧缺、蚕茧及茧丝市场大幅度波动、行业极为困难等诸多不利条件,但通过蚕业战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蚕业生产仍取得了好成绩。一是蚕茧生产、收购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去年全省生产蚕茧170余万担,比1997年增

  • 标签: 四川省 蚕业产业化 转变观念 强化管理 丝绸公司 蚕业生产
  • 简介:夏、秋时节,桑树枝叶生长量约占全年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加强桑树夏、秋管理是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树单株严叶量和亩桑产叶量的关键措施。一、及时“夏伐”,合理采叶1.及时“夏伐”。部分蚕农由于去年蚕茧价格低,思想怨气大,桑树虽然未挖毁,但未重视对桑树实行冬(春)季修剪,放任自流。其补救办法是:要实行夏季伐条,简称“夏伐”。“夏伐”对提高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桑

  • 标签: 技术措施 桑树生长 夏秋季 残毒期 产叶量 夏伐
  • 简介:今年春季,合川县以大石区为中心,方圆三个乡两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桑叶受到某农药厂逸出的害虫双严重污染,这一区域内的14多张蚕儿饲喂这种桑叶后,全部发生中毒。杀虫双属有机氮类农药。杀虫范围广.系新型杀虫剂。不仅对农作物、蔬菜虫害有杀灭效果,而且对家蚕也有剧毒。蚕儿误食含有这种有机氮的桑叶后,重则数小时内死亡。轻则表现中毒症状,不吃或吃叶极少,软卧箔内,很少活动。如改喂正常无污染叶,虽不至立即死亡,但一般均不能上簇结茧,甚至有不能进入下一眠期而中途致死。蚕儿中毒后,无论中

  • 标签: 杀虫双中毒 蚕儿 杀灭效果 有机氮 新型杀虫剂 中毒症状
  • 简介:大田用农药品种较多,新药不断出现,国外农药也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品种数量都在急剧上升,多数农药药效高,化学结构变化无穷,可以适应多方面的要求,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在自然条件下或在植物体内降解,不少品种具有突出的广谱性杀虫杀螨作用,深受农民欢迎,但是农村盲目在大田作物和桑树上使用,必然造成家蚕中毒事件发生.为此,提出在生产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 标签: 家蚕 农药中毒 综合防治 农作物布局调整
  • 简介:冬、春季节,正是开展对桑树肥培管理的关键时期。桑树是多年生用叶植物,一年经过修剪和多次采叶养蚕,耗损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若不抓住冬、春间隙时间进行管理,“四边桑”就会形成“枝细叶小、树型紊乱、树势衰败,虫害严重”;密植“小桑园”就会成为“荒草坪”或“放牛场”。这样桑叶就会减产,叶质也会低劣。因此,要夺取来年桑叶增产,养好蚕、生产优质茧,就应该在冬、春季节肥培管理上

  • 标签: 技术措施 桑树害虫 肥培管理 春桑叶 简易芽接 嫁接更新
  • 简介:一、宿豫县蚕桑生产现状我县有蚕桑生产的乡、镇、场计24个,现有桑园面积5273.6公顷(1998年6月26日丁咀会议上统计),1998年全县发放5批蚕种计192430张.年发种量超万张的乡镇有8个,桑园面积达到20公顷以上的重点村有126个.高产典型很多,如丁咀乡继先村楼东组,大兴镇卢集村二组,蚕种场蚕桑村六组,桑园面积均在10公顷以上,公顷产茧达到2250公斤以上,每公顷收入超3万元.蚕茧质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98年秋蚕,由于气候条件好,饲养技术到位,加之宣传和实施仪评定价,蚕茧质量有很大提高,平均上车茧率在80%以上,50克干

  • 标签: 蚕桑生产 宿豫县 主要措施 蚕茧质量 桑园面积 茧丝绸
  • 简介:蚕种杂交率是一代杂交种内在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省定质量标准要求杂交率不低于95%。据省蚕种管理总站96年调查,我省一代杂交种杂交不彻底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此问题,除了应继续抽检蚕种杂交率,并不断完善检验方法,将其作为一个常规检验项目,以保证蚕种质量外,蚕种场应采取下列措施来提高杂交率:1.防止品种混杂在蚕种生产过程中,若不同品种相互混杂,就会影响杂交率的提高。容易发生品种混

  • 标签: 杂交率 综合措 蚕种质量 不同品种 一代杂交种 蚕种场
  • 简介:消毒是蚕病综合防治最主要和有效的措施。将“三消”贯彻养蚕全过程,对于保全蚕头、提高单产从而增加养蚕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 标签: 养蚕 消毒 措施
  • 简介:我县在秋蚕期和晚秋蚕期,常常遭遇连绵阴雨天气或较强降雨,空气湿度大,为僵病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桑螟、桑尺蠖、野蚕等野外昆虫危害桑树的高峰期,这些害虫在感染僵病后可通过其污染的桑叶,传染给家蚕,导致家蚕发生僵病。我县家蚕发生的僵病有白僵病、赤僵病、黄僵病、绿僵病等几种,以白僵病为主,约占全部僵病的95%左右。白僵病发生将造成蚕量减产,最终影响蚕农收入,所以应搞好白僵病的防治工作。

  • 标签: 发生与防治 白僵病 秋蚕期 阴雨天气 空气湿度 气候条件
  • 简介:近年来,我省养蚕生产单张产量下降,年平均单张产茧仅23.36公斤,推测全省大面积因蚕病实际总损失率约为38.16%,如每张蚕种22000头蚁计,约损失为8396头。至于蚕茧质量平均全茧量仅1.67克,上车率、茧丝长,解舒率皆有下降趋势,从产、质量这一问题看,是当前我省养蚕生产千万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 标签: 蚕病 养蚕生产 解舒率 蚕茧质量 总损失率 全茧量
  • 简介:发生蚕病时的应急措施传染性蚕病的应急措施:①隔离病蚕,蚕室、蚕具再进行消毒,避免病原体扩散传染。②彻底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根据病蚕种类,选用粉剂、熏烟剂消毒,每日1~2次,直到不发病为止。③根据蚕病类别,选用有效药物进行添食。④精选良叶,鲜叶饱食,增...

  • 标签: 蚕病 应急措施 消毒工作 卫生制度 抗病力
  • 简介:近年来,由于我地由过去的一年养四季蚕调整到一年二季、三季蚕,因而延长了春、秋蚕期的间隔时间,也延长了桑叶的生长期,因而造成了秋叶易老化、蚕茧质量低下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我县蚕桑站人员专门到蚕区、桑田作调查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即把好“四关”:夏伐关、治虫关、施肥关、水系关。实践证明,这一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标签: 桑叶 产质量 秋季 秋蚕期 间隔时间 蚕茧质量
  • 简介:我县已多年采用桑树冬季重剪,一年养四次蚕,即春、夏、秋、晚秋四次养蚕布局。说起饲养秋蚕,不少蚕农认为秋蚕不好养,蚕病多、蚕茧单产低。其原因主要是:秋季气候条件恶劣,桑树害虫危害严重,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留存病原多,易爆发蚕病,造成秋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而秋季发种占全年发种的30%以上,掌握好秋蚕生产特点和饲养技术,是提高秋蚕单产的关键,对增加养蚕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蚕茧单产 饲养技术 秋季 养蚕布局 气候条件 害虫危害
  • 简介:家蚕品种退化的内因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杂合性,外因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操作。有效防止家蚕品种退化要求一线技术员对种性认知能力强、责任心强、执行《技术规程》能力强,严格遵循遗传规律,把好引种关、防混关、数据关、环境关、复壮关、继代选择交配关,减少继代次数,能有效地防止种性退化,充分发挥品种资源优势。

  • 标签: 家蚕 种性退化 原因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