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了江县发展蚕业生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该县蚕业生产的思路和对策。

  • 标签: 环江县 蚕业生产 发展对策
  • 简介:我国丝绸出口经过两年多的下降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全面好转的势头,特别是去年季度开始,各大类丝绸产品对主销市场的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上半年,丝绸商品(真丝产品)出口总额为8.8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其中,桑蚕丝出口量增长16.3%,桑坯绸增长14%,桑印染绸增长72%,丝绸服装增长15%.而去年春茧产量为19.88万吨,比上年的20.56万吨减产3.29%.春茧收购结束后,从6月下旬开始,国内茧丝价格一路攀升,9月初,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价格行情显示,厂丝价为22.4万元/吨,比春茧上市前的5月底提高21.7%,干茧价为7万元/吨,比5月底提高34.6%.

  • 标签: 市场运行 茧丝绸市场 运行盘点
  • 简介:黄根欲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下坪屯农民,农村落实承包责任制以后,率先带领本村农民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1985年冬,在县蚕业站的指导下,黄根欲种桑3.6亩,1986年开始养蚕,到1999年底,他共养蚕412张,产鲜茧13500公斤,养蚕收入135,000元,平均亩桑年产鲜茧268公斤,平均亩年产值2680元。黄根欲种桑养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于1996年盖起了面积约300平方米,造价约10万元的楼房,黄根欲致富不忘群众,在自己尝到种桑养蚕甜头后,又自觉带领群众种桑养蚕,并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群众,在他的带领下,村民陆续种桑

  • 标签: 饲养 桑园 施肥 杀虫
  • 简介:桑蚕原种“湘·7的母蛾重交试验结果表明;母蛾重交两次比单交一次总产卵量和良卵数增加,不良卵率有所下降。母蛾与一雄蛾交配1小时后再与另一雄蛾交配3.5小时的交配方式,与对照单交4.5小时相比.其单蛾总产卵量和良卵数增幅分别达10.98%和11.16%,不良卵率下降13.93%。

  • 标签: 母蛾 桑蚕 良卵率 产卵量 性状 原种
  • 简介:省蚕研所与省丝绸集团公司茧丝绸管理部合作完成的“桑树多倍体杂交一代育种技术”和蚕病清治疗家蚕细菌病和真菌病”项科研成果分别于9月9日和10月15日在广州通过鉴定。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蒋宗勇研究员先后主持了这两次鉴定会。

  • 标签: 家蚕细菌病 多倍体 真菌病 杂交一代 科研成果 四倍体
  • 简介:近日笔者接到一小蚕共育员的技术咨询电话,说:"他的共育室饲养的小蚕,尤其是在龄大多数蚕总是在喂叶的下层食桑,不爬到叶的上层,给除沙带来很大的麻烦,且遗失蚕显著增多,这是怎么回事?笔者问了他一些蚕室的条件后,作出分析:认为是蚕室光线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只要把蚕室光线调亮一点,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

  • 标签: 二龄蚕 食桑行为 小蚕饲养 蚕室光线
  • 简介:今年是茧丝绸行业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整个行业历尽千辛万苦,表现不俗.纵观一年的走势,行业的得与失也暴露无遗,下面作一个简要分析与思考.

  • 标签: 茧丝绸行业 行业发展 走势
  • 简介:今年,是我市蚕桑生产遭受自然灾害,丝绸市场疲软,丝绸全行业十分不景气的一年.与会理事们针对当前蚕桑丝绸生产出现大滑坡的局面,提出了振兴渝州大地丝绸的设想,并由秘书长王湘君、副秘书长吴大洋、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樊民军三位理事代学会执笔.向重庆市人民政府提出振兴重庆蚕业的建议,希望政府加强对茧丝绸行业的领导.

  • 标签: 蚕桑学会 重庆市 专业委员会 学会会员 学术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 简介:河池地区蚕种场在推广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育的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过程中,科学地运用了对比方法,通过数理统计的假设检验理论,对新品种进行评价,得出"桂蚕一号"的收茧量和茧层量比"两广号"分别增产15.28%和19.13%的结论.证明了"桂蚕一号"增产十分显著,然后进行推广,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对比分析 桑蚕 桂蚕一号品种 两广二号品种 假设检验理论 评价
  • 简介:用野生桑12份、栽培桑品种6个选配不同类型、不同倍数性的远缘杂交组合32个,研究远缘杂交的结实性和成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桑倍体×栽培种倍体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六倍体×栽培种倍体的成籽率和成苗率;栽培种倍体×野生桑倍体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栽培种倍体×野生桑六倍体的成籽率和成苗率;栽培种×野生桑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栽培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 标签: 二倍体 六倍体 杂交结实性 种子成苗能力 野生桑 远缘杂交育种
  • 简介: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于最近在成都召开了届三次审定工作会议,总结一年工作,听取了省蚕研所的《1990年春引进蚕种鉴定情况的汇报》,审议了两对新申请参加鉴定品种,讨论了加速优良蚕品种推广和1991年度工作报告,副主委敖明军汇报了全国桑蚕品种审委会的有关情况。1、引进蚕品种883×884鉴定情况:该品种是1990年春在省级6个室内鉴定点和4个农村生产鉴定点同时鉴定的结果,表现出产量高、蚕茧质量好、解舒差、纤度均方差比对照种绫3.4×锦5.6偏大,需扩大范围再作鉴定是否推广使用。

  • 标签: 家蚕品种 桑蚕品种 审定工作 鉴定情况 蚕茧质量 工作报告
  • 简介:为了解决传统的蚕桑生产中存在着费工、费时,且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的难题,围绕着“省力、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开展小蚕(以下指1-3龄)每日1回育,大蚕(以下指4-5龄)每日2回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蚕每日1回育,大蚕每日2回育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蚕工效,只要技术处理得当,产茧量、茧质、幼虫生命率等与普通充(每日四回育)无明显差异,而且有提高的倾向.

  • 标签: 省力化养蚕技术 小蚕每日一回育 大蚕每日二回育
  • 简介:2001年初,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铜梁县开始实施,大庙镇石院村2社被定为实施示范社.全社36户、125人,其中在家务农的31户、104人.有耕地6.47hm2,其中田3.3hm2、土3.1hm2.在课题实施前的2000年,全社有桑树32000余株,其中小桑园1.3hm2、18000余株,年养蚕120张、产茧3500kg、收入42360元,单张产29.2kg、收入353元.从2001年开始大育苗、大栽桑,大力引进蚕桑新品种,积极推广养蚕新技术,到2003年发展到全社养蚕223.6张、产茧7678kg、收入92136元,单张产茧34.3kg、收入412.06元.全社户平养蚕7.2张、收入2972.1元.课题实施3年来,增加养蚕103.6张、增产蚕茧4086kg、增加收入49776元,分别增长86.3%、115.8%、117.5%.单张产茧增加5.1kg、增收59.06元,分别增长17.5%和16.7%.全社实现年667m2桑养蚕3.1张、养蚕直接收入1279.66元.现将该社实施蚕业课题的情况小结如下.

  • 标签: 结构调整 蚕桑科学 养蚕经济 大庙镇 石院村 蚕业
  • 简介: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委员会于1998年5月10~12日在成都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举行了第次会议。本次会议到会委员5人,品审专家5人,到会人数及表决票数符合规定要求。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奕仁同志主持,农业部农业司经作一处马淑萍副处长到会了解专业委员会的审议情况,

  • 标签: 第二次会议 蚕桑 专业委员会 成都 中国 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