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蝇蛆是由多化性蛆蝇产卵于体皮肤上,经一定时间孵化成蛆后,钻入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病害,各期均有为害,尤以夏、秋特别严重,从而产生大量蛆茧,使得茧

  • 标签: 蚕蝇蛆病 体内寄生 多化性 蚕期 蚕体 蚕药
  • 简介:四川省涪陵地区科技情报所研制的“灭蝇纸”成功,并已申报专利.该药纸是在“灭蝇索”中添加多种辅剂.用吸附性较强的纸作载体,经过喷涂或浸渍而含有一定有效药剂的新型药,它的生产工艺简单、投资设备少、包装运输方便、安全、生产成本低、损失少,该药纸是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故不怕压、不怕碎、蚕农使用保管方便,易于推广.

  • 标签: 包装运输 蚕药 塑料袋 涪陵地区 防治 推广
  • 简介:为了超前掌握各季期、不同龄别发生危害规律,及早实施预防措施,有效控制的蔓延,降低损失,提高养蚕效益,经西南农业大学胡永瑶教授的指导,我局1990年初次开展了的预测预报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测报初试情况作如下小结。一、组建班子,明确职责开展测报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综

  • 标签: 蚕病 胡永瑶 预测预报 养蚕效益 蚕期 测报工作
  • 简介:经本场反复试养,采用整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在饲育箱内,使蚕座呈立体状态,结合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干保鲜,大大地节省桑叶、劳力和蚕座面积,又可预防,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将桑叶切碎,平面饲喂小的做法.采用此法养蚕,每张多产蚕茧3.8公斤,增产11%,节约用叶10%~15%,减少投资30%~50%.

  • 标签: 小蚕 片叶立体育 饲育箱 采叶标准 收蚁方法
  • 简介:近年来,我省养蚕生产单张产量下降,年平均单张产茧仅23.36公斤,推测全省大面积因实际总损失率约为38.16%,如每张蚕种22000头蚁计,约损失为8396头。至于蚕茧质量平均全茧量仅1.67克,上车率、茧丝长,解舒率皆有下降趋势,从产、质量这一问题看,是当前我省养蚕生产千万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 标签: 蚕病 养蚕生产 解舒率 蚕茧质量 总损失率 全茧量
  • 简介:发生时的应急措施传染性的应急措施:①隔离,蚕室、具再进行消毒,避免病原体扩散传染。②彻底进行体、蚕座消毒。根据蚕种类,选用粉剂、熏烟剂消毒,每日1~2次,直到不发病为止。③根据类别,选用有效药物进行添食。④精选良叶,鲜叶饱食,增...

  • 标签: 蚕病 应急措施 消毒工作 卫生制度 抗病力
  • 简介:是危害蚕茧丰收的大敌,为了控制我市病危害,提高蚕茧单产,增加总产,稳定蚕农积极性,按市局要求,我们综合防治课题组,探索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力争把发生控制在10%以下,真正实现“三高”业,现将我们的具体措施总结报告于后.一、实施前简况1993年度春、夏、秋三季,我们在柏垭镇碧云村二社实施了综合防治的试验.该社23户,85人,耕地85亩,有桑树1.6万株,1992年冬嫁接良桑6000株.原有小桑园11亩.

  • 标签: 综合防治 技术实施 蚕病 次氯酸钠 消毒池 综合技术措施
  • 简介:<正>近年来我区各蚕种场制种量增多,原户扩大,原在春夏秋均有不同程度白僵发生。在1989年秋季9、10月份,气候比较干燥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地区出现此,特别是在的蛹期发病严重,有的原户茧质调查时僵率达10%,到制种前有的发展到35%,还有甚至达到95%不能制种,严重影响了制种量。由于多年来对白僵的为害认识不足放松防治,导致接连发生。现对该病防治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 标签: 白僵病 原蚕 家蚕 蚕室 熟蚕 蚕期
  • 简介:经阆中市科技兴农“综合防治配套技术”项目调查,家蚕尤以病毒发病面最广.危害最重,损失最大.一般在五龄中后期暴发成,大面积蚕茧减产20~30%,局部村社损失达50~70%,一旦暴发,病害成灾,儿“无力回天”.在摸清发病规律,实施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暴发,把损失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蚕茧优质高产高效.一般大面积控制在10%,示范社控制在5%以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综合防治 配套技术 蚕病 科技兴农 发病规律 配套技术措施
  • 简介:一、无毒不生病的启示在炎热天气里吃剩的饭菜容易发馊,偶尔吃下会引起人们呕吐下痢;潮湿的虫粪桑叶手触发粘喂给儿往往发生急性;一次养蚕发病后接着用这些蚕室具养小,或者健中混入,结果又发同样

  • 标签: 蚕病 蚕室蚕具 小蚕 下痢 蚕儿 蚕品种
  • 简介:1990年以来,我县进行了预测预报及防病技术的探索与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1年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测报和防治配套技术的内容及方法,促进了养蚕单产和效益的提高。现将1991年我县主要测报防治配套技术研究情况简介如下:一、主要的检测技术(一)微粒子。为了超前掌握各季饲养的蚕种是否代毒或超毒,就必须早作检测,才能避免壮期爆发微粒子。一是,催青期抽检蚕卵,各季蚕种催青中,在胚子发育至反转、点青期分别抽取不同场别,不同品种、不

  • 标签: 蚕病 微粒子病 蚕种催青 中肠型脓病 蚕期 浓核病
  • 简介:当前,农村大面积蚕桑生产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是单产低、茧质低、效益低的“三低”局面,严重地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其原因除养蚕布局、蚕种质量、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等方面外,大量暴发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九十年代,因造成蚕茧损失比八十年代高,全国各大区均占总收茧量的12%左右,发病的种类是以病毒、微粒子、真菌为主.四川也不例外,特别是病毒在有的区发生严重,占损失的70~80%.蚕农

  • 标签: 原因及防治 农药中毒 蚕病防治 蚕体蚕座 病毒病 消毒效果
  • 简介:是养蚕业的大敌,每年单是的发生就给养蚕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桑园面积和养蚕农户的逐年增加、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技术培训、蚕房条件及蚕种场的建设改造等各种配套措施的严重滞后,由过去的零星、局部发生已向暴发流行的趋势发展,引起各级政府和业技术部门的高度关注.

  • 标签: 综合防治技术 蚕病 养蚕业 经济损失 蚕业生产 技术培训
  • 简介:<正>由于传染性软化的流行所发生的蚕茧大面积歉收,在70年代中期宣告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1979年出乎预料地大量发生内层污染茧,而内层污染茧多数都是死笼茧,内污染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脏所致,因而防治脓病的重要性也被人所认识。最近在农家发生的,大体可以说具有这样的特征:在整个饲育期间发生数量少,在上簇以后发生量多。在(土奇)玉县乡下饲育的夏,在60年代稳定之后,夏迅速普及,在70年代后期夏

  • 标签: 脓病 夏蚕期 蚕病防治 蚕作 软化病 蚕茧
  • 简介:养蚕成败的关键是是否发生.的发生直接影响到蚕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养蚕的经济效益.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农村养蚕因带来的损失约为10%以上.据笔者调查本省因带来的损失高于20%.有的地方单产仅有几公斤左右,有的户甚至连续几季颗粒无收.究其原因都是由于的发生严重,而给蚕农带来惨重经济损失,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在本省区加强病防治的技术推广工作和咨询服务.科技工作者应在广大农村普及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一系列防病

  • 标签: 防病技术 蚕蛆蝇 蚕病防治 病毒病 养蚕环境 防治要点
  • 简介:服康1号是广西区业技术推广总站最新研制的一种药.据报道,该药对桑蚕的细菌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对灵菌败血、黑胸败血的治疗效果优于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且对的生长发育和蚕茧产量没有不良影响,是目前替代用氯霉素最好的药物.

  • 标签: 家蚕 蚕药 蚕服康1号 原蚕饲养 应用 生长发育
  • 简介:为了简化养蚕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业界的科技工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大蚕室外棚架育、地育和简易台育等饲育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方法未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县从事蚕桑生产的科技人员,经多年在生产实践中反复摸索、试验、比较,将大简易台进行了技术改进:台增加接沙层,可随时漏排蚕沙,改善了儿的生长发育环境,减少了的发生;台用篾条制作,也可用桑条、黄荆条、玉米秆、高梁秆等制作,达到了取材广泛、制作简易、经济实用的效果。1992年,“大简易台改进与推广”项目课题组在我县白龙镇、广坪乡(指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下同)等地进行了简易台育的试点、示范,以及全具较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大蚕 简易蚕台 改进与推广
  • 简介:笼箱密闭育、大简易台育是根据小和大的不同生理特点而研究的两种省力养蚕法。将此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配套使用,不仅能满足小对高温、多湿和叶质的特殊需求,又可解决大期蚕室、具不足的矛盾,节省桑叶和劳力。本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养蚕与普通育相比,幼虫龄期经过可缩短1~2天,收蚁结茧率提高5.33%,张种产茧量增加15.80%,张种产值增加52.02元,节省给桑和除沙劳动力30%左右,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 标签: 小蚕笼箱密闭育 大蚕简易蚕台育 增产试验
  • 简介:近年来印度业发展很快,已成为热带业第一主产国。桑蚕丝产量名列世界第三位,占世界产量的11.0%。柞蚕丝产量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还有世界上独有的金黄色琥珀蚕丝。现将我于1985年10月—86年5月到印度国际热带业培训学院学习,在印期间曾到一些科研单位和区参观学习

  • 标签: 蚕业发展 蚕区 蚕丝业 蚕业生产 蚕茧市场 琥珀蚕
  • 简介: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 标签: 区微粒子 原因对策 微粒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