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家蚕有一年只孵化一回的一化性与经二世代的二化性与经多个世代的多化性,这些均为遗传支配的性状.但其表现也因环境影响而易生变化,其中二化性种最易变化,可以止于一化也易使之孵化二回以上.蚕在野生状态,冬季没有桑叶,不能生活,因此以蚕为代表,许多昆虫具有休眠机能,在酷暑严寒难于生活的季节,把生活活动降至最低,保存能量以待春天,这就是休眠.蚕以卵态休眠.昆虫中有各种形态休眠者,同为鳞翅目昆虫,尺蠖、螟蛾以幼虫态,柞蚕、

  • 标签: 食道下神经节 不越年卵 休眠卵 催青温度 抑制质 二化性
  • 简介:蚕用蜕皮激素目前市售的商品有用唇形科植物(Ajuga.nipponensisMakino)及同属植物全草经水煮提取制成,每毫升含相当于生药5克的蜕皮激素和用云南露水草提练而成的每毫升含β—蜕皮激素(C27H44O7)22.5毫克的蜕皮激素.前者常称为“川蜕”,后者常称为“云蜕”.“川蜕”由于所用原料含蜕皮激素量较低,且不稳定,加之目前生产设备简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目前四川蚕药标准对这一药品的用法用量不完善,生物效价也难以确定.“云蜕”所用原料β—蜕皮激素量相对较高,一般都用先进工业化生产设备提练成含量高于

  • 标签: 蜕皮激素 生物效价 川蜕 产品质量 结茧率 生物技术研究
  • 简介:本试验通过10种蚕药对核型多角病毒抑制效果试验表明:3~5龄起蚕进行较高浓度连续接种添食核型多角病毒后,连续添食供试药物,不同药物间虫蛹生命率各有差异,其中蚕病杀星1号其虫蛹生命率高达73.26%,而蚕病杀星3号及新药C虫蛹生命率为0,经与对照区方差分析比较得出:蚕病杀星1号对核型多角病毒抑制效果极显著;新药A、红霉素+蚕病灵对核型多角病毒病的抑制效果显著;而其它药物效果不显著.

  • 标签: 抑制试验 家蚕 脓病 多角体病毒 药物 药效试验
  • 简介:微粒子病治疗药物效果的评价是以活的寄主体内病原发育阶段的活力为基础的。多数药物治疗的研究是以防治微粒子病(如蜜蜂微粒子病)或是消除昆虫实验室克隆的微孢子虫为目标的。烟曲霉素B(FumidiLB)是烟曲霉酸(C26H34O7)二环乙基胺盐的商业制品,这种药物已被推广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药物治疗 烟曲霉素 昆虫 苯来特 防治
  • 简介:几种植物激素处理对桑树硬枝扦插成活率的试验表明:不同激素处理桑树品种扦插成活率有较大差异,成活率由高到低的处理依次为:ABT1号100mg/kg>NAA100mg/kg+IAA100mg/kg>IAA100mg/kg≌NAA100mg/kg>CK(清水);同样的激素处理,不同的桑品种间也有差异,以杂交桑(桂桑优62)的扦插成活率最高,扦插时期以7月份(夏伐前后)成活率最高,当年生枝条比隔年生枝条扦插成活率高,枝条基段比中段和稍段扦插的成活率高.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很多,扦插的最佳时期,激素处理的浓度和时间等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桑树 植物激素 硬枝扦插 成活率 扦插育苗
  • 简介:对研究饲养动物的选择的遗传学基础理论来说,家蚕是一种很方便的动物。虽然传统的对数量性状的选择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本文只论述在染色水平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加蚕丝产量的问题。亦即根据一定的设计重建个别染色,并通过某些基因

  • 标签: 染色体工程 非减数分裂 雄核发育 致死因子 基因工程手段 遗传学基础
  • 简介:蚕儿以其身上的斑纹可有花蚕和白蚕之分、花蚕又有多种,但不论花蚕和白蚕,蚕的复部背面都有两对斑纹,即前半月形斑和后半月形斑,就这两对斑纹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 标签: 蚕体上斑纹 花蚕 白蚕 半月形斑 半月形斑
  • 简介:以7·湘和9·芙2个原种作为研究对象,五龄期蜕皮激素添食时间分为五日添食区、见熟蚕5%添食区,以不添食区为对照,探讨添食蜕皮激素对原蚕及其杂种一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早添食蜕皮激素对原蚕的熟蚕体重、上茧量、死笼率、产卵量有不良影响,越后添食蜕皮激素,对蚕儿的各项生理功能影响越少;原蚕添食蜕皮激素对其杂种一代的养蚕成绩没有显著影响。7·湘五日添食区的熟蚕体重、上茧量比不添食区分别低11.56%、38.78%,9·芙分别低9.46%,10.00%;7·湘和9·芙五日添食区的死笼率比不添食区分别高38.78%和60.37%;单蛾产卵量五日添食区显著低于不添食区,7·湘×9·芙低16.18%、9·芙×7·湘低8.74%;而见熟蚕5%添食区和不添食区之间,除9·芙×7·湘的单蛾产卵量比不添食区低3.89%,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家蚕 蜕皮激素 原蚕 制种
  • 简介:家蚕茧丝物质的合成与分泌,绝大部分是从5龄第3天至老熟后第2天(大约1周的时间内)进行的,有时在老熟后第3天还继续着,茧丝物质的分泌量,决定于蚕期的营养状况。合成丝物质,以5龄中期到后期摄取的营养物质为主,蚕卵则以5龄初期到中期所摄取的营养为主,加上4龄所摄取的营养物质而形成。根据14℃标志的桑叶或氨基酸的

  • 标签: 蜕皮激素 营养物质 营养状况 蚕期 上簇 添食
  • 简介:天然多倍桑的种类,我国是桑多倍资源最丰富的,迄今发现的有3、4、6、8和22倍,还有天然单倍体.阐述了多倍桑的性状,其中以3倍的经济性状较好.总结了人工诱导4倍的方法,其中以0.2%为中心浓度的秋水仙碱注射膨芽、生长点和处理子叶展开期的实生苗较有效.说明了4、2倍间杂交和诱导二倍化性配子培育三倍的技术问题.对今后桑的多倍体育种提出了展望.

  • 标签: 桑树 育种 多倍体 述评
  • 简介:在上一报已经叙述过将抗保幼激素物质中的一种咪唑化合物散布于桑叶或混入人工饲料,能使蚕3眠化而结小形茧。特别是在3龄和4龄期投与咪唑化合物时,几乎能诱导出100%的3眠蚕,因此,指出了在细纤度茧丝的生产上,能够利用的可能性是高的。而且这种眯唑化合物若在5龄期投与时,几乎没有看到象1~4龄投与时会给眠性和化性带来的那种影响,显示了与投给保幼激素时大致相同的增茧效果,但对于其机理还未查明。今次叙述关于投与咪唑化合物对茧的数量性状和茧丝质以及对投与蚕的产卵性和下一世代蚕的成长的影响等问题。

  • 标签: 抗保幼激素 丝质 眠蚕 咪唑化合物 人工饲料 次叙述
  • 简介:用野生桑12份、栽培桑品种6个选配不同类型、不同倍数性的远缘杂交组合32个,研究远缘杂交的结实性和成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桑二倍×栽培种二倍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六倍×栽培种二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栽培种二倍×野生桑二倍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栽培种二倍×野生桑六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栽培种×野生桑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栽培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 标签: 二倍体 六倍体 杂交结实性 种子成苗能力 野生桑 远缘杂交育种
  • 简介:我省历年蚕茧单产较低.多年来一直在20公斤左右徘徊,且还有所下降,1996年全省平均仅为18.3公斤.除因行业滑坡极少数蚕农毁种外,造成单产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重视消毒,传染病发生严重.如果要提高单产,必须加强消毒,减少蚕病,在保全蚕头基础上,再配合饱食和先进的饲育技术才行.

  • 标签: 蚕体蚕座 消毒方法 消毒效果 病原 漂白粉澄清液 有效成分
  • 简介:桑叶全程消毒能够从源头杀灭家蚕微孢子虫,杜绝食下传染,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场使用漂白粉液进行桑叶消毒。漂白粉在使用过程中溶解不充分、沉淀多,对环境污染大,同时存在有效氯容易散失、渗透性差、释放不彻底等缺点,影响消毒效果。次氯酸钠是一种广谱消毒剂,对家蚕微粒子有很好的消毒效果,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等病原亦有强大的杀灭效果。同时次氯酸钠具有无沉淀、渗透性强、环境适应性广等特点。

  • 标签: 家蚕病毒病 沉淀多 蚕微粒子 消毒药物 微孢子虫 杀灭效果
  • 简介:高职药学专业在我国高职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已经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中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训课程的现状,从而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突出实训课程教学的优势,为今后实训教学的发展提供方向。

  • 标签: 高职药学专业 天然药物化学 实训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多倍植物由于细胞核里染色数增多,影响了酶系统活动能力,生理活性加强,代谢产物增多,以及同化物质、矿物质含量的提高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特征特性,已广泛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与生产上应用。

  • 标签: 东桑 四倍体植株 染色体数 矿物质含量 酶系统 育种工作者
  • 简介:桑白皮具有降血压、利尿利泻、杀菌消炎、止咳、抗浮肿、镇静抗惊厥的作用,中医主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糖尿病、传染性肝炎、产后出血不止,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桑根酮C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通过提取桑白皮中的有效成分桑根酮C,对提取出来的浸膏得率为10.6%,先后用丙酮,苯,乙醚萃取,得率分别为:62.7%、45%、20%。然后将乙醚萃取后的初产品过聚酰胺层析柱,得到比较纯的桑根酮C的初产品,将桑根酮C粉末与FeCl3,乙醇溶液反应显紫红色,测得桑根酮C的红外吸收光谱图,显示有羟基(3369cm^-1),共轭羰基(1629cm^-1),环氧键(1261cm^-1,796.5cm^-1),双键(1680~1620cm^-1)等特征吸收峰。测得桑根酮C的紫外吸收光谱图显示在220nm,230nm,280nm,310nm有最大吸收,说明有共轭体系,其中283~288nm的紫外吸收验证分子中有共轭羰基,分子中有苯环。测得的官能团结构与桑根酮C的结构式基本一致。

  • 标签: 桑白皮 桑根酮C 提取 结构测定
  • 简介:为使有效的抗保幼激素剂(KK—42)在细纤度生产上实用化这一目的,故对其投与方法以及投与后的饲育条件与3眠蚕的发生和幼虫、茧质的关系作了探讨。

  • 标签: 抗保幼激素 KK 眠蚕 茧质 添食 给桑
  • 简介:日本蚕业约在1910年开始使用杂交种,杂交种强健、好养,产量高。为制杂交种,必须将原蚕的雌雄蛹分开,才能实现杂交彻底。有关雌雄分离的方法是在幼虫期或蛹期,用肉眼观察虫或蛹的生殖腺,其中最常用的是蛹期雌雄鉴别,一直沿用至今。这种方法对蛹的性腺区分,需要...

  • 标签: 应用 染色体工程 培育技术 家蚕 限性黄茧 品种
  • 简介:多倍特别是四倍不仅是自然界植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工合成物种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手段。桑树多倍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迄今已发现和培育了桑的1至18倍和22倍及混倍体。桑树栽培品种以二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三倍。由于生产上应用的三倍桑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优良性能.引起了桑树遗传育种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国内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把桑树多倍研究和三倍品种(含杂交组合)选育作为热门课题,现已取得重大进展。要选育三倍品种(含杂交组合)。

  • 标签: 四倍体 多倍体 三倍体品种 桑树 杂交组合 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