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代方银等研究揭示了家蚕体色突变“暗化型”(melanism,mln)的成因。研究论文《Mutationsofanarylalk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BM—IAANAT,areresponsibleforthesilkwormmelanismmutant》于2010年3月23日在《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6月18日正式出版。这是目前中国科技工作者利用本土资源和科技力量独立完成的第一篇关于家蚕突变基因定位克隆研究的论文。

  • 标签: 研究论文 突变基因 定位克隆 生物化学 家蚕 杂志
  • 简介:为进一步培养本科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蚕丝文化,并为广大优秀大学生提供一个亲身体验实验室浓厚科研氛围和优良人文环境的交流平台,由西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家蚕基因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13学术夏令营”活动于7月20日正式开营。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夏令营 生物学 基因组 学术 家蚕
  • 简介:2013年9月11日,科技部陈小娅副部长一行来到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查指导工作,并听取了西南大学基础科技工作情况汇报。出席汇报会的还有向仲怀院士和学校党委书记黄蓉生、校长张卫国、党委副书记张跃光、副校长李明、副校长周常勇等。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学 基因组 副部长 科技部 家蚕
  • 简介:自从Palmiter等用小鼠金属硫蛋白-1基因融合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显微注射入小鼠受精卵原核中,获得了“超级小鼠”,并提出可以从转基因动物中获取有价值的蛋白质以来,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利用转基因技术,我们既可以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改良,又可以生产珍贵药用蛋白,为遗传病患者造福.家蚕是最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随着近年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家蚕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在转基因蚕的研究上更是方兴未艾,以下对此做一叙述.

  • 标签: 转基因蚕 家蚕 转基因技术 外源基因 转座子 外源DNA
  • 简介:2013年9月19日,新加坡国立大学袁于人教授访问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为师生们做了题为“Cas-mediatedgenomeediting:Structureandapplica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中,袁教授详细介绍了ZFN、TALEN、Cas9等目前国际流行基因组编辑技术,并就不同编辑手段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剖析。在交流环节中,实验室马三垣、王峰博士在技术关键环节与袁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夏庆友教授与袁教授就基因组编辑在未来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加坡国立大学 基因组 生物学 交流 家蚕
  • 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结构生物学家袁于人研究小组和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就家蚕关键蛋白结构解析和功能分析展开了广泛的合作研究。为了即时总结合作研究成果,商讨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和确定重点合作研究内容,2011年6月21~23日,新加坡国立大学袁教授小组和蚕学所联合召开了双边学术讨论文。

  • 标签: 新加坡国立大学 功能基因组学 学术讨论会 结构生物学 双边 家蚕
  • 简介: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genomeeditingwithengineerednucleases)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被《NatureMethods》杂志评为2011年的年度技术。家蚕的基因组编辑在研究家蚕功能基因、培育家蚕新型素材、家蚕生物反应器开发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西南大学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紧跟国际上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迅速在家蚕基因组编辑研究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2012年9月,该团队在《PLoSONE》杂志上公布了其利用近期发展起来的基因组编辑工具-TALE核酸酶技术(TALEN)实现对家蚕内源靶基因的可遗传敲除的研究成果,该论文发表以后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的转载与评论,发表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即被包括《NatRevMolCellBiol》、《GenomeRes》等高水平杂志在内的论文引用28次。随后,研究团队又围绕着建立高效的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平台开展研究工作,建立了适用于家蚕基因组编辑的TALEN高效组装技术体系和活性检测平台。通过组装平台,研究人员可以高效的对人工设计的TALEN打靶载体进行组装。通过活性检测平台,研究人员可以便利地对组装的TALEN打靶载体的打靶效率进行评估,筛选高活性的TALEN打靶载体,这对提高对家蚕功能基因敲除,尤其是可遗传敲除的成功率有着重大意义。该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平台的完善和成熟,为实现家蚕功能基因的大规模敲除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论文“High-efficiencysystemforconstructionandevaluationofcustomizedTALENsforsilkwormgenomeediting”于2013年9月28号在国家权威杂志《MolecularGeneticsandGenomics》上在线发表(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38-013-0782-4)。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王峰、马三垣为论文�

  • 标签: 家蚕生物反应器 功能基因组 编辑技术 大学 西南 SILKWORM
  • 简介:本研究筛选到八种被认为具有持水抗旱潜力的桑树基因型。根据叶产量、养分分析(总的可溶性蛋白质、糖分、自由氨基酸、总的类脂和甾醇)和一些抗旱特性和气门开放频率、几丁质厚度、上表皮腊质含量、叶绿素稳定指数,以及与水分有关的参数(如叶水势、相对含水量、失水和持水能力等),推荐了适合干旱条件下的桑树基因型,按抗旱性大小顺序排列为:S—13>S—34>BC2—59>MR—2>S—14>Tr—4>Kosen>M—5。在胁迫条件下,发现S—13和S一34可保持较高的叶水势、养分和渗透物,使叶产量高产。并且,这两种基因型被推荐适用于热的和干旱条件下的桑园。由于胁迫,造成渗透物如脯氨酸和甘氨酸内钠盐两到三倍的过量产生是对损害的一个显著的正相关指示。因为发现在对水缺乏的易感性和抗性的桑树基因型中,这两种渗透物都增加。

  • 标签: 桑树基因型 抗干旱 叶产量 养分 与水有关的参数 渗透物
  • 简介:2008年7月26日下午,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玉贤教授为组长,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毛龙研究员和西南大学张泽教授为成员的科技部“十一五”863重大项目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期执行情况检查组对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承担的两个课题进行了检查。

  • 标签: 植物功能基因组 中期检查 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科学研究院
  • 简介:系统调查了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库未知基因的油蚕突变,采用油蚕标志基因系统及幼虫皮肤野生型系统,分别对其中20个系统的油蚕进行了杂交鉴定,结果探明了其中18个系统油蚕的基因座位,即Eca030系统油蚕的基因与od基因为同一座位(1—49.6);Lc000等16个系统的油蚕基因与oc基因为同一座位(5—40.8);o100系统油蚕基因与or基因为同一座位(22—8.9).

  • 标签: 家蚕基因资源 油蚕 基因座位
  • 简介:通过实验得到了柞蚕NPV(Antheraea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的双酶切的一片段,这个片段总长度为3300bp,序列分析后确认,该序列包含NPV连锁存在的几个基因,为da16、da26、egt、lef-1、ORF13,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柞蚕NPV 结构蛋白 EGT 晚期表达因子-1
  • 简介:著名昆虫学家美国MR.Goldsmith教授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著名昆虫学家美国加尼福利亚大学的SarjeetS.Gill教授评价说:"对于你们所取得的家蚕基因组成就,我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感谢你们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 标签: 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世界 昆虫学家 美国 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