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鸟审旗为研究对象,利用乌审旗2000、2005、2007年三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基础上获取土地荒漠化现状矢量数据、动态变化矢量数据等为基本数据源。分析2000年、2007年的荒漠化类型面积的数据,得出其变化幅度、动态度,由此可看出在研究时间段内各个荒漠化类型面积的增减。通过分析2000—2005、2005—2007两个阶段的荒漠化类型转移情况的数据,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得出各个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在这两个阶段的转移情况。再利用乌审旗气象站点1980至2006年的气象数据为基本数据源,选择降雨量、气温、蒸发量、大风日数等气候因子的数据,对其进行了5年滑动变化分析得出乌审旗气候时空变化图等,得到其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 标签: 乌审旗 荒漠化动态 气候因子
  • 简介:应用2000年CBERS-1卫星数据作为基本信息源,1989年TM数据作为比照信息源,对青海生态环境恶化典型地区的龙羊峡库区草地类型进行详细解译和统计,结果表明近10年来,库区草地类型分布面积变化较大,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向着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替,并提出了保护建设意见.

  • 标签: 草地 动态变化 遥感分析
  • 简介: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角度,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等10个指数对乌审旗2000-2010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类型水平上,2000-2005年的变化以灌木景观的增加和沙地景观的减少为主,2005-2010年的变化以沙地景观的减少和城镇工矿用地景观及高覆盖草地、灌木景观的增加为主,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在景观格局水平上,景观破碎度提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不规则,边缘被分割程度增加,斑块分布均衡,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植被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防御自然风险功能提高;在景观类型转移上,2000-2005年,向灌木景观的面积最多,其次是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2005-2010年,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最多,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中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高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分别占景观类型转移总面积的32.89%、23.38%、14.27%。

  • 标签: 乌审旗 景观格局 动态 分析
  • 简介:青海省养羊业发展动态仿真模拟结果与分析霍义,来喜艳青海省高原地理研究所(810003)青海省农牧业综合区划研究所(810003)一、养羊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的基本思路如何在新形势下,调整羊种结构和羊群结构,使种群结构趋向合理,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繁荣牧...

  • 标签: 养羊业发展 畜牧业生产 仿真模拟 饲草料 地理研究所 节粮型畜牧业
  • 简介: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海拔高度在1780-4635m之间,年平均气温3.8℃,年均日照时数为2685.8h,无霜期190-220d,年平均降水量为269mm,多集中在7-9月份.全县拥有天然草地面积14.24×104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3.57×104hm2,占天然草地面积的95.3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4.62%.

  • 标签: 动态监测 县草地 循化县
  • 简介:以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冷蒿植株为供试材料,在花期内测定不同居群冷蒿营养枝、生殖枝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期发育过程锡林浩特市与鄂托克旗冷蒿中IAA、A9.BA、GA3含量变化均差异显著。其中三者的浓度关系为:GA3〉IAA〉ABA。两试验区进入花期内源ABA浓度都呈上升趋势,可以确定其对冷蒿而言是促进成花的激素。IAA与GA3进入花期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表明二者对于成花具有抑制作用。内源激素比例分析表明,两试验区ABA/IAA和ABA/GA3比值进入花期呈上升的趋势,到盛开期达到顶峰,之后迅速降低,反映出激素的平衡对于其成花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冷蒿 内源激素 成花机理
  • 简介:本文以霍林河南露天矿为研究区,利用该区1986年、1996年、2008年、2013年四期遥感影像,在Arc—GislO.0及Fragstasts4.0软件支持下,分析矿区近2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而研究开矿导致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从景观水平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由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内斑块总量增多,联接度提高,相对应的景观破碎性、景观多样性呈现增加的趋势,景观格局的稳定性逐渐下降。(2)通过计算得到的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作用下,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由1986年的1.1999增加到2013年的1.4599,但土地复垦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风险指数增加的速度。

  • 标签: GIS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霍林河露天煤矿
  • 简介:"3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各个领域.针对利用"3S"技术在三江源区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意义、特点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根据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动态监测主要内容.

  • 标签: “3S”技术 三江源区 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 简介:以呼和塔拉万亩草原为研究区,选用2001、2010、2013、2016四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度,然后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6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度差值并结合各级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了万亩草原生态修复前后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之前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主要以0-30%为主;在生态修复之后的2013、2016年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主要以45-100%为主,2013年植被覆盖度45-100%的面积为11352亩,占总面积71.62%,2016年植被覆盖度45-100%的面积为14563亩,占总面积91.88%,说明植被生长情况明显好转。

  • 标签: 万亩草原 植被覆盖度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 简介:本文在2016年冬虫夏草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黄南州冬虫夏草采集管理办法,依据省上相关规定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冬虫夏草 调查现状 对策
  • 简介:通过对我国草地进行施肥改良的综合研究分析,综述了牧草施肥的研究概况,主要内容包括牧草施肥的种类与作用。研究表明,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施用对牧草的产量和品质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当前牧草施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牧草施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草地 施肥 效果 采取措施
  • 简介:根据近几年海西草地灾害给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系统地剖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探讨草地灾害的成因,进而提出控制草地灾害的途径,用以指导草地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建设。

  • 标签: 草地灾害 草地退化 控制途径
  • 简介:对克什克腾旗主要草地类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类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为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较高;无氮漫出物则普遍较高;粗纤维含量为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较高;粗灰分的舍量较高的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均较高;磷和钙的含量最高为山地草甸类和低平地草甸类最高;克什克腾旗草地主要营养类型属碳氮型(CN)。

  • 标签: 牧草营养含量 营养类型 克什克腾旗
  • 简介:本文从黄南州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畜草平衡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畜草矛盾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持之以恒,防治草原鼠虫害;以草定畜,减轻草场压力,缓解畜苹矛盾;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第一性生产力;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草地产出能力等草畜平衡的对策。

  • 标签: 黄南州 畜草平衡 分析 对策
  • 简介:利用测定资料及西德奥斯卡凯尔纳的预测能值公式,对青海天然草地3个主要草地类15个草地型的牧草能值,消化能,代谢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以高山嵩草为优势种的草地牧草其TDN、DE、ME均较高,山地干草原类,高寒干草原类各草地型牧草DE、ME均较低。

  • 标签: 草地 牧草 能值
  • 简介:以优异早熟禾(PoapratensisLcv.Merit)品种为研究对象,公园早熟禾(P.pratensisLcv.Park)和冷地早熟禾(P.pratensiskeng)对照品种,对优异早熟禾主要抗旱性能的4项指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于成坪期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优异早熟禾与对照品种相比。叶片相对含水量最低(83.66%)、丙二醛含量相对最低(0.0028μmol/g);而游离脯氨酸(82.74μg/g)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最高(4.64%),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优异早熟禾抗旱性能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抗旱、适宜高海拔地区建植的草坪草种。

  • 标签: 优异早熟禾 抗旱 相对含水量 脯氨酸 丙二醛 可溶性糖
  • 简介:文章分析了呼伦贝尔草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在人工草地面积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发展草产业带动畜牧业发展提出新思路。

  • 标签: 呼伦贝尔 牧草产业 发展分析
  • 简介:利用曲麻莱气象站1982~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地区牧草观测资料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等,分析了曲麻莱地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9℃,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24.01mm;(2)1982年以来曲麻莱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平均每10a增加18.85。(3)净初级生产力NPP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分别增加8.96%、26.87%和44.79%。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在高度、产量和综合指标NPP等要素上,近35a年来,曲麻莱地区的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基本不变,气候条件有利于NPP值的增加,草地生态状况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 标签: 曲麻莱 三江源 植被 NPP 变化 气候效应
  • 简介:为进一步研究复合预混料对牛羊育肥的效果,在农户中进行了成年羯羊的预混料添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每只羊比对照多增重3.96kg和7.35kg,增加幅度为28.45%和33.78%(P<0.01),增加纯收入46.28元、88.59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 标签: 复合预混料 育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