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旅游业在内蒙古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草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资源开发,环境建设和景区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锡林郭勒盟草原景观类型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阐明了草原旅游资源特点和草原旅游的内容,指出了草原旅游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草原旅游的管理对策,旨在对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锡林郭勒盟 草原旅游 旅游资源 管理对策
  • 简介:于2014年在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典型草原上进行实地调查和收集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三个年代的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和植被特征变化数据,分析各年代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植被特征变化对气温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上升,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14年的年均气温分别为4.52℃、4.75℃、5.94℃和6.14℃,54年间上升1.62℃,平均每年上升0.03℃。随着气温的增加植被特征逐渐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气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0.05);平均降水量逐年下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14年的年均降水量分别为177.08mm、176.93mm、169.27mm和167.8mm,其下降率分别为0.85%、4.4%和5.2%。54年间下降9.28mm,平均每年下降0.17mm。随着降水量的下降植被特征也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植被特征 影响
  • 简介:以12个不同经度(从低到高依次为94°16′、94°46′、95°28′、95°58′、96°22′、98°0′、98°54′、99°26′、99°46′、102°26′、103°09′、105°03′)梯度内的野外观测和土壤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种群裸果木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沿经度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裸果木叶C、P含量(319.15~493.98mg·g-1,0.55~1.36mg·g-1)随着经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裸果木叶N含量(5.41~32.71mg·g-1)随经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土壤C、N、P含量及碱解氮均随经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pH、速效磷以及速效钾随经度的增加而降低.裸果木叶片元素除C含量、C:N土壤含水量之间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 标签: 裸果木 经度梯度 化学计量学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氮 土壤磷
  • 简介:为了摸清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草地和牲畜资源,2001年8月对该场草地资源做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全场土地总面积558.66km2,草地总面积4.98×104hm2,其中可利用面积4.74×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4.84%.草地质量较好,生产能力较高.

  • 标签: 大通种牛场 草地资源 特征
  • 简介: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两种取样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不同取样方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在不同样方间的变化为4-17种/m^2。样线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9-10种/m^2,空间变化的结构比随样线长度的增加整体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在样线长度为1500m时最小,采用样线法取样时样线长度应该在1500m-2000m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11-12种/m2,样地法取样时结构比随样地面积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随样地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样地取样面积在6400m^2-8100m^2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会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获得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信息,更能够全面地反映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

  • 标签: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空间异质性 取样方法
  • 简介:通过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天然草地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草地类型复杂、草地产草量空间差异大、牧草低矮耐牧,草地营养丰富,植物种类相对贫乏,豆科牧草少,草地以高寒草地类组为主,草地可利用面积占全省草地可利用总面积的87.41%。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基本特征
  • 简介:草地退化是一直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施肥是草地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解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氮、磷等肥料施用后对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有机磷酸二铵等,在内蒙古赛汗塔拉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对植被盖度、密度的影响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在3.8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38.8%(P〈0.05)。过磷酸钙对植被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有机磷酸二铵在施肥量是1.25kg100m-2时,盖度和密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4%和31.8%;在1.25和5.15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53.1%、56.1%(P〈0.05)。基于同样的纯氮添加量的比较说明,有机磷酸二铵尿素相比,在地上生物量和密度方面影响更显著。

  • 标签: 荒漠草原 草地施肥 退化草地 植被恢复
  • 简介:为了解当归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采用大田种植方式分析了当归全株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当归种植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未形成污染;当归全株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Cu〉Zn〉Cr〉Pb〉Mo〉Hg〉As〉Se;Cu含量高于其它金属,其中叶吸收量为2777.09μg·kg-1,根含量为1138.89μg·kg-1;在地上部分枯黄前收获时全株生物量达到6284.23kg/hm2,吸收的Cu为14.18g/hm2。当归对Cu、Zn、Mo、Hg和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其中Cu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为56.43和2.44,远高于其它重金属。当归全株对重金属Cu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 标签: 植物修复 重金属 当归 全株
  • 简介:本研究选择不同海拔高度未退化的矮生嵩草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植物高度、盖度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的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增加;苔草的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加,呈“V”字型;早熟禾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甘肃棘豆的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先增加后减小;美丽风毛菊、兰石草、多裂委陵菜、鸟足毛茛的生物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植物平均高度随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增大;植物平均盖度变化规律不明显.

  • 标签: 群落 海拔 生物量
  • 简介:本研究以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及不同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和主要物种种群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除多年生根茎禾草外,各功能群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放牧胁迫下,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存在一定的补偿效应,重度放牧不利于草地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植物群落结构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由以羊草(Leymuschinensis)为建群种,贝加尔针茅(Stipabaical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和寸草苔(Carexdispalata)为优势种,过渡到以羊草为绝对优势物种。

  • 标签: 草甸草原 放牧强度 功能群 优势种
  • 简介:选用称多县清水河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气温(最高、最低、平均)资料,采用WMO推荐的极端气候指标定义计算了8种极端气温指数,并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6a称多县极端冷指标(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而极端暖指标(暖夜指数、暖昼指数)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近56a的时间尺度上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多个比较明显的周期。称多县极端气温指数年平均气温有很高的相关性,且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均持续现有趋势。

  • 标签: 称多县 极端气温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
  • 简介:草地资源是柴达木盆地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面积占盆地内土地资源的35.78%。柴达木盆地区的草地资源有以下特点:盆地内以荒漠类草地为主,四周山地草地类型又具有明显的高原地带性特征。受地下水位等影响,又具有隐域性的非地带性分布特征。盆地内天然草地类型呈现出向心形环状分布特点。盆地是全省荒漠类草地和低地草甸类草地的集中分布区。由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区域内草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

  • 标签: 柴达木地区 天然草地 分布特征
  • 简介:本文选取祁连山地区10个气象站1973~2016年最新气象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及M-K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比较了东、中、西段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973~2016年,祁连山区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38℃/10a,其中在春季表现的尤为明显;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表现出升温的不对称性;近44a祁连山区降水明显增加,增加速率为9.7mm/10a,其中春季增加最多;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少东多分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8~10a的振荡周期,平均气温无明显转折点,降水量在2003年后明显增加;近44a东、中、西段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祁连山中段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暖湿化的趋势最为显著。

  • 标签: 祁连山区 气候 变化特征
  • 简介:布氏田鼠是新巴尔虎右旗草原主要害鼠之一,其种群数量庞大,分布集中,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980-2013年,布氏田鼠鼠害发生及环境气候条件的长期观测发现,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在自身自然消长和环境降水量、气温等因子综合影响下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变化,平均周期6-8年;种群增长时具有爆发性,种群衰退时具有快速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种群数量环境中降水量呈负相关,气温呈正相关,并受水热综合影响;种群数量增减是生物环境综合效应的结果。通过分析布氏田鼠种群波动一般性规律,为今后草原鼠害的预测、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布氏田鼠 鼠害 发生特点
  • 简介:为了解高寒沙化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对若尔盖四种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川西北高寒草地中,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剧,土壤中团聚体组成变化明显。当高寒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0.25mm粒级团聚体的增加及0.5-2mm粒级团聚体的减少都较为显著。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显著下降发生在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

  • 标签: 高寒草地 沙化土壤 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 简介:以青海省境内广泛分布的温性草原类草地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该类草地区域分布规律及植被结构特点.认为温性草原类是青海省天然草地垂直带谱的基带草地,其分布范围东西跨越5个经度带,南北约跨越1个纬度带.分布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700~3500m,但在柴达木盆地及青南高原区海拔可上升至3900~4400m.草地植被组成每平方米牧草种类约为10~17种,以旱生丛生禾草西北针茅、疏花针茅、长芒草、芨芨草、青海固沙草等为优势种.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在利用上要做到保护和利用、建设和发展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青海 温性草原类 分布 特征
  • 简介:根据西宁地区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年际气温、突变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近地面水汽压月变化表现为"单峰"型,1月是一年之中水汽含量最少的月份,在7月达峰值。近43a来西宁地区冬季水汽含量增加趋势显著,年及其他季节水汽压变化趋势不明显;近地层水汽含量在1982年发生了突变,西宁地区年和四季水汽压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除夏季的水汽压(较弱)外其他季节的气温均表现出十分强劲的势头;水汽含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秋、冬季水汽含量变化平均气温有显著性正相关。

  • 标签: 水汽压 变化特征 西宁地区
  • 简介:浅谈民和县草场资源基本特点及利用、改良意见郭宏山(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兽医站810800)民和县草场资源丰富,全县共有草场面积11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9.12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82.8%。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自然条件特殊...

  • 标签: 草场资源 基本特点 民和县 牧草生长 优良牧草 草地类型
  • 简介:为了快速恢复退化天然打草场的生产力,提高牧草产量,在锡盟乌拉盖管理区选择2处退化天然打草场样地,设置不同施肥水平进行草地培育试验示范。2015年和2016年两年的样地监测结果显示:(1)不同施肥处理对照相比,整体上植物种类无明显变化,施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2)5kg/亩、10kg/亩和15kg/亩3个施肥处理,10kg/亩施肥处理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P〈0.05);(3)施肥可以抑制狼毒的生长而促进其它植物的生长,且各样地单位面积的干物质,施肥处理的狼毒占比均低于对照,优势植物和其它植物占比明显高于对照。

  • 标签: 退化天然打草场 草地培育 施肥
  • 简介:本试验以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放牧成年羯绵羊的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草地进行随机区控制性试验,调查野外植被种类、植被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密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在重度放牧下均显著下降(P〈0.01)。轻度放牧有利于多年生丛生禾草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a)的生长。

  • 标签: 载畜率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