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华北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的多年生旱生半灌木。在荒漠草原区建植华北驼绒藜灌木防护带,能够有效改善草牧场微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草牧场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力与稳定性。文章简述了华北驼绒藜"四行一带"防护带建植模式,并对其防护效益做了综合分析。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灌木防护带 建植模式 防护效益
  • 简介:铁路作为公共交通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铁路路基的稳定性是决定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对铁路路基边坡防护施工方法的研究,从而增加铁路路基的稳定性,降低路基的工后沉降,是铁路工程长期稳定运作的保障.本文根据铁路边坡防护的理论基础,从边坡植物防护基础及主要类型、边坡植物的选择、防护类型及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铁路路基边坡防护及绿化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操作指导.

  • 标签: 铁路 边坡 植物 防护 绿化
  • 简介:根据青海高寒牧区畜牧业生态环境特点和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结合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牧业防灾抗灾、发展高效畜牧业等实际情况,探讨性地提出了建设与发展具有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的设施畜牧业的思路与模式.

  • 标签: 高寒牧区 设施畜牧业 草原基础设施 模式
  • 简介:畜产品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饲草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对于维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饲草加工及存储过程的不断延长,各种安全隐患不可小视。分析我国饲草安全隐患的成因及发展趋势,结果发现:一是饲草生长受季节性影响,难以保证均衡供应,安全供给仍是重点;二是饲草贮藏不当,降等降级,贸易纠纷频发,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研发贮藏技术,确保饲草质量安全;三是真菌污染率高,污染情况复杂,检出率逐年增加。准确及时地掌控饲草安全潜在隐患是确保我国饲草安全、畜产品安全和人们生活健康的有效举措。

  • 标签: 饲草 供给安全 质量安全 卫生安全 隐患
  • 简介:草原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牧民亲历了草原最华美的风光,领悟到草原的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是不可取代的.草原的确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产力,是北方各民族发展的文化摇篮,是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北国疆土的生态瑰宝.国务院近年发布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草原地区在今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首先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家生态安全地带.二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区情实际,遵照中央确定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北方草原地带的景观生态多样性与资源禀赋,使草原生态-产业-文化复合系统可以发挥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社会的耦合效应及多项功能.但是,长期以来“草原-畜牧”成为简单的思维定式,单纯地把草原视为天然牧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缺乏完整的理解,特别是草原的巨大环境效益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因此,一定要总结历史经验,发扬草原文化的精髓,走向草原发展的科学创新之路.要因地制宜地治理草原退化,实行休牧与轮牧,实现草原的更新复壮.也要进行草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开发适宜的土地,建设节水的人工草地与饲料地.还要强化草原法制管理,建立草原保育及生态补助的激励机制.总之,要发挥系统耦合效应,构建草原新型农牧产业体系.我们认为,完善对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优化管理体制,切实依靠科学技术,严格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草原地区实行“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休牧轮牧,建设草地,夏牧冬饲,异地育肥,增加投入,集约经营,改善管理,确保安全,系统开放,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发展农牧产业和建立新型产业体系的同时,保护好草原生态安全

  • 标签: 北方草原 生态安全 资源与环境 草原文化 草地农业
  • 简介: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据调查报道全省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0.72%。目前,退化草地面积达3131×104hm2,严重危及三江源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为此,青海省政府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等,积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 标签: 草地资源 三江源 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