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有重复双因素试验设计,探讨地下现存量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特点及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回归模型,建立荒漠草原群落地下现存量变化规律的拟合和预测函数,为荒漠草原放牧管理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依据。研究发现,地下现存量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0-40cm),并随深度增加而急剧减少,且不同放牧制度对地下现存量的影响仅限于0-40cm土层内(P〈0.05);在总地下现存量方面,轮牧(824g/m^3)明显高于自由放牧(551g/m^3)和围封禁牧(520g/m^3)(P〈0.05)。根据设计构建的统一预测模型,能够得到的地下总现存量能够反映实际测得现存量90%以上的信息,为研究不同放牧制度间对地下现存量的影响差异及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草原管理和草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荒漠草原 地下现存量 放牧制度 土层深度 回归建模
  • 简介: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技术,分别对碱韭和短花针茅为主的草地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测定指标为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获得禾本科为主、碱韭为主以及由二者构成的复合样本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平台,把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和密度)作为输入因子,以群落现存量作为输出因子来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禾本科为主、碱韭为主以及由二者构成的复合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4.1%,92.98%,91.01%。因此,BP神经网络可作为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模拟与预测的有效工具之一。采用BP神经网络对不同草地植物类群进行模拟和预测可能会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会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或训练精度的增加而弱化。

  • 标签: 荒漠草原 现存量 BP神经网络 MATLAB 模拟与预测
  • 简介:根据近几年海西草地灾害给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系统地剖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探讨草地灾害的成因,进而提出控制草地灾害的途径,用以指导草地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建设。

  • 标签: 草地灾害 草地退化 控制途径
  • 简介:由青海省草原总站与青海省阿牧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的课题,自2003年8月开始实施以来,在项目实施单位与协作单位及受益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取得了预期效果.

  • 标签: 生物技术 控制方法 草原鼠害 储草量 动态变化
  • 简介:通过简述贵南县高寒干旱区草地类型、分布区域及荒漠化特征,从气候变化、鼠害、盲目开垦及超载过牧等自然、人为因素方面,分析总结了草地荒漠化引发机理,提出了防止草地荒漠化的对策及治理技术.

  • 标签: 草地荒漠化 引发机理 防止对策 治理技术
  • 简介:通过对果洛州玛多县26.67×104hm2鹰架招鹰生物控制害鼠种群数量项目区调查,在鹰架设立前鹰类日平均遇见数为12个,筑巢率为24%;鹰架设立后1年鹰类日平均遇见数为27.5个,筑巢率为72%,鹰架的招鹰效果为鹰架设立前的2.29倍,筑巢率是鹰架设立前的3倍.按鹰类非繁殖期每鹰巢一只鹰计算,项目区有鹰类1152只,其害鼠有效洞口减退率达25.71%.

  • 标签: 玛多县 鹰架招鹰 生态控制 种群数量 生态平衡 草地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