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系统地阐述青海省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对策及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要想使草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综合治理草地生态环境,其次是大力发展草业产业化,另外,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人工种草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草地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 简介:通过对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减轻草原压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草原生产力等措施,有效抑制牧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 标签: 祁连县 草地 生态环境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通过对海北州草业发展现状的调研,进一步分析了当前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今后发展草业的思路和建议.

  • 标签: 海北州草业 可持续发展 调研
  • 简介: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着眼建设生态文明大局,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一批重点生态治理工程相继启动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人与畜、畜与草之间的供求矛盾,草地退化、沙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严重。机遇和挑战依然存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加强草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青海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配套政策、加大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同时要适度控制牧业人口,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草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机构,调整人员结构,引进专业人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体系服务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 标签: 青海省 草地管理 持续利用
  • 简介: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史,不难看出农耕文化的脉络与传承。自管仲的"富国多粟生于农"到汉代"辟土殖谷曰农",直到现代"以粮为纲"。农业种植以粮食生产为主,养猪养牛是为了沤肥,沤肥是为了农田生产。在这样一个循环农业系统中,以养猪养牛为主的畜牧业实质为农业"副业",所以畜牧业主要利用农副产品进行生产。这样的农业系统,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不间断的中华民族文化中蓬勃发展。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 标签: 畜牧业主 粮食生产 畜牧业生产 以粮为纲 畜产品生产 生产层
  • 简介:青海省草地总面积为4212.72×104hm2,草地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0.47%,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72%。丰富的草地资源是青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青海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即包括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农区和半农半牧区饲草料生产和农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青海草业 可持续发展 分区
  • 简介:海南州草地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眼前利益,掠夺式放牧,重农轻牧、挤牧,毁草开荒,只用不建,造成超载过牧,草地严重退化,加之草原鼠虫害猖獗,毒草蔓延,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造成生态失去平衡。为防止草地继续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湖泊萎缩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和保护利用好现有的草地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草地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保护、建设、管理利用并举,推进草地畜牧业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生态环境 现状 影响因素 治理对策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果洛地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草地生态治理、加大草地基础建设、积极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加强草地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行草畜平衡制度等发展畜牧业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和措施 果洛地区
  • 简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纯牧业县,位于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的北坡。境内天然草地面积为178.5×10^4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42.2×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9.62%,共划为11个草地类,理论载畜量为121万羊单位。由于多年来草地建设投入不足和超载过牧的影响,全县天然草地退化日趋严重。今后应加大草地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力度,走以草定畜和种草养畜的路子,以促进全县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肃南县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通过对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草地生产能力的调查分析,盲目开垦、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是造成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加大监管和调控力度,明确草地使用、管理和保护权限,以草定畜,合理利用,使草地的开发利用和改良建设同步进行,为草地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确保草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 标签: 草地生态环境 现状 治理
  • 简介:近年来,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青海省内的黄河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十分令人担忧,进入90年代,源头区水量减少22.7%。1997年黄河出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黄河源头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治理对策。

  • 标签: 黄河源头区 生态环境 治理对策
  • 简介:呼伦贝尔市畜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牧区人口增长大幅增长,超载过牧现象普遍存在,导致40%以上天然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制约着呼伦贝尔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呼伦贝尔市地理气候特点,针对如何持续健康的发展草原畜牧业,提出几点建议内容。

  • 标签: 草原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管见
  • 简介:草地畜牧业生产是以牧草为第一性生产,以家畜为第二性生产的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草产业是以草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牲畜的放牧和圈养获得畜产品的产业。也是内蒙古最具地区特色的产业,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天然草原不仅是内蒙古牧区的最大自然资源和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及生活资料,更是维持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中分布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天然草地资源的盛衰状况不仅决定着草产业发展的根本,同样也决定着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草地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牧民增收、牧区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草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草原生态环境是草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内蒙古丰富的草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具有提供生活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多种功能,对于国家粮食、生态和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国内外和内蒙古自治区草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内蒙古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内蒙古 草产业 发展 研究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方面,以保生态、保供给、保增收、保稳定、保民族文化传承为前提,大力发展牧草产业。通过论述发展牧草草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在发展牧草产业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效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政策性建议。

  • 标签: 生态环境 牧草产业 畜牧业 健康发展
  • 简介:中国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实施持续发展战略,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认真抓好“绿色”工程建设,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发展西部经济的主要措施。

  • 标签: 中国西部 生态环境 建设
  • 简介:贵南县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畜牧业大县,全县总面积为6649.7km^2,现有可利用草地54.18×10^4hm^2,农作物播种面积2.89×10^4hm^2,年末存栏各类草食畜88.1万头(只)。近年来贵南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生态立县、立草为业,发展草产业,促进畜牧业”的畜牧业循环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饲草产业园区,走种草养畜的路子,饲草料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 标签: 产业园区 畜牧业 饲草料 可持续发展 播种面积 可利用草地
  • 简介:玛曲草原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黄河上游地区的主要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玛曲县草地生态日趋恶化,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玛曲县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本文就玛曲县草地退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6点治理对策,即:1、加强宣传,充分认识草地的作用;2、科学规划,走禁牧、以草定畜,舍饲肥育的路子;3、加快草原保护区的建设;4、积极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明确草原的"责、权、利"关系;5、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草原和建设草原;6、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三化"草原的治理力度.

  • 标签: 玛曲草原 生态环境 退化 治理对策
  • 简介:延安市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2.88×1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8.4%,全市河流入黄泥沙达2.58×108t,占全省入黄泥沙总量的30%以上.为了加快草地改良步伐,1979年以来,在农业部、省农业厅、财政、民航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展了飞机播种牧草试验,开辟了草地建设的新途径.先后在5县飞播牧草近4.0×104hm2,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 标签: 加快黄土高原 改善生态环境 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