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重要组成部分,对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取样,结合室内分析,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群落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群落植株高度(CWMH)、叶片长度(CWMLL)、叶面积(CWMLA)、叶片碳含量(CWMLCC)、叶片氮含量(CWMLCC)及叶片碳氮比(CWMC/N)6个功能性状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旨在探讨大针茅草原群落功能性状对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放牧(G)与刈割(M)显著增加了群落叶片长度(CWMLL)及叶片氮含量(CWMLNC)(p〈0.05),显著降低了群落叶片碳含量(CWMLCC)及叶片碳氮比(CWMC/N)(p〈0.05);放牧(G)显著降低了群落植株高度(CWMH)、叶片面积(CWMLA)(p〈0.05);刈割(M)显著增加了群落叶片面积(CWMLA)(p〈0.05).并且,放牧(G)与围封(CK)均表现出植株高度(CWMH)与叶片长度(CWMLL)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刈割使二者关系不显著,使植株高度(CWMH)与叶片面积(CWMLA)二者关系显著;刈割(M)使得叶片碳含量(CWMLCC)与叶片氮含量(CWMLC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大针茅草原 叶面积 功能性状
  • 简介: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乌拉盖草原9个不同群落类型的,闫晓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物种数随取样面积增加呈对数增加,且与对数模型s—alnA+b能够很好拟合(R2≥0.9715)。(2)不同群落类型的α多样性测度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表现出山地草甸类“羊草+线叶菊+杂类草”类型、温性草甸草原类“羊草+杂类草”类型、山地草甸类“羊草+杂类草”类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而低地草甸类“羊草群落”类型拥有较低多样性指数。(3)群落的多样性更多的受均匀度指数的影响。

  • 标签: 群落类型 种一面积关系 Α多样性
  • 简介:于2015-2017年,在乌拉盖管理区境内选择34个样地,采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提出的草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进行草地植被调查,基本摸清了乌拉盖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现状.这将对乌拉盖草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绿色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态旅游的合理规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乌拉盖草原 物种丰富度 物种组成 植物群落多样性
  • 简介:分子标记作为一种可以准确快速获得遗传信息的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农学、医学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对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保存措施的制定,燕麦资源新基因的挖掘和种质创新及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燕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 简介: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放牧胁迫下冰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由Shannon,s和Nei'多样性指数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放牧胁迫导致部分位点丢失,但整个种群仍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ISSR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95%,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很小,放牧胁迫并未使冰草种群产生遗传分化.

  • 标签: 冰草 ISSR 放牧胁迫 遗传多样性
  • 简介: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区域野生、珍稀、特有濒危植物资源的调研,提出了这些种质资源对北方天然草原、湿地、森林植被等生态系统的稳定、修复改良、畜牧业生产、生态安全保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并阐述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 标签: 内蒙古 西部 植物 多样性 调研
  • 简介:放牧是草地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从放牧强度、放牧时期和频率、放牧制度等角度对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主要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草地-动物界面展开,放牧强度、放牧时期和放牧制度等是对草地影响的主要方面,对其进行综述,试图从草地生产力及物种多样性角度来判断放牧强度、放牧时期和放牧制度等,从而实现草地合理利用的目的.通过该综述,初步确定中度放牧强度、春季适当推迟放牧以及划区轮牧等,可使草地保持较高生产力及物种多样性.

  • 标签: 放牧 强度 时间 制度
  • 简介:本文是在正镶白旗草原采用样线,样方进行了围封年限对克氏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试验选取未围封、围封五年、围封十年的样地,通过分析不同围封年限克氏针茅群落主要物种组成,密度、高度、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围封对克氏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围封年限克氏针茅群落物种重要值表现为:克氏针茅和冷蒿在十年围封区达最大值;糙隐子草在五年围封区达最大值;阿氏旋花在未围封地区达最大值。(2)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表现为围封五年区最高,同时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十年围封区最高。(3)围封年限对克氏针茅数量特征的影响: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克氏针茅种群中个体的数量特征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 标签: 围封年限 克氏针茅 物种多样性
  • 简介:对来自新疆、陕西、美国、哈萨克、利比亚玻利维亚和吉尔吉斯的11份新麦草野生材料的茎干节数、叶舌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小穗数、小穗长、小花数、颖长度、颖果长度和株高等10个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筛选出优良种质,为新麦草育种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表明:1)新麦草种质间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范围为14.6%-68.0%,其中小花数最大,叶片宽度最小;2)10个表型性状可归为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3.34%,最大程度上反映了11份新麦草的形态特征,其中小穗长、小花数、颖长度和植株高度是影响新麦草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性状;3)10个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4)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11份新麦草材料分为3大类。本研究主要揭示了新麦草的形态遗传多样性,可为新麦草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保存和资源创新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新麦草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 简介:以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围封年限群落的组成、群落特征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区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为优势种,其累计优势度分剐为0.21、0.20和0.24。围封7a多年生禾草累计优势度高于围封1a和围封2a,其累计优势度为0.39。围封区之间地上现存量围封2a〉围封7a〉封1a,但是无显著差异(p〉0.05)。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围封1a〉围封2a〉围封7a〉放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围封年限和放牧区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围封 短花针茅草原 群落结构 多样性
  • 简介:青海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高寒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防风固沙、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天然草地是高寒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青海大农业经济的支柱,是青海藏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赖以当存的基础。据草地资源调查,青海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总价值为4068.03×10^8元(人民币)/年,其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948.90×10^8元(人民币)/年,是全省草地经济服务价值的17.60倍。

  • 标签: 青海草地 资源 生态功能 概述
  • 简介: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源涵养功能急剧下降。本文以祁连县为重点探讨了提高祁连山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及采取的相关措施。

  • 标签: 祁连山区域 水源涵养 草地退化
  • 简介:本研究选择不同海拔高度未退化的矮生嵩草草甸草地上的莎草科、禾本科、豆科功能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功能群植物重要值与海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升高,莎草科功能群的重要值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禾本科功能群中大部分植物种的重要值随海拔的逐渐升高而增大;豆科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

  • 标签: 功能群 海拔 重要值
  • 简介:为研究刈割对大针茅草原各功能群产量的影响,设计刈割时间和刈割强度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测定各功能群性状和产量,通过各功能群产量的变化,反映功能群变化对草地稳态的贡献.结果表明:重度刈割显著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产量,刈割显著降低了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和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产量;多年生丛生型禾草产量随刈割时间延后显著上升,一二年生杂类草产量对刈割时间和刈割强度均不响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对刈割干扰的响应较为明显,其竞争能力的下降导致多年生杂类草生态位上升;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生态位的降低会导致群落整体稳态的下降.

  • 标签: 刈割 产量 大针茅 功能群
  • 简介:本文根据草原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力度和发展潜力,依照草原生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差异特点,将草原生态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进行分类保护、利用、建设,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提出了本旗草原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意义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 标签: 阿拉善左旗 草原 区划 保护 措施
  • 简介: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重要组成部分,对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地测定,结合室内分析,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建群植物大针茅的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植株高度(H)、叶片长度(LL)、叶面积(LA)、叶片碳含量(LCC)、叶片氮含量(LNC)等5个功能性状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旨在探讨大针茅功能性状对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放牧(G)与刈割(M)显著降低了大针茅的植株高度(H)(P〈0.05)和叶片碳含量(LCC)(P〈0.05);放牧(G)降低了大针茅的叶片面积(LA)(P〈0.05),增加了大针茅的叶片氮含量(LNC)(P〈0.05),导致大针茅叶片小型及叶片氮素富集。并且,放牧(G)与刈割(M)使得大针茅叶片长度(LL)与叶片面积(LA)间的显著强正相关性(P〈0.05)变得不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

  • 标签: 大针茅草原 建群植物 功能性状
  • 简介: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鸟审旗为研究对象,利用乌审旗2000、2005、2007年三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基础上获取土地荒漠现状矢量数据、动态变化矢量数据等为基本数据源。分析2000年、2007年的荒漠类型面积的数据,得出其变化幅度、动态度,由此可看出在研究时间段内各个荒漠类型面积的增减。通过分析2000—2005、2005—2007两个阶段的荒漠类型转移情况的数据,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得出各个类型的荒漠土地面积在这两个阶段的转移情况。再利用乌审旗气象站点1980至2006年的气象数据为基本数据源,选择降雨量、气温、蒸发量、大风日数等气候因子的数据,对其进行了5年滑动变化分析得出乌审旗气候时空变化图等,得到其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荒漠的影响。

  • 标签: 乌审旗 荒漠化动态 气候因子
  • 简介:这次大会论坛我与各参会代表分享一些关于草原生态特别是生态功能方面的基础性认识,主要是谈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地理特征;二是关于内蒙古草原的起源与演化;三是草原生态功能与资源服务价值;四是草原退化和修复的机制问题。

  • 标签: 内蒙古草原 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 论坛 草原生态系统 材料
  • 简介:人工草地是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量一般是天然草地的5-10倍,且稳定、优质,在畜牧业发达国家人工草地占草地面积比例多在20%-70%上下,其比例每增加1%,草地动物生产增加4%以上。我国人工草地仅占草原总面积的2.1%,不但比例明显偏低,而且受自然条件制约、"重粮轻草"等观念影响,发展受限,影响现代草畜业的健康与有效发展。但随着生态建设、食物安全、草畜业现代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工草地建设为重点的草业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标签: 人工草地建设 草畜 草地动物 食物安全 农牧业发展 草原总面积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贵南县草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 标签: 贵南县 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