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西宁市三县灾情普查资料和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了西宁市基于降水距平百率的气象干旱指标对农业气象干旱的适用性,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等方法,用近年来自动站土壤墒情资料,建立了简单易行的农业气象干旱预测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生长李各月降水主要为正常年型,其次为轻旱和稍丰年型;季节正常为主要降水年型,其次为轻旱、稍丰,其余降水年型出现频率小。干旱发生频率从大到小均为春、秋和夏;年降水量基本不出现重旱或超丰以上的降水年型,正常年型占58%~66%,气象干旱发生频率为14%-22%。轻旱出现频率为15%左右,而中旱和重旱出现频率不足5%。用降水、气温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建立墒情模型,参数获取简单,实用性强,开展农业气象干旱发生、发展趋势预测,对农业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降水距平百分率 农业气象干旱 吻合度 预测
  • 简介:通过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天然草地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草地类型复杂、草地产草量空间差异大、牧草低矮耐牧,草地营养丰富,植物种类相对贫乏,豆科牧草少,草地以高寒草地类组为主,草地可利用面积占全省草地可利用总面积的87.41%。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基本特征
  • 简介:通过对化隆县草地鼠虫害秋季基数调查,预测2007年高原鼠兔为387个/hm^2有效洞口,发生面积2800hm^2,危害面积1500hm^2;高原鼢鼠密度可达280个/hm^2土丘数,发生面积40500hm^2,危害面积21500hm^2;蝗虫发生面积40500hm^2,危害面积21500hm^2,危害密度可达152.9头/m^2。

  • 标签: 鼠虫害 基数 调查 预测
  • 简介:长江区的土地沙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曲麻莱和治多两县境内的通天河阶地及楚玛尔河滩地,在玉树、称多县和塘古拉山乡也有分布。在青藏公路的五道粱至二道沟以东的河滩地区,有大片流动沙丘分布。在沱沱河口以东有连片的流动沙丘分布,其余地区为不连片的零星流动沙丘和沙漠化土地分布,长江区共有沙漠化土地面积19475.32k。土地沙漠化的迅速扩展,不仅影响本区生态环境,同时直接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本区高海拔寒冷的严酷自然条件,依科技为先导,建立科技示范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恢复植被与防治沙漠化土地相结合,即采取封育保护或建立生态保护区,在条件适宜的地区结合补播、治沙造林,运用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技术措施,建立新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长江区的生态环境

  • 标签: 长江源区 沙漠化 防治技术
  • 简介: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主要对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成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于该研究区域草地的退化都具有作用和效力,只是作用方向不同。然而,最终导致该地区草地急剧退化的主导因素为人为因素(人口增长、牲畜超载严重、经济活动等),尤其是超载过牧,迫使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荒漠化,再加上鼠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则进一步加快草地退化的速度。

  • 标签: 三江源地区 草地退化 载畜量
  • 简介: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据调查报道全省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0.72%。目前,退化草地面积达3131×104hm2,严重危及三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为此,青海省政府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等,积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 标签: 草地资源 三江源 生态安全
  • 简介:蝗虫及牧草的生长发育均与草地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相应关系.本文利用这一原理在蝗区将草地几种牧草与主要蝗虫作为物候观察的对象,定期调查二者各自发育阶段及其相关性,以期通过牧草的物候期对蝗虫进行发育阶段的预测预报.

  • 标签: 草地蝗虫 牧草 生育期 物候预测
  • 简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计算了三江区玉树、果洛、黄南、海南四个研究区在藏族居民举办婚礼过程中消耗的草地生态足迹,并且对比了牧民和城镇居民的草地生态足迹消耗情况。结果显示,四个研究区内一次婚礼过程中消耗的总的生态足迹分别为3.94hm2,4.86hm2,5.51hm2和3.54hm2,人均消耗草地生态足迹分别为0.0144hm2,0.0346hm2,0.0194hm2和0.0164hm2。其中,牧民婚礼消耗的草地生态足迹总量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耗量,但人均量要高于城镇居民消耗量,一定程度反映出藏族城镇居民与牧民结婚习俗上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婚礼习俗的改变,藏族居民对草地占用有减少的趋势,但传统文化也面临着现代生活的挑战,如何在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中寻求平衡点成为了民族生态学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对分析藏区民族文化和生态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草地 生态足迹 三江源
  • 简介:植被研究方法之一─针刺简介陈建纲(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1简介针刺是指采用固定在针刺架上的刺针穿行植被层时的触点数、触点内容及触点高度等指标来研究植被特征的方法。支架上通常装有单只或按一定距离排列的多只刺针(5~10只),每只刺针可通过支...

  • 标签: 针刺法 植被研究 叶片角度 叶面积系数 叶片密度 引导槽
  • 简介:青海省一九九三年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总结(摘要)青海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中心一、重新布局机构,明确任务。1993年1月6日省畜牧厅草原处在西宁主持召开了全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座谈会,会议根据农业部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规程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产生了《全...

  • 标签: 鼠虫害 工作总结 预测预报 草原站 祁连县 测报站
  • 简介:目前国内牧草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国内畜牧业需求,进口优质牧草成为解决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口价格和进口量变动会影响国内进口企业以及使用企业的相关决策,影响国内牧草产业体系的建立。通过使用ARIMA模型,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的苜蓿草进口价格以及进口量数据进行预测

  • 标签: 苜蓿草进口 ARIMA模型 预测
  • 简介:本文采集9个臭柏种221个优良无性系,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扦插繁殖,对不同种臭柏成活率及一、二年生长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种的臭柏扦插苗成活率表现不同的差异,成活率较高的为内蒙古陶利、内蒙古纳林高勒、内蒙古图克,大于70%;成活率较低的为陕西横山、甘肃天祝祁连山,约50%。造成成活率差异的原因是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原产地环境与试验地环境差异小,植物与环境的矛盾达到了统一,繁殖成活率高;反之,繁殖成活率低。不同种的臭柏扦插苗一、二年生长量表现不同的差异,因只是初选结果,仅能证明所选优良种属于苗期优良种,需要进一步进行试验才能确定最优种

  • 标签: 臭柏 种源 扦插
  • 简介:内蒙古鄂尔多斯东部砒砂岩丘陵沟壑地区侵蚀沟谷发育较多,由于气候干旱、土壤风沙严重等自然条件以及过度放牧、草原开垦、滥采乱挖等人为因素,使沟区草地严重退化、加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较严重。自2000年起准格尔旗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得到了一定的生态效益。本文主要以准格尔旗暖水乡侵蚀沟壑地区和纳日松镇的开矿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草原草群的野外调查、草群样地、土壤样品与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方法,展现了退牧还草以来的沟坡地和平地草群的恢复状态以及差异。结果表现在以砒砂岩和部分黄土为基岩的地面草群特征以及表层土壤的有机质、机械组成产生变化,说明了退牧还草以来的草原环境差异。表明了草地草群的种类组成、草群盖度、高度和优势度现象等群落特性变化和表层土壤的养分、土壤机械组成等方面也提高了一定的恢复效益。

  • 标签: 准格尔旗 退牧还草 沟源草地 生态恢复
  • 简介:综合应用草原生态学原理、GIS理论、计算机软件技术,通过解决三江区多层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科学集成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自主设计和开发了关于三江区人工草地建植适宜区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为3S技术在青海草业科技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三江源区 人工草地 建植适宜区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总结了青海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成绩,针对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 标签: 草地鼠虫害 预测预报
  • 简介: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技术,分别对碱韭和短花针茅为主的草地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测定指标为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获得禾本科为主、碱韭为主以及由二者构成的复合样本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平台,把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和密度)作为输入因子,以群落现存量作为输出因子来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禾本科为主、碱韭为主以及由二者构成的复合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4.1%,92.98%,91.01%。因此,BP神经网络可作为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模拟与预测的有效工具之一。采用BP神经网络对不同草地植物类群进行模拟和预测可能会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会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或训练精度的增加而弱化。

  • 标签: 荒漠草原 现存量 BP神经网络 MATLAB 模拟与预测
  • 简介:"3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各个领域.针对利用"3S"技术在三江区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意义、特点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根据三江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动态监测主要内容.

  • 标签: “3S”技术 三江源区 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 简介: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于1985年6月18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开始实行至今已有17年的历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草原在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促进草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人类对草地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维护草地生态平衡、合理利用、科学管理草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草原重新进行了修改,于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草原,并于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本刊为了进一步宣传和学习修订后的草原,特予以全文刊登.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 简介:由青海省草原总站承担的三江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旨在以天地一体化的草情监测、分析诊断、信息管理与发布等为核心任务,立足于构建覆盖三江区的统一协调、更新及时的草情监测系统与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有效地提供三江草情信息,将为全省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畜牧业和精准畜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 标签: 信息服务平台 生态畜牧业 三江源区 信息管理 监测系统 建设项目